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提起蔬菜,最平凡的莫過于辣椒茄子、蘿卜白菜啦,它們合起來是夏令及冬令時節(jié)的大眾菜單。不過,茄子的確是不能小視,了解認識了茄子,差不多就可以參透這人生世事。
我是自小即喜愛茄子,幾乎沒有什么人引導,從直覺中喜歡上它,而且至今沒有改變。這個現(xiàn)象我也是有些驚異的,似乎恰好印證我飲食上的天才,因為大凡美食家都是后天培育的,說起美味亦離不開什么山珍海味。山珍海味是不錯,然言及此處又不由不叫人感到俗套,還有什么海參燕窩之類,那些東西其實叫人吃過一遍便罷,原來都是一些毫無味道的事物。茄子就不一樣了,它平凡的生在農(nóng)家地頭,用紫色的花朵裝點一個炎熱的夏季。
茄子的自身也是能夠永遠叫你回味無窮——只要你能夠好好與它合作,挖掘其內(nèi)在潛力。據(jù)紅學家說,《紅樓夢》中提到茄子有200種做法,這可能并非文過飾非,200種做法難道多嗎?不多也。我甚至以為,評判一個人是否貨真價實的美食家,只要問他喜不喜歡吃茄子就足矣。喜歡吃茄子,可能是一個美食家,而不喜歡吃茄子,那就完全可以判定,此人非美食家也。我已經(jīng)接觸過不少美食家,當然都是能夠自己操持勺鏟的美食家,而不是那種信奉君子動口不動手信條的美食家。
茄子的做法我已經(jīng)開發(fā)出十幾種,自然有那么一些是抄襲之作,幸而這方面還沒有知識產(chǎn)權一說,我的抄襲之作也就能在各種餐桌上發(fā)表,有些人讀來,評價頗高。原來是我雖抄襲,卻也改良,我在飲食上完全是一個改良主義者。比如很多人用傳統(tǒng)方法削長茄子,甚為不妙,那種削法使茄子片不規(guī)則,棱形或不等邊三角形,這樣看上去吃起來,茄子皮總是大塊,給人以茄子凈是皮的感覺,雖也有幾片無皮肉芯,卻已無足輕重,不如切成規(guī)則的茄子丁。這種形狀的茄子用清油燒一會,大致要熟透時,佐上辣椒絲(紅辣椒綠辣椒搭配)、蒜茸、五香粉,或者一些肉末皆可,勾芡,略燜即可。燒茄子忌姜蔥和醋,可以略放醬油,實則加豆瓣醬為佳。我比較喜歡做的一種,茄子切成片,用油煎兩面至黃,佐上辣椒、蒜、五香粉,澆上一勺豆醬略燜片刻,味道是不錯的。茄子片、茄子絲清炒也不錯,卻不要勾芡,多放些油為上。有一道“懶茄子”這樣做,將茄子蒸或煮熟爛,然后下油煎,用鍋鏟將茄子拍爛,放很重的蒜茸,味重者可佐醬油,清淡者就讓其保持原色。若將茄子切條蒸爛再投入油鍋爆炒,澆上辣椒油也不錯,原汁原味,味道醇厚。不喜歡吃油的人,當然另有高法,削去茄子皮,切丁,放少許色拉油略炒,即投蒜茸和紅辣椒絲再炒片刻,隨即勾芡,這茄子賞心悅目,清淡中保留茄子原味,嫩滑可口,是為女士之菜。茄子燒肉自是不錯,也可以做湯,唯一注意的是,在茄子沒有煸透入味之前,不可放水去燜,否則茄子會生硬,且有水氣。茄子總之是道好菜,聚會合影時,往往高呼一聲茄子,據(jù)說是發(fā)茄子的音時,恰好滿面春光微笑。
其實一個人要做好茄子,就跟下圍棋的人學會了“做眼”,是基本掌握了規(guī)則的,也就是說,開始入道了。等把茄子做出不平凡的味道,那就是入段了。有此手藝自是不用發(fā)愁生計,去小飯館抖兩勺子,不怕沒有老板不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