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形象是指領導者在其領導活動中,在下屬和公眾心目中留下的綜合印象以及得到的總體評價。它是領導干部自身修養(yǎng)的外在表現,是一個領導干部綜合素質、道德品質、工作能力、工作作風等內在品質的集中體現。領導形象是領導科學的基本范疇之一,也是新時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較多議論的一個問題?!疤依畈谎?,下自成蹊”。可以說,領導形象是領導者在公眾面前樹立的一面旗幟,是其有效實施領導行為的“無形資產”。
因此,探索和實踐新時期如何塑造領導形象,是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需要。領導者應該強化形象意識,高度重視良好形象的塑造。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四不”。
辦事不失信
“南門立木”就是領導守信的典型案例。據《商君書》記載,商鞅準備在秦國變法,制定了新的法律。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夠堅決執(zhí)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門口樹了一根大木,對圍觀者說:“誰要能將這跟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他五十兩銀子!”大多數人都不相信有這等好事,擔心商鞅的許諾不能兌現。就在大家猶豫不決時,有一個人扛起木頭,從南門一直走到北門,商鞅當場兌現賞給他五十兩銀子。這樣一來,人們都相信商鞅說的話是算數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時候人們就遵守了。古人很講究言不在多,但必須守信的道理,因為守信就能得到人們的信任。特別是政治家、軍事家講不講信用,直接關系到治國、治軍的大事。在今天,守信更成為一個領導者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基層干部群眾有很多實際困難,迫切希望領導干部能為其排難解憂。作為領導者應理解群眾的心情,體諒百姓的困難,盡量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不要看了激動,表了態(tài),而事后不動,言而無信,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對一些能辦并表了態(tài)的事,要說辦就辦,辦就辦到,使群眾滿意;對一些該辦但需協調的事,應積極疏通各方,盡心盡責地辦;對一些確屬實際困難,而自己又無權解決,需請示上級或進行集體商量的問題,要及時向上級匯報或進行集體研究,并將情況及時進行信息反饋,以免基層干部群眾長期坐在“冷板凳”上。
調查不失實
有這樣一則寓言:雨欽差奉天帝之命,駕著馬車,巡查人間疾苦。他掠過煙塵彌漫的沙漠,閉上眼睛倏忽一下就過去了,惹得沙漠中的行人失望地咽了口唾沫。他飛臨干裂的土地,瞅也不瞅一眼,一抖韁繩就跑遠了,惹得求雨的人們失望地耷拉下腦袋。他只在風景秀麗的江河湖泊、宛林水池上空久久徘徊,垂下細密的雨絲,使本來就十分迷人的地方又增添了許多迷人的色彩。雨欽差飽覽了下界風光,回到天庭。天帝問:“人間情況如何?”雨欽差答道,“在您的英明治理下,一派興旺景象,真可謂風景如畫勝天堂!”雨欽差拿出許多張照片,證明他的話正確。雨欽差接著說,“為了使人間樂園錦上添花,我還流了許多汗水!”的確,他慷慨地流了許多汗水,但都流到本來就不缺水的江河湖泊里去了,在最需要他流汗的地方,他吝嗇得一滴也不給。天帝對雨欽差大加贊賞,傳旨連升三級。
在這則寓言中,雨欽差的職責本來是調查研究,了解下情,可他“公費旅游”,一點正經事兒沒辦,回來后還連升三級,真是可嘆、可笑、可悲!然而,問題并不是全出在雨欽差身上,天帝的失察,更是難辭其咎。
報喜不報憂,可以說是眼下不少基層干部的一種通病,但究其根源,卻主要在上邊。“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領導喜歡聽好聽的,看好看的,人家就投其所好,專門把那些好看好聽的擺在你面前。因而,我們的領導干部要學一點火眼金睛的功夫,善于識破“埋伏”、沖破“埋伏”。譬如說,深入基層時,多搞一點輕車簡從的微服私訪,少搞一些事前通知、精心準備、前呼后擁、浩浩蕩蕩的“運動式”視察;邁開雙腳,甩掉陪同,自己去看,自己去聽。相反,領導干部如果僅僅滿足于聽聽個別地方官員、職能部門匯報,即使下基層,也是走馬觀花,往往就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下級牽著走,聽到的都是“振奮人心”的消息,看到的都是經過精心修飾的“閃光點”。就有可能沒有傾聽到廣大群眾的真實聲音,難免會被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者所愚弄,無法了解到群眾所盼、所思和所求,更談不上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
為政不失節(jié)
如果從政之路是一條珠鏈,那么人格操守則是串起無數顆珍珠的金線;如果為官之道是一組數字,那么清正廉潔則是統率后面許多個“0”的那個“1”。領導活動的一個深刻規(guī)律是,身正是贏得領導權威、走向成功的必然要求。
