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愛之物
從蘇格蘭斯貝河兩岸一直跨海延伸到艾萊島,100多家用糧食釀造威士忌酒的酒廠分布在這條200多公里長的“威士忌酒路”上。這一帶氣候寒冷,古人以粗糧釀酒御寒,1494年釀造出度數(shù)很高、氣味濃烈的威士忌酒。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被蘇格蘭人視為心愛之物。
關(guān)于威士忌的誕生,充滿著神奇色彩。中世紀初期的煉金術(shù)士偶然將某種發(fā)酵液體放進了煉金術(shù)用的熔爐里,結(jié)果出乎意外地得到了一種可口的酒液。煉金術(shù)士將其視為長生不老的秘方,把這種酒液用拉丁語稱之為“生命之水”,后來這種“生命之水”的制作方法傳到了愛爾蘭,當?shù)厝藢⑺苯臃g成“威士忌比西”,后縮寫成“威士忌”。
威士忌酒的制作過程與其它酒類完全不同,它在木桶里的儲藏期間,第一年有4%的儲量被蒸發(fā)掉。蘇格蘭人幽默地說:“天使也愛威士忌酒,蒸發(fā)掉的威士忌酒是蘇格蘭人奉獻給天使的貢品?!?/p>
威士忌酒之所以昂貴,除了蒸發(fā)因素外,還有一點就是很難預測威士忌酒的結(jié)果。有的變成佳釀,美味可口;有的則會變味,使人難以下咽,只好倒掉。而這其中的奧秘,至今連釀造商和化學家也查不出所以然來。據(jù)說,蘇格蘭威士忌的香味由300多種化學物質(zhì)組成。
工藝獨特
剛開始時,“威士忌”并不像今天這種飄溢著泥煤香氣的褐色酒,只不過是一種經(jīng)過蒸餾且口感欠佳的無色液體。19世紀末,蘇格蘭政府對釀酒行業(yè)征以重稅。為了逃避征稅,許多制酒者遠離家鄉(xiāng),躲進深山老林里私自釀酒。他們被迫取用深山里最常見的泥煤來烘干大麥的麥芽,將酒藏在棄置不用的“雪莉酒”桶中,等待時機販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述兩種迫不得已的做法竟然使威士忌酒的品質(zhì)大為提升:泥煤特殊的煙味,讓威士忌更加爽口;由于長期保存在“雪莉酒”桶,致使威士忌酒呈現(xiàn)琥珀色,帶來一種醇厚感。
蘇格蘭釀造威士忌酒的傳統(tǒng)工藝別具一格,頗為復雜。首先,把浸過水的大麥鋪在麥芽床上,通過不斷翻動,使其均勻發(fā)芽;接著將其置于窖中,用當?shù)禺a(chǎn)的泥煤烘干,這種泥煤燃燒時產(chǎn)生的清香能夠給麥芽以及后來釀制而成的威士忌酒帶來獨特的香味;經(jīng)過碾碎和浸漬加工的麥芽被送到發(fā)酵罐中,分泌出酒液,再蒸餾裝瓶;最后存放于酒窖的橡木桶中,密封8年以上的才算是貨真價實的成品。
自從1831年發(fā)明了連續(xù)蒸餾法以后,能使用各種谷物作為原料,而且釀出的威士忌酒更加可口。它是一種糧食酒,相當于中國的白酒。今天的威士忌釀造時加入了黑麥、燕麥、玉米等各種原料,正如英國人所說的那樣——“混合是一種藝術(shù)”。
傳奇故事
艾萊島地處“威士忌酒路”的最西端,很有名氣。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島上4 000居民身手不凡,既種大麥又釀威士忌酒;二是島上每年都要舉辦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威士忌狂歡節(jié),吸引了大批游客。據(jù)說在二戰(zhàn)期間,德國侵略軍對威士忌酒垂涎三尺,派出潛艇偷襲艾萊島。但島上居民以“自由和威士忌屬于蘇格蘭”為戰(zhàn)斗口號,實行堅壁清野,與敵人巧妙周旋。法西斯登陸后搜索全島,結(jié)果一滴酒也沒有撈到,只捕到兩只山羊。
蘇格蘭有一種特殊的職業(yè),那就是“聞酒師”。他們平日里滴酒不沾,以保持高度靈敏的嗅覺。鑒賞威士忌酒時先要把酒杯輕輕地搖動,所用的杯子呈百合形,因為這種造型的酒杯最容易令香味凝聚。酒的貴賤是由“聞酒師”的鼻子來決定的,行業(yè)中把他們的鼻子稱之為“聞酒鼻子”,都購買了昂貴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