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既有教育別人的使命,也有自我教育的使命?!叭谒臍q,能讓梨”,令我們肅然起敬;孔子、陶行知、蘇格拉底等古今中外大家的教育思想,猶如盞盞明燈將人性引向光明。我們不是圣人,但我們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職責問題上,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之所以要把“負責任”放在“教育者”前面,是因為教育并非萬能的,并不是所有教育者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也不是所有教育活動和行為都行之有效。不容否認,當今社會許多教育者雖然在從事教育工作,卻并沒有將其理解為一種神圣的事業(yè)。他們首先是將其作為一項謀生的職業(yè),然后才是主動或被動地教學。同樣不容否認的,許多教育行為有時是無效的,甚至是錯誤的。如老師踩著白色垃圾經(jīng)過時,學生學會的是熟視無睹;學生主動行禮問好,卻遭遇教師面無表情的一瞥甚或故意忽視時,學生在體會無地自容感覺的同時,學到的是放縱自我和無視他人;教師隨地吐痰或從綠化帶穿行,學生會淡化環(huán)保意識;教師打掃衛(wèi)生時輕描淡寫,學生就學會了敷衍塞責;教師要求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而自己卻不批改作業(yè)或讓學生替代自己批改作業(yè)時,學生學會的是偷懶或應付……
做負責任的教育者,實為職責所系。教育者須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應關注教育細節(jié),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在教育生活中事必躬親,伸手彎腰保護環(huán)境,主動積極參與或處理校務,哪怕是轉(zhuǎn)動了一下表針,關閉了一盞燈、一扇窗子,也必將影響和帶動同事以及學生向上的熱情。教師要加強學習,加強溝通交流,因為“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共同成長的伙伴”。在校園里,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均存在著,我們應該經(jīng)常反省自己:今天我的教育行為是否會產(chǎn)生負面教育效應?我該如何更好地實施正面的教育引導?
“教師職業(yè)是一項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yè),偉人和罪人都有可能在他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當切實樹立“時時是德育之時,處處是德育之所,人人是德育實踐者”的思想,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責任感,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合格公民而忠心耿耿地做一名負責任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