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龍,安徽省太和一中高級教師,現(xiàn)任太和一中高三年級主任和高三(7)班班主任。自1992年調(diào)入太和一中以來,年年從事高三畢業(yè)班的化學教學工作,勇挑教學重擔,取得了豐碩的果實,成為太和一中的一張“王牌”。徐老師不僅在教學上是一張“王牌”,人品上更是太和一中獨一無二的“王牌”。
在2007年的高考中,安徽太和一中高三(7)班51名學生,高考本科達線率100%,其中重點達線49人,二本達線2人,全縣理科狀元張曉穎以672分的成績位居阜陽市第3名,全省排名第42名,并囊括全縣理科前6名,全班600分以上的有40人,被清華大學錄取3人,北京大學錄取1人,考取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數(shù)十人……
一個班級考出這樣驕人的成績,成為教育界的一大新聞,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班主任徐海龍的名字也因此而聲名遠播。
傾心施教創(chuàng)奇跡
在徐老師的辦公桌臺上有這樣一段話:“教師的工作是平凡而普通的,似春蠶無聲地吐絲;似紅燭默默地燃燒。教師愿以春風萬里的情懷,去培養(yǎng)栽培滿天下的桃李;教師愿以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去澆鑄永不磨滅的民族師魂”。他的確也是這樣做的,作為一名班主任,他不但經(jīng)驗豐富,而且還治班有方,深得全縣人民的稱贊。
他教的學生中,有300多人次在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獲得省、市獎。由此,他被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和安徽省化學競賽委員會授予“安徽省化學奧林匹克優(yōu)秀教練員”榮譽稱號。
2006年,他教的高二(7)班,有4名學生一舉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占全國錄取總數(shù)的10%,學生王康康以287分的理科綜合成績位居全省第一名。中科大招生辦負責人張鵬飛豎起大拇指對徐海龍說:“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這是中科大少年班招生史上的一個奇跡,是全省乃至全國空前絕后的神話!”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徐海龍自進入太和一中任班主任16年來,培養(yǎng)的學生考入重點本科的有1000多人,后來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有400多人。
徐老師的辛勤勞動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徐海龍被校方公認為“常勝將軍”、業(yè)務骨干中的頂尖人物、班主任中的“王牌”、競賽輔導第一人。2004年、2006年均被評為阜陽市“優(yōu)秀班主任”。太和一中校長刁衛(wèi)華號召全體教職員工學習“海龍精神——拼搏進取、無私敬業(yè)、樂于奉獻”。2007年,他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阜陽市第三屆精神文明十佳人物”,同時被太和縣直工委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榮譽稱號,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優(yōu)秀教師”。
在搞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徐老師也不忘時刻去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用新的理念去武裝自己的頭腦。他把“天下才子必讀書,學習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并且利用節(jié)假日在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讀完在職研究生。平時,他廣泛閱讀,博覽群書,為取得教育教學上的累累碩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無盡師愛溫暖貧困生
徐老師之所以成為太和一中的“王牌”,不僅僅是他教學教得好,更是由于愛心的凝結(jié)才使得他的名字響當當、沉甸甸?!敖逃菒鄣氖聵I(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些都是徐老師從教近20年來的切身體會。
徐老師對待學生雖有急風暴雨般的批評呵斥,但也有和風細雨般的關(guān)愛呵護,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他時刻不忘用愛心去改變著學生的命運,改變著學生家庭的命運。
