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讀了《物理教學探討》2006第五期吳法勤老師的“‘機械能守恒定律’科學探究的教學設計”一文受益匪淺,但吳老師認為學生設計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比較好的設計方案中前三個方案是錯誤的,筆者不敢茍同,現摘錄分析如下:
摘錄:其中比較好的方案有以下四種(只選擇前三種錯誤方案):
(1)器材:秒表、皮卷尺、天平、重物
操作:測出重物的質量,讓它從某一高度處下落,測出下落的高度h,及時間t,求出落到地面的速度v=gt,從而探究1/2mv2是否等于mgh。
(2)器材:秒表、皮卷尺、天平、滑塊、斜面
操作:測出滑塊的質量,讓它從光滑斜面下滑,記錄下從頂端下滑到底端的時間t,再測出斜面的高度h和長度l,求出末速度v,探究機械能是否守恒。
(3)器材:秒表、皮卷尺、鉛球
操作:在高為處水平拋出一個鉛球,記下鉛球落地的時間t;測出下落的高度h和水平前進的距離s,計算出初速度v0和末速度v1,探究初機械能1/2mv20+mgh和末機械能1/2mv21是否相等。
改正建議:末速度求法是錯誤的,一般方法難測末速度,可以用頻閃照相,然后分析照片求末速度,或類似研究平拋運動方法求末速度。
作者的錯誤是學生易犯的錯誤,在筆者多年教學生涯中經常有學生犯此錯誤,分析錯誤原因對提高學生的技能減少犯錯誤次數大有好處。筆者的分析若有不當請各位物理同仁斧正。
(欄目編輯羅琬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