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基本宗教制度可以概括為念、禮、齋、課、朝五項宗教功修,我國穆斯林稱之為“五功”?!拔骞Α痹谝了固m教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有一段圣訓記錄,有一天,天使伽百里化作人形來到穆罕默德面前,問什么是伊斯蘭,穆罕默德回答說:“伊斯蘭教建立在五根柱子之上:作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禮拜真主;履行齋月的齋戒;交納天課;朝覲麥加?!?/p>
念作證言
作證言就是,我作證:除真主外,沒有什么神靈值得崇拜;我還作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這兩句話被過去的穆斯林學者以文言文的形式概括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中國穆斯林把作證言稱為“清真言”。這兩句話還是穆斯林念誦頻率最高的贊詞,是伊斯蘭教的核心和根本。通過念清真言,以表示對自己信仰的公開表白,這樣做就算是一個穆斯林了。清真言是伊斯蘭教基本信仰的綱領性表達,一個穆斯林出生時,首先聽到的是這句話;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最后聽到或誦念的也是這句話。當一個非穆斯林皈依伊斯蘭教時,首先要學會并當眾誦念這句話,這樣他(她)就是一個穆斯林,就需要履行一個穆斯林應盡的義務,同時享受一個穆斯林應得的權利。
禮 拜
禮拜一詞的阿拉伯語稱“算倆特”,波斯語稱為“乃麻子”。伊斯蘭初期,沒有固定的禮拜儀式,后來逐漸形成一套禮拜的制度。穆斯林在禮拜之前,必須要洗“大凈”和“小凈”。所謂“大凈”就是沐浴全身,而“小凈”就是洗身體的局部,如洗雙手、前后竅、漱口、嗆鼻、洗臉、洗雙臂、摸頭、洗雙腳。除此之外還要求穆斯林做到衣服干凈,禮拜的地方干凈,心中的動機純潔,在規(guī)定的時間禮拜,面向麥加的天房(克爾白)。再次,就是諸如端正站立、誦經、鞠躬、叩頭和跪坐一系列動作,完成這些動算作一拜。男女在禮拜儀式上稍有差別。
伊斯蘭教的禮拜主要有以下幾種:
每日的五時拜。要求一個穆斯林每天必須禮五次拜,拂曉至日出之前的禮拜稱為晨禮,正午剛過的禮拜稱為晌禮,日偏西至日落前的禮拜稱為輔禮,日落至天黑之間的禮拜稱為昏禮,天黑至破曉前的禮拜稱為霄禮。伊斯蘭教規(guī)定,凡理智健全的穆斯林就要履行五時拜。
聚禮。要求每一個穆斯林在星期五去清真寺參加集體禮拜,我國穆斯林又稱為“主麻”拜。時間與晌禮拜的時間一樣,其內容除了禮拜外,在禮拜之前,清真寺的阿訇或伊瑪目要念“呼圖白”(演講),向穆斯林大眾宣講教義。
會禮。每年伊斯蘭教兩大節(jié)日,即開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宰牲節(jié)),穆斯林要在當?shù)氐那逭嫠逻M行集體禮拜,因而有“大聚會”的意思,會禮的時間在日出至正午間舉行,禮兩拜,禮拜后伊瑪目還要念“呼圖白”(演講)。
殯禮。又稱“者那則”,就是活著的人為去世的人向真主祈禱的集體禮拜,與其他禮拜不同,殯禮拜只是站立,不鞠躬,不叩頭。伊斯蘭教規(guī)定每個穆斯林都有為去世的人舉行殯禮的義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虔誠的穆斯林除了完成宗教規(guī)定的禮拜外,還履行一些副功拜(多余的),這都是根據個人的情況自愿的禮拜,不具有強制性。
在穆斯林看來,禮拜能反省自己,修身養(yǎng)性;禮拜能使人養(yǎng)成守時惜時的習慣,不懶惰,作息合理;禮拜能培養(yǎng)人的集體意識、紀律意識、服從意識、團結意識等;禮拜還有利于身心健康。在宗教意義上,禮拜能加強人與真主的關系。
齋 戒
