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要了解一個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夠了,從中可以看到他的價值取向。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個人的社會活動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書,通過他可以打開整個世界。
但是朋友有好壞之分。良朋益友給你帶來很多幫助,惡朋佞友卻會給你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引你走上邪路。因此,選擇朋友就顯得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樣的朋友是好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不好的朋友?怎樣才能交上好的朋友呢?
《論語》里面給出了答案。
孔子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有三種好朋友,就是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這種朋友為人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有一種朗朗人格,沒有一絲諂媚之色。他的人格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也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所以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友諒。《說文解字》說:“諒,信也?!毙?,就是誠實。
這種朋友為人誠懇,不虛偽。與這樣的朋友交往,我們內(nèi)心是妥貼的,安穩(wěn)的。我們的精神能得到一種凈化和升華。
第三,友多聞。這種朋友見聞廣博。當你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不妨到朋友那里,也許他的廣博的見聞可以幫助你作出選擇。
結(jié)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擁有了一本厚厚的百科辭典。我們總能從他的經(jīng)驗里面,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借鑒。
《論語》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
孔夫子說,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有這三者“損矣”。損者三友,是三種什么人呢?
首先是友便辟,這種朋友指的是專門喜歡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人。
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的人,你的什么話,他都會說“太精彩了”;你做的任何事情,他都會說“太棒了”。他從來不會對你說個“不”字,反而會順著你的思路,接著你的話茬,稱贊你,夸獎你。
這種人特別會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細心體會你的心情,以免違逆了你的心意。
“友便辟”和“友直”正好相反,這種人毫無正直誠實之心,沒有是非原則。他們的原則就是讓你高興,以便從中得利。
孔夫子說,和這種人交朋友,太有害啦!
因為和這種人交朋友,你會感到特別舒服、愉快。但是,一個人好話聽多了,被馬屁拍得舒心了,頭腦就該發(fā)昏了,自我就會惡性膨脹,盲目自大,目中無人,失去了基本的自省能力,那離招致災(zāi)難也就不遠了。
這種朋友,就是心靈的慢性毒藥。
第二種叫友善柔。這種人是典型的“兩面派”,他們當著你的面孔,永遠是和顏悅色,滿面春風,恭維你,奉承你,就是孔子說的“巧言令色”。但是背后呢,會傳播謠言,惡意誹謗。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控訴:我的這個朋友長得那么和善,言語那么溫和,行為那么體貼,我把他當作最親密的朋友,真心地幫助他,還和他掏心窩子,訴說自己內(nèi)心的秘密??墒牵麉s背著我,利用我對他的信任,謀取自己的私利,還散布我的謠言,傳揚我的隱私,敗壞我的人格。當我當面質(zhì)問他的時候,他又會矢口否認,裝出一副老好人受委屈的樣子。
這種人虛假偽善,與“諒”所指的誠心坦蕩正好相反。
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
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nèi)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倍。所以,你要是一不小心被這種人利用的話,你就給自己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重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是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考驗我們知人論世的能力。
第三種叫友便佞。便佞,指的就是言過其實、夸夸其談的人。
這種人和前面講的“多聞”有鮮明的區(qū)別,就是沒有真才實學。便佞之人就是巧舌如簧卻腹中空空的人。
《論語》中的損者三友,就是諂媚拍馬的朋友,兩面派的朋友,還有那些夸夸其談的朋友。這樣的朋友千萬不能交,否則我們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但是,好人壞人都不會寫在臉上,我們怎樣才能交到好朋友而遠離壞朋友呢?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壞朋友,需要兩個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論里,前者叫“仁”,后者叫“智”。真正愛他人就是仁,了解他人就是有智慧。
可見,我們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愛之心,愿意與人親近,又有結(jié)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別能力——這樣才能交到品質(zhì)好的朋友。有了這兩條,就有了保障交友質(zhì)量的底線。
從某種意義上講,交到一個好朋友其實就是開創(chuàng)了一段美好的生活。我們的朋友正像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差距。
選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