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鎮(zhèn)搬到城里之后,家里的家具、廚具都換了新的。婆婆從超市買了一套自家用的鍋盆碗盞,又特意到雜貨店挑選了幾只大碗。我問她大碗有什么用途,她說咱的鄉(xiāng)下親戚多,他們的體力活重,用小碗盛飯根本吃不飽,礙于面子又不好意思再盛,這是為他們準備的。
其實,公公自幼喪父,并無兄弟姐妹,所謂的鄉(xiāng)下親戚都是他的遠房本家,但由于婆婆的熱情好客,一直來往甚多。
那次,鄉(xiāng)下的表叔進城買東西,順便來我家做客。中午盛飯時,婆婆拿出大碗,有些歉意地對他說:“俺孫子太淘氣啦,老是打碎碗,這不,小碗就剩下四個了,用大碗給你盛行不?”“行啊行啊。”表叔一臉憨笑。吃飯的時候,婆婆一個勁兒地給他夾菜,“來來,多吃菜,我們老倆口血脂都高,不能吃大魚大肉?!?/p>
除了用大碗以外,每逢鄉(xiāng)下親戚來,我們家的飯都要剩下。不是因為婆婆做得多,而是因為飯不夠。
有幾次,家里的飯菜剛上桌,門鈴響了,來客了。一般門外都是一個人,在街上逛久了,忘了時間。這時,婆婆趕緊加炒兩個菜,米飯不便于再蒸,她自己就餾饅頭吃。除此之外,給客人用大碗,家里人少盛點兒,保證鍋里剩一些,說客人萬一要“添飯”呢,沒有了怎么辦?事實上,鍋里的飯每次都成了“剩飯”。
“大碗”和“剩飯”的故事就這么一直在我家繼續(xù)著。那天,老家的一個大哥來了,婆婆正在炒菜,突然頭暈,冒虛汗,站都站不穩(wěn)。公公趕緊扶她坐在沙發(fā)上躺一會兒,大哥才知道,婆婆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
第二天一早,鄉(xiāng)下的親戚都來了,有騎自行車的、有蹬三輪的,老的、少的,帶著雞蛋和正下蛋的雞,浩浩蕩蕩像大部隊會師。這次,無論我怎么挽留,他們也不肯留下吃飯,說是專門來看婆婆的,不添麻煩了。
原來,濃濃的親情就是在“大碗”和“剩飯”里慢慢沉淀而來的。
(編輯/胡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