齋戒是阿拉伯語“沙渥姆”的漢語意思。是指穆斯林男女從黎明前到日落黃昏,戒除飲食、男女性關系,謹言慎行,自我克制,不許有任何的非禮行為。這是伊斯蘭教為穆斯林所規(guī)定的又一項必須履行的義務。穆罕默德在麥加傳教時,并無此規(guī)定,622年,他遷往麥地那以后,規(guī)定阿術拉曰(伊斯蘭教歷1月10日)為齋戒日,次年宣布萊麥丹月(伊斯蘭教歷9月)為全月齋戒。伊斯蘭教規(guī)定該月要封齋的原因是據傳《古蘭經》就是在這個月由真主下降給先知穆罕默德的。
按照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齋戒種類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主命齋。成年的男女穆斯林,除幾種人(患疾病者、途中旅行者、老弱體虛者、孕婦、產婦、月經期的婦女、哺乳的婦女、未成年的兒童、神志不清者等)外,在這一個月期間必須封齋,不能無故缺齋。對于因特殊情況不能齋戒者以后必須彌補,缺一天補一天或以施舍的辦法罰贖。
圣行齋。這是根據穆罕默德的言行或提倡而規(guī)定的齋戒,履行圣行齋被認為是嘉許的,履行了有宗教意義上的報酬,不履行也沒有罪過。如阿術拉日的齋,伊歷十二月前十天的齋戒以及每周星期一、四的齋戒等。
自愿的齋戒。這主要是穆斯林自愿所履行的齋戒,不具有強迫性。一般是出于虔誠、許愿、還補或罰贖而履行的齋戒。
禁止的齋成。伊斯蘭教規(guī)定在穆斯林的開齋節(jié)和古爾邦節(jié)及節(jié)后連續(xù)三天內不能封齋,因為這幾天是感恩和歡快的日子,如果履行齋戒,不但得不到報酬,反而會有罪。另外,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在齋月來臨的前一兩天內齋戒,在主麻日齋戒或一年四季不間斷的封齋都屬于可憎的行為。
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在齋月期間,多做善事,多念《古蘭經》,保持內心潔凈,不說謊言,不誹謗別人,不偷盜等。在穆斯林看來,齋戒可以克服自身的私欲,戰(zhàn)勝自我,反省自我;可以培養(yǎng)人們堅忍不拔的性格,培養(yǎng)人的同情心和憐憫心,培養(yǎng)人對真主的敬畏和感激。另外,在宗教意義上,齋戒的履行是為了真主,所以一旦履行就能得到真主的報酬。穆罕默德說:“誰若為真主之道封齋一日,真主一定會使誰的身體遠離火獄七十年?!?/p>
天 課
天課阿拉伯語稱為“扎卡特”,它是伊斯蘭教以真主的名義向穆斯林征收的一種宗教課稅。“扎卡特”字面意思是“潔凈”,意為通過交納天課而使自己的財產潔凈?!豆盘m經》中提到天課的地方就有80多處,可見天課在伊斯蘭教中的重要性。
穆罕默德宣傳伊斯蘭教初期,天課是一種自愿的施舍,被認為是宗教上的善行,名義上是濟貧。穆罕默德遷居麥地那以后,把交納天課定為每個穆斯林必須遵循的義務,并提倡穆斯林多多交納天課。伊斯蘭教規(guī)定,凡穆斯林除正常的家庭開支外,其盈余的財產(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如金銀、牲畜、糧食、礦產品、商品等按照不同的稅率交納天課(現(xiàn)金交納天課的稅率是2.5%),田園、房屋等不動產可以進行折價計算后交納天課。天課的稅率有最低點,但沒有最高點,一般按照穆斯林的自愿交納。天課一般是一年交納一次。在早期的哈里發(fā)國家,天課則成為通過宗教形式征收的國稅,后來在伊斯蘭教國家中,天課則由各個國家的政府正式征集,并由政府的宗教事務管理部門負責分配。在當今,尤其在非伊斯蘭教國家,天課是一種穆斯林個人遵行的宗教義務,國家稅收與天課是分開的。
