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沸沸揚揚的“紙包子”事件,使得包子成了人們眼中患了禽流感的雞和得了口蹄疫的牛,幾乎是“談包子色變”了。如果包子餡兒是用紙做的,那么,餃子餡兒會不會也是紙做的?還有什么更可怕的東西會被做成吃的呢?一時間,人心惶惶。
幾天之后,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某電視臺高調(diào)辟謠,說“紙包子”一事完全是電視臺某記者導演的一出戲,實際上子虛烏有,而始作俑者已經(jīng)被公安機關(guān)拘留。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來,不僅沒有削弱人們對于此事的關(guān)注,反而讓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了。有的人表示不相信此事是假,認為僅僅是為了消除社會影響,穩(wěn)定人心。而有的人則樂于相信該事件并不存在,因為,唯其如此,才能讓自己安心,在一個貌似安全的食品安全環(huán)境下,繼續(xù)購買每日必需的食物。
中國人都喜歡吃包子,無論是上海的小籠包、西安的灌湯包還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美食。但如今,“紙包子”一出,誰也無法與之爭鋒了。包子的信譽,一夜之間降到冰點。昔日的民間美食遭受冷遇,也許就連餃子、餡餅、元宵、月餅等一切有餡兒的食物都開始遭人白眼了。如果“紙包子”事件是假,那么,導演這出戲的人應(yīng)該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點子”會對人民生活造成這么大的影響,白白冤枉了這么多的“有餡兒的兄弟”。
我們權(quán)且不論此事的真假,只討論它的可能性。如果我們的食品安全環(huán)境是令人覺得踏實、放心的,那么,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不會相信“紙包子”的存在。編造假新聞的人,也不會想出這么駭人聽聞的消息來嚇唬百姓。正是因為我們被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嚇壞了,所以,才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相信它。的確,有用吊白塊加工的粉絲,用蘇丹紅腌制的咸鴨蛋,用口水油做成的沸騰魚,那么,有用紙夾子做成的包子,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經(jīng)觸及了道德的底線。所以,我們寧愿相信它并不存在。同時,我們也期待從此以后不再聽到這樣不和諧的消息,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都讓它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