曾經有過這樣一則寓言:一只老虎捉住了六只兔子,只吃掉三只就飽了,剩下三只放到明天就會壞掉,怎么辦呢?老虎苦思冥想,最后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把兔子賣掉,換成錢。于是,老虎就在路邊擺了一個地攤。可是等了兩個多小時,也沒一個來買兔子的。正在這時,走來一只小猴子,老虎急忙把它叫住,但是,小猴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答道:“我從來都不吃肉的,讓我買兔子,一點用都沒有啊?!崩匣⒁宦牐话褜⑿『镒恿嗥饋?,說:“我是這里的山大王,給你好臉色你還不買賬,是不是想讓我把你撕碎了吃掉呀?少廢話,快掏錢!”小猴子懾于老虎的威力,很不情愿地掏錢買下了一只兔子。老虎在路邊繼續(xù)等待著下一個買主。不一會兒,從遠處來了一只狐貍。等狐貍走到老虎面前,老虎一個箭步攔住了狐貍的去路,狐貍笑著對老虎點頭哈腰地說:“我兜里一分錢都沒有,真是可惜了,改天吧?!闭f完就要走,老虎一聽,照狐貍的胸口就是一拳,打得狐貍眼冒金星。老虎咆哮地說:“我是這里的山大王,你敢不買我的賬,沒有錢,我扒你的皮頂賬,你是要你的錢還是要你的皮!”狐貍沒辦法,只好把所有的錢掏出來,買了一只兔子,老虎一看狐貍掏錢了,馬上笑逐顏開。老虎利用這種方法,很快將兔子賣掉了,嘴里哼著小曲,手里數著鈔票,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老虎的威力是不小,因為它在這個山林里具有無尚的權力和無比的力量,只靠這兩條,就可以使以素食為主的猴子花錢買了兔子肉,還能使最狡猾的狐貍無計可施。翻開中國歷史的長卷,有無數的貪官,從趙高到和珅,從陳希同到李真,他們的發(fā)家史中有一個共同而又重要的手段,就是官商勾結,利用手中的權力,達到商業(yè)壟斷的目的。這把權力的大傘威力無窮,如同魔術一樣,可以使商品由滯銷變?yōu)闀充N;使企業(yè)由死亡變再生;使資金從無變有。然而,任何一個領導者如果選擇了這種方式,也就是選擇了在法律的刀尖上跳舞。因此,要塑造良好的領導形象,必須抗得住感情的困擾,經得起欲望的誘惑,真正用好手中的權,管住身邊的人,不以權謀私,不搞權權交換、權錢交易。領導干部自身不正,不僅破壞了自己的形象,而且容易污染部屬和周圍的人。
生活不失度
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寫過這樣一個短篇故事:有一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過的地方就全部歸其所有。于是,農夫興奮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兒女們都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拼命地往前跑……有人告訴他,你到了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你就完了。農夫根本聽不進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更多的享受。可是,終因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沒有了,土地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欲望使他失去了一切。
故事發(fā)人深省,正如古希臘的《伊索寓言》里告訴我們的“貪婪往往是禍患的根源”,“那些因貪圖大的利益而把手中的東西丟棄的人,是愚蠢的”。聰明的人貴在知道什么時候該“往回跑”,作為領導干部,更是如此。不然,欲望發(fā)展至貪婪成性,就會在欲望中沉淪,迷失方向。
生活作風問題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是小事,是小節(jié),但對黨的干部來說,卻是大事,是大節(jié)。群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生活作風來認識、評價一個干部的。例如,一個干部工作作風粗暴、簡單,但生活作風比較嚴謹,做錯了事情,群眾往往只說他水平低;但是,一個干部即使工作很有能力,但生活作風腐化,群眾就沒有一句好話了。正如他們所言,一個黨員干部如果生活作風不正,其他方面的作風肯定好不了。因此,領導干部一定要在生活作風上加強自我修養(yǎng)。在生活作風上嚴格要求自己,不該要的東西不要,不該吃喝的宴席不吃喝,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玩的事情不玩?!盁o欲則剛”,只有遠離驕奢淫逸的生活,不受香風毒霧的熏染,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氣節(jié)。
俗話說,從政不忘百姓,掌權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為人不忘自重。領導形象不是小問題,群眾會以小見大看待領導干部,領導干部要做到外表有形、語言有度、行為有譜,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氣指數,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和追隨度,才能使人民公仆形象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