《古蘭經》規(guī)定了接納天課的對象主要有:貧窮的人;一無所有的人:征收和管理天課的人:剛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沒有能力贖身的人,一般指奴隸(現(xiàn)代社會很少見):負有債務,不能還清債務的人,但不能給予因喝酒或賭博而欠債的人:為主道工作的人,過去一般指為真主之道出征的人或求學的人,現(xiàn)在也指為宣傳和維護伊斯蘭教而從事研究和出版的人:途中貧窮的人,一般指旅行者在外期間,他的錢物已用盡或其錢物被偷等原因而貧窮的人。
對于穆斯林來講,交納天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慈善事業(yè),它既是個人的自覺行為,也是一種強制性的義務。穆斯林學者認為,天課可以調節(jié)貧富對立,消除天課接受者對富人憤憤不平的心理和嫉妒心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猜忌、仇恨和不滿心理,緩和社會矛盾,從而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朝 覯
朝覲的阿拉伯語稱“哈吉”,指凡有條件的穆斯林男女去麥加的一系列宗教禮儀活動,伊斯蘭教將這一功修規(guī)定為每個穆斯林的主命。《古蘭經》記載:“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人人都有為真主而朝覲天房的義務。”朝覲是古代阿拉伯人的一種宗教習俗,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麥加的克爾白一直被半島上的各部落視為圣地,成為項禮膜拜和獻祭的宗教活動中心。630年,穆罕默德返回麥加以后,清除了麥加附近的偶像,并規(guī)定該地為穆斯林的朝覲中心。
伊斯蘭教規(guī)定朝覲的條件是:成年的,身體健康的,精神健全的穆斯林,在其旅費充足,而家人的生活有保障,身無欠債,往返路途安全情況下去麥加朝覲,缺少這其中任何一項,朝覲都不能成立。朝覲是一套比較復雜的宗教禮儀,它分為正朝和副朝。正朝是指在伊斯蘭教歷的12月7日至13日穆斯林集體在麥加的朝拜活動。副朝則指一年四季的任何時候朝覲麥加,亦稱小朝。一般是穆斯林單獨前往麥加進行副朝,然后等待正朝日的到來后再舉行正朝,稱為“分朝”;如將正朝和副朝連在一起,則稱為“連朝”。
朝覲有一系列的儀式。凡朝覲者進入麥加禁寺之前,立即洗大、小凈,脫下平時穿的衣服,穿上戒服(兩條寬大的毛巾),這期間必須戒除夫妻性生活,戒除爭吵,戒除殺生等,并不斷地高念贊詞,進入禁寺以后,圍繞著克爾白轉七圈,經過克爾白周圍的黑色的石頭時要去親吻或撫摸或向黑石頭舉手以示敬意。游完克爾白后,到天房東邊不遠處當年先知易卜拉欣曾經站立過的地方禮兩拜,然后去南邊的滲滲泉飲水,接著朝覲者要在薩法和麥爾臥兩個小山之間往返奔走七次。伊歷12月8日是正朝,朝覲者在麥加的米納山做禮拜,并且當夜住在那里,12月9日正午朝覲者在東25公里處的阿拉法特山進行隆重的祈禱禮拜儀式,一位伊瑪目仿效當年穆罕默德的做法,站在一塊巨石上向朝覲者宣教教義,這是整個正朝的高潮。日落后,朝覲者陸續(xù)返回麥加,途中夜宿或停留在距麥加12公里的穆茲達里法山,并在那里禮拜。第二天日出后,朝覲者每人撿若干個小石子,到米納附近向三根象征著魔鬼的石柱投擲,即投石儀式。此后,就要舉行宰牲儀式,原則上是一個人應宰一只羊,七個人合宰一頭?;蛞活^駱駝,這一日就是宰牲節(jié),我國穆斯林俗稱的“古爾邦節(jié)”,也是朝覲的重要組成部分。宰牲結束后,朝覲者就應當剃頭或剪發(fā)、剪指甲,象征受戒結束。12月10日,朝覲者再次圍繞著克爾白巡游七次,叫做“辭朝”。此后,一切禁戒完全解除,整個朝覲儀式結束。
朝覲儀式雖然艱辛,但穆斯林卻把它看作是取悅真主,得到真主報酬的機會。穆罕默德說:“誰為真主而朝覲,在朝覲中不做所禁戒之事和不做惡事,則他朝覲歸來時,就如其母親生養(yǎng)他那時純潔無罪。”
責任編輯 姜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