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的離世,使人感覺到,一個時代的終結(jié)。雖然,我們還有侯孝賢,還有蔡明亮。然而,那個時代,卻是已經(jīng)不可抑制地逐漸遠去了,在書店的貨架上看到一本書,叫做《最好的時光》。內(nèi)容是朱天文寫的一切有關(guān)侯孝賢電影的文章,有小說,劇本,劇評等等,文風一如既往地安靜而沉默。臺灣電影,有過最好的時光。雖然那段時光已經(jīng)變得陳舊,但是,我們?nèi)匀豢梢砸驗樗脑?jīng)存在而欣喜若狂。
侯孝賢的電影《最好的時光》,英文片名為《Three Times》,呼應(yīng)了片中的三個時代。在這部三段式影片中,第一個故事從1966年開始:當兵的張震回鄉(xiāng)度假在桌球室邂逅了當記分員的舒淇;第二個故事回到了1910年,講述了文人張震和藝人舒淇的際遇;第三個故事則發(fā)生在現(xiàn)代,張震和新新人類舒淇在洗店里發(fā)生了一段若即若離的愛情。這部電影,承襲了臺灣電影一貫的舒緩風格,充滿了懷舊意味。張震在片中一人分飾三角,詮釋了愛情延續(xù)反復(fù)的宿命感。而在這部電影上映的十年前,14歲的張震,因為出演了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炮而紅。臺灣電影,好像只是聚集在同一個沙龍里有著同樣志向的一些人,上演了自己的時代,而他們每個人只是負責扮演自己。楊德昌關(guān)注城市人的內(nèi)心世界,侯孝賢一直回憶著鄉(xiāng)村的童年,而張震是一棵桀驁地生長在路邊的植物。
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美好的時光。坐在窗臺上看著午后的落雨,和朋友談心時的晚餐,蛋糕出爐時滿屋的香氣以及盛夏季節(jié)在酒吧里喝上一杯冰啤酒,各種各樣的時光,都無法不稱之為美好的。然而,哪個才是最好的呢?最好的時光,可以復(fù)制嗎?
三月的時候,去過一家臺灣餐廳,和最好的朋友,吃了最舒適的晚餐。那一次,是為數(shù)不多的完美用餐經(jīng)歷之一,所以,也許是愛屋及烏的關(guān)系,對于那里的臺灣三杯雞和芭樂汁至今仍念念不忘。可巧的是,前些時日在時常光顧的百貨公司樓下超市里看到了一模一樣的芭樂汁,仔細查看之后才知道芭樂其實就是番石榴。想起侯孝賢《童年往事》的結(jié)尾段落——“直到現(xiàn)在,阿哈咕常常會想起祖母那條回大陸的路,也許只有他陪祖母走過那條路。以及那天下午,他跟祖母采了許多芭樂回來。”里面提到的芭樂,讓我疑惑了好久。直至那時,謎底才終于解開。
至于三杯雞,就很顧名思義了。這里的三杯,指的是“一杯麻油、一杯米酒和一杯醬油”,三種作料加在一起燉出來的雞,加上香料九層塔,就是香噴噴的三杯雞了。也許,時光無法復(fù)制。然而,有自制的三杯雞和冰凍的芭樂汁,距離美好的時光,也就不再遙遠了。
談及《最好的時光》,侯孝賢說:“這些東西在那里太久了,變成像是我欠的,必須償還,于是我只有把它們拍出來。我稱它們是,最好的時光。最好,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戀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成為最好?!?/p>
懷念那些時光,只因那時,我也經(jīng)歷了最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