學生李某讀高二時,母親因病撒手而去,李某因此悲痛欲絕,常常整夜失眠,上課總是走神,精神恍惚,學習成績急劇下降。更嚴重的是李某多次想放棄求學之路,甚至想一死了之。目睹著心愛的學生,徐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決定要盡一切努力來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課余,他主動接近李某,與其敘家常、談學習、講未來,甚至還帶李某去看醫(yī)生、買藥品、做心理疏導。自此,李某的吃穿住行、飲食起居,都由徐老師一一過問,連節(jié)假日也不放過,一天不見李某,他就放心不下,他要用自己的真情去彌補李某失去的母愛。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徐老師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呵護下,李某終于用百倍的信心和勇氣戰(zhàn)勝了心理上的困難。今年高考,李某以628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入南京大學。
“作為一名教師,對黨的事業(yè),是職責所系,為人師者,應真心誠意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為事業(yè),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為了祖國的未來,愛學生是職業(yè)道德使然,是良心使然。”徐老師當之無愧于這句話。
徐海龍的愛人是一名小學教師,夫妻倆月收入不足3000元,女兒正在讀高一,父母均在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并不寬裕,平時節(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但他為學生買資料、買生活和學習用品卻慷慨大方,他每月拿出200元長期資助1名困難學生,一位家庭貧困的學生考上重點大學后,他毫不猶豫地從自己的工資本上拿出3000元為其彌補學費的不足……10多年來他究竟資助了多少學生,累計金額多少,已無法統(tǒng)計。
在一次學校升旗儀式上,有位學生突然暈倒在操場上,直覺告訴徐老師:這可能是缺乏營養(yǎng),身體虛弱造成的。此后,每當他看到個別學生面色蒼白,神情疲憊,但又以堅強的毅力不斷奮力拼搏時,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營養(yǎng)差、體質(zhì)弱,高考沖刺怎能堅持下去?沒有強健的體魄如何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大學夢想?徐老師又犯愁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老師從媒體上得知太和縣一位青年農(nóng)民崇界軍打工返鄉(xiāng)創(chuàng)辦奶牛基地的事跡后,他想:可不可以和這個奶牛基地聯(lián)系定期為學生們提供新鮮牛奶呢?于是,2006年開學后,先后有15位品學兼優(yōu)、家庭貧困的學生,每天清晨從校值班室領(lǐng)到了崇界軍專送的鮮牛奶。課外,徐老師向?qū)W生們講述了農(nóng)民崇界軍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歷,希望以崇界軍百折不撓,吃苦耐勞的精神鼓勵同學們奮發(fā)向上。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營養(yǎng)補充后,學生們的身體素質(zhì)有了明顯增強,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好,學習成績也穩(wěn)步上升??吹竭@些孩子們精神飽滿的狀態(tài),徐老師心里有說不出的歡喜。但是,卻幾乎無人知曉這價值6000多元的鮮牛奶是徐老師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悄悄地為學生們訂購的。
“既然是做好事,為什么不讓學生知道鮮奶是你掏錢訂的?”有人大惑不解,徐老師回答得很干脆:“主要是怕學生知道了心里過意不去,擔心學生產(chǎn)生思想負擔。他們都能順利地進入高等學府,我感到值得!”
居功不傲。婉拒謝師宴
徐老師雖在工作上取得了不凡的業(yè)績,但卻從不居功自傲。生活中他始終以一個平凡人自居,低調(diào)處事。
當學子們都順利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大學夢后,家長們?yōu)楦兄x老師的培育,紛紛主動提出要宴請班主任徐海龍和他的同事們。但徐老師卻堅決反對,“謝師宴既浪費時間又耗費金錢,特別是對于那些農(nóng)村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開支,怎能增加他們的家庭負擔呢!”徐海龍在校領(lǐng)導的支持下,采取了通知學生及家長到校參加集體聯(lián)誼會的方式歡慶。
“今天不是謝師宴應該說是慶功酒,我請家長、同學們喝兩杯,愿我們的情誼永世長存!孩子們,我的學生們,蒼天不負辛勤的耕耘者,你們即將步入大學校門,即將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希望你們倍加珍惜大學時代的寶貴時光,自強不息,繼續(xù)努力,愿你們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聯(lián)誼會上,徐老師動情地說出了自己的期望。
全縣理科狀元張曉穎表示,走進大學校園后,將一定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學階段的美好時光,把對母校、徐老師和各位老師的感激之情,轉(zhuǎn)化為刻苦學習的動力,以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過硬的本領(lǐng)奉獻社會,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