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期間某晚去了位于崎玉縣的文教大學,恰趕上幾個熟識的日本朋友義務開設日語課堂,我有幸作為嘉賓聽了一堂課。
這幾個朋友的專業(yè)大都是日本語教育,所以講起課來應該是得心應手??墒巧险n前,他們給了我們一份事先寫好的教案,上面整齊而清楚地列出了當天講授的項目,具體到哪一段內(nèi)容從幾點幾分開始到幾點幾分結(jié)束。重要的地方還加了備注。課上,為了方便學生理解,他們還使用了好多親手制作的圖片和紙條。在準備工作上他們做得有板有眼,一絲不茍。
事實上,這幾個朋友去年春天來過我在國內(nèi)在讀的大學實習,內(nèi)容就是給我們?nèi)照Z系的同學上兩周課。當時的備課方式與現(xiàn)在并無二致,所以我并未過于驚訝。
漫長的兩個小時課程結(jié)束了。學生走了之后,我正收拾東西準備離開,猛然間發(fā)現(xiàn)他們早已將桌椅圍成一圈,正襟危坐。其中一個朋友還示意我坐在其間。接下來他們做的事情則讓我著實震驚了:在指導老師的主持下,他們開始就今天的授課表現(xiàn)展開討論,其內(nèi)容則幾乎全都是相互指出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案。朋友告訴我這叫“反省會”,是每次上課結(jié)束后都要進行的,他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我看著每個人認真的表情,一種敬意油然而生。
我不敢斷言是否全中國的大學都是如此,但至少在我所讀的大學,一個集體性活動結(jié)束以后,繼之而來的必定是所謂的“慶功會”。大家走進餐廳,舉杯互慶直到酩酊大醉,仿佛心里的一塊石頭好不容易落了地, “可喜可賀”。
這不由得聯(lián)想起我上大一的時候,北京市高校舉辦了日語系一年級日語演講大賽。作為大一新生,初次舉辦這樣大規(guī)模的活動,難免經(jīng)驗不足而窘相百出。大會整體流程十分混亂,作為主持人的我也好幾次沒能控制好局面??墒谴髸唤Y(jié)束,老師、學生立即聚到酒店,慶祝大會成功。其實哪里是“成功”,只不過是勉強辦完罷了。所有的破綻、漏洞與不足,全在一聲“干杯”中飄到九霄云外去了,對促進以后的成長進步作用甚少。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反省氣氛稍顯壓抑沉悶,每個人都是抱著一種犯了錯誤的心態(tài)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正是如此,他們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每次活動,都是學習,都是成長,從而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