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總離不開得與失這兩個字。
成功人士所以有所得,是因為他們付出了更多的“失”。奧運會領獎臺上,那些手捧鮮花、胸戴獎牌的冠軍,在接受采訪時總是熱淚盈眶地談到自己失去過同親人團聚,失去了同戀人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
有人說,為了某件事的成功,如何不計得失,其實這句話本身就“計”了得與失。你所追求的目標不就是得嗎?那種不惜一切的代價不就是失嗎?
任何一種得,都意味著某種意義上的失。你升官了,新的職位讓你得到了更高層次的交際圈子,同時也會失去一些原先的朋友。你不可能會像原先那樣經常同人家接觸,人家也不會主動“高攀”了。你有了對某種物品和條件的占有權,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可能由此失去人們對你的擁戴和信任,甚至會使你“無可奈何花落去”——落馬下臺。
失,要心甘情愿;得,要心安理得。該得的時候不敢得,該失的時候不去失,叫患得患失;舍掉孩子去套狼,不計代價的得,是愚蠢的得不償失。
得失之于人,是一種品德,一種風格。鷸蚌相爭,只能是漁翁得利,雙方啥也撈不到,結果適得其反。古人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因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實,你不要想得到太多,你想抓到手的無非是那么一點點,放開手,世界才會更大。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得到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我們經過最大努力而不能得到的東西,就只能選擇失去。人世間某些美好、美妙的東西你能感知它,就已經很幸運很難得了,不一定非要得到,放在心里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