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群新一代的商人,正是由于他們的大量涌現,阿里巴巴才成為可能。
時間已近2007年末,此時如果要選定中國互聯網業(yè)的年度關鍵詞,“電子商務”極有可能成為首選。不過,如果把投向電子商務領域的灼灼目光,僅僅局限于電子商務網站,則未免忽視了一個鮮活生動、同時也是更大規(guī)模的社會經濟現象:
就在電子商務的感召下,在參與探索電子商務的過程中,一個新的商人群體,正在從城市居民樓或遙遠的鄉(xiāng)村角落里涌現出來,并快速展開它的進化和升級歷程。
這一新商人群體,包括了企業(yè)家、商人和個人店主,他們也許缺乏足夠的新聞熱點,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和數據表明,正是他們而不是其他群體,似乎更適合扮演“新商業(yè)變革的主角”這一角色。他們由于應用電子商務工具在互聯網上進行商業(yè)活動,也被稱為“網商”。
海量誕生的新商人
商人的成長、成熟,從來都不是短時間里就能完成的,更別說什么“海量誕生”。因為商人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行業(yè)知識,有一定的生活閱歷,有商務運作的能力,如果可能,最好還要有一種在任何社會中都非常稀缺的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家精神。而這,都需要時間來積淀和提純,需要在實務和一次次博弈中,通過多次的躍遷而完成蛻變。
然而,就在電子商務的新商務環(huán)境下,網商群體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了加速度的成長與成熟??匆幌逻@些數據:
來自國家發(fā)改委、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聯合發(fā)布的《電子商務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企業(yè)網上采購商品和服務總額達16889億元,占采購總額的比重約8.5%;企業(yè)網上銷售商品和服務總額為9095億元,占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比重近2%。該規(guī)劃提出:2010年,企業(yè)網上采購與銷售額占采購和銷售總額的比重將分別超過25%和10%。
企業(yè)如此,網絡購物市場同樣發(fā)展迅猛,電子商務對網民生活的滲透率不斷提高。以淘寶網為例,2007年上半年淘寶網總成交金額突破157億元,接近2006年全年成交額169億元,與2006年上半年相比,成交額增長近200%;特別是二季度5、6月,日均交易額已超過1億元??雌饋?,網購的主流化趨勢已是不可阻擋。(見圖一)
數字的背后,正是一個個網商的快速成長。據中國網商大會組委會發(fā)布的《網商崛起——2007網商發(fā)展研究報告》的數據,2004年以來,我國網商的數量從400萬增長到了超過3000萬。很難說這3000萬網商都是成功的商人,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是新一代的商人:無論是生意的來源、做生意的方式還是思維習慣,都已與網下的商人出現了分野。
網商的進化路徑
網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的共同點僅僅在于,他們有著莫大勇氣和強烈興趣,去探索用互聯網做生意和創(chuàng)業(yè)的可能性。那么,個人轉變?yōu)榫W商的典型過程是怎樣的呢?筆者參與的一項調研發(fā)現:
#8226;網民—網友—網商。網民是互聯網世界最初的體驗者,主要是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熟練應用后會進入交友和溝通的新階段,此后部分網友會發(fā)現網絡商機并進化為網商。
#8226;買家—賣家。大部分賣家往往首先會是網絡購物的忠實買家,然后才會在興趣和利益的雙重驅動下嘗試網上開店。
#8226;個體向企業(yè)的進化。當發(fā)現網上生意較為可觀時,部分賣家會把網絡銷售作為一項事業(yè)來發(fā)展,從兼職轉向專職并注冊公司。
杭州一家貿易公司的發(fā)展就是典型案例。從最初1個人在淘寶網上兼職經營,發(fā)展為5人專職團隊,再發(fā)展到注冊公司并利用阿里巴巴平臺開展B2B內貿,生意越做越大,而未來他還計劃開設工廠并打造企業(yè)品牌。從C2C到B2B,從一人兼職到多人專職,從代理到做自主品牌,從單純的興趣驅動到后來的事業(yè)驅動,成長向上的軌跡在這里卓然可見。
成長機制:隱性知識的高速分享
傳統(tǒng)商人的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然而網商卻迥然不同,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在快速成長和進化。這可能嗎?
這里有兩個概念值得關注: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被認為是“以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識”,通過個人學習可以了解和習得。隱性知識,則是直覺、感悟、心智模式和文化等,通過個人學習較難習得,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或是與他人的分享,才能有所感悟,并在行為中體現出來。顯然,在高度復雜化和需要特定心智模式的商務活動中,隱性知識要比顯性知識更為重要。
研究印度班加羅爾軟件集群的學者,曾提到這樣一種現象,由于隱性知識難于轉移,班加羅爾的很多組織采取了類似“導師制”這種非正式程序來轉移知識,高手向初學者直接傳授經驗。而在組織之間,則通過座談會、研討會、進修、培訓等各種形式來實現。
在網商那里,類似上述隱性知識的傳遞,庶幾類似,但其速度則要更加快速。通過商人社區(qū)、各種聊天群等虛擬社區(qū),以及線下的現場互動交流等方式,知識的獲取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知識的傳輸速度更快,知識的提純和總結過程也得以常規(guī)化。網絡精英與初學者之間的經驗共享,極大地縮短了經驗積累的時間成本,促進了隱性知識在網商群體內部的流動,個體的商務能力在此過程中也得以快速提高。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通過網絡商務在一年時間里成為業(yè)務骨干,也就不難理解了。
知識和能力的提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網商的商業(yè)人格在此過程中也變得更為積極和開放: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利益和興趣的結合,他們也更愿意相信通過自我努力可以獲得成功。此外,調研還發(fā)現,在網商那里,生意似乎不再只是備感無趣乃至令人生畏的苦役,而是被注入了明快、歡樂、輕松、向上的元素,同時還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樂趣。顯然,正在網商身上發(fā)生的故事,是一種對數字化、全球化、市場化的清新、徹底的體認與實踐。
(作者單位:阿里巴巴集團事務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