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一篇文章要想撥動讀者感情的琴弦,引起讀者的共鳴,就必須寫出感情來。
首先要選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豐富的情感總是蘊涵在語言之中。從前的氣象預(yù)報總是最枯燥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但近些年來,它的人情味變濃了。例如:“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正有一股強冷空氣迅速東移南下,今天夜里到明天,我國大部地區(qū)受其影響,氣溫將普遍下降8~10度,并將伴有4~6級的偏北大風,請各有關(guān)方面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準備工作,中央氣象臺提醒各位觀眾出門辦事可別忘了備棉衣,特別要注意保重身體。”你看,這段話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殷殷囑咐,又像同志間的親切提醒,聽來令人感覺溫馨??梢娊?jīng)過藝術(shù)加工,枯燥的題材也可以充滿感情。
其次,要抓取充滿情感的細節(jié)來寫。穆青同志在長篇通訊《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一文中,列舉了幾件事,其中寫焦裕祿忍著肝痛冒著大雨到飼養(yǎng)場看望正在生病的老場長;寫焦裕祿忍受病痛的折磨步行十幾里趕到車站為小魏送行;寫焦裕祿在去鄭州看病途中,一步一回頭深情地望著蘭考的土地;等等。細節(jié)感人,使作品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
第三,要設(shè)身處地地去深入感受寫作對象的情感。當代著名作家路遙在完成巨著《平凡的世界》后,便伏在床上大哭了一場;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快要寫完的時候,放聲大哭,別人問起來,他說寫到這里包法利夫人要死了,他感到十分傷心。這說明作家對自己筆下的人物必須有真切的感情投入,才能使讀者思想上產(chǎn)生共鳴,作品才具有生命力。難怪一位作家說:“作者的感情、哭聲、淚水,讀者都能讀到、聽到、看到的。作者感動了,讀者才會感動;作者流淚了,讀者才會流淚?!边@的確是經(jīng)驗之談。
可說到寫真情實感,可能有同學會問,現(xiàn)在不少作文題目都是“假如……”,明擺著是要我們虛構(gòu)情節(jié),又怎么能做到“真”呢?
其實我們所說的真情實感,并不是說什么事情都要在生活中發(fā)生過,而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要真實,一定要符合生活的實際。就拿“假如……”這樣的作文題目來說,一位同學寫“假如我是一位市長”,今天要建一個飛機場,明天要造兩座大橋,這樣不顧實際地亂寫,完全不考慮它的可行性,是很站不住腳的,又怎么能夠激起讀者的共鳴呢?
有不少著名小說,雖然主要情節(jié)是虛構(gòu)的,但卻同樣感人肺腑,這就是因為作者寫出了生活中的真情和自己的實感。
要想文章感動別人,首先就得感動自己。文章只有寫出感情來,才會有感染力,才能打動人心,給讀者帶來啟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