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物理實驗目的、認知思維、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等方面對物理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進行了比較。
關鍵詞:驗證性;探究性;實驗;比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7)5(S)-0059-3
根據(jù)實驗作用的不同,物理實驗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驗證性實驗,另一類是探究性實驗。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闡明兩類實驗的區(qū)別,以有利于更好的進行探究性教學。
1 同一個實驗的兩種不同實驗方法
探究性實驗:是實驗者在不知道實驗結果的前提下,通過自己實驗、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結論,以發(fā)現(xiàn)新事物、新規(guī)律,從而形成科學概念的一種認知活動。
驗證性實驗:是實驗者針對已知的實驗結果而進行的以驗證實驗結果、鞏固和加強有關知識內容,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掌握實驗原理為目的重復性實驗活動。
下面通過對中學物理關于密度這部分知識的學生實驗,加以比較分析。
實驗一 驗證性實驗名稱:用天平和量筒測定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通過測量固體、液體的的密度,掌握測量物體密度的方法,加深密度概念的理解。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銅塊、鐵塊、鋁塊、細線、水、鹽水
實驗原理:通過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量筒測量物體的體積,利用物體密度公式ρ=m/V計算出被測量物體的密度。
實驗步驟:(1)用天平測量固體的質量m
(2)向量筒內倒入適量的水,把固體放入量筒內,觀察記錄量筒內兩次水的體積;
(3)用天平稱出燒杯內鹽水的質量m1
(4)把燒杯內的鹽水倒入適量熱水在量筒內,用天平稱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質量m2;
(5)用量筒量出量筒內鹽水的體積V
實驗二 探究性實驗名稱: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
提出問題:同一種物質,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如果體積增大到原來的兩倍,質量也就會增大到原來的兩倍嗎?
猜想與假設:學生可針對“問題”進行討論,作出猜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設計實驗:學生根據(jù)問題的猜想,自己設計實驗、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用于記錄測量鋁塊和鹽水質量、體積的數(shù)據(jù)及所得的結果。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學生2~3人一組,(1)測一個鋁塊質量,測二個鋁塊的質量(2)測燒杯內水的質量、體積增大一倍時水的質量;教師巡視幫助學生分析,讓學生明白需要記錄哪些數(shù)據(jù),促使學生把所測得數(shù)據(jù)填入其表格中。
分析與論證: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通過物體的質量與體積比值計算,數(shù)據(jù)坐標描點,與所猜想的問題對比、分析,進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評估:學生自我評估、互評、教師評價。
交流與合作;學生間相互交流。
2 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的不同點比較
2.1 教學目標上的差異
①探究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是:
探究、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的未知屬性、特征以及與其它因素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合作探求、觀察、操作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②驗證性實驗的教學目標是:
驗證、檢驗研究對象的己知屬性、特征以及與其它因素的關系;
鞏固習得的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操作能力、以及科學思維能力。
③在教學目標上探究實驗的優(yōu)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的科學素養(yǎng)。
2.2 實驗過程上的差別
如下表從實驗的過程上進行比較
探究性實驗過程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內容上具有不確定性,實驗過程是自我設計的,重在過程體驗。
驗證性實驗是從驗證結論開始,內容是確定的,實驗過程要嚴格執(zhí)行。
探究性實驗的優(yōu)點:可以因陋就簡的開展實驗,實驗過程體現(xiàn)出開放性。
2.3 學生認知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①探究性實驗是從實踐到理論;以探究過程來發(fā)現(xiàn)知識和規(guī)律,學生的認知方式由實驗到理論,再以理論指導實驗,豐富了理論的內容。
在探究性活動過程中,實驗的設計是從問題入手,進行設計實驗,得出結論,學生的思維更多地體現(xiàn)出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②驗證性實驗驗是理論到實踐;學生認知方式屬于先在課上學習概念規(guī)律,以實驗驗證知識、規(guī)律,再由理論指導實踐,鞏固所學理論的。在這種實驗過程中,并不能產(chǎn)生很多的新知識,只注重習得知識的鞏固和提高,鍛煉實驗技能。
在驗證性實驗中,實驗的設計是從驗證已有的的結論入手,進行設計實驗,學生的思維更多的體現(xiàn)出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③探究性實驗的思維優(yōu)點:符合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4 學習方式上不同
①探究性實驗 i.信息來源廣泛;問題可以來源于生活、書本、教師、自然界、internet等。ii.個性化與合作性:強調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設計,而且小組內的相互配合、互補,學生共同討論、歸納,得出結論;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實驗條條框框設定較少。ⅲ.探究性實驗是表現(xiàn)出很高的學習興趣;實驗前根本不知道結果,實驗結論有多種,實驗是自己設計的,學生對未知事物結果產(chǎn)生好奇。
所以,探究性實驗表現(xiàn)在學習方式上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②驗證性實驗 i. 信息來源則具有單向性,習得知識來源于書本和教師,根據(jù)固定的實驗程序進行操作;ii.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實驗全過程。iii.驗證性實驗興趣較弱;由于實驗設計是老師給出、課本已有的,實驗驗證的結果已知,且實驗結論固定具有統(tǒng)一性、唯一性。學生對實驗內容、結果的好奇減弱。
驗證性實驗表現(xiàn)在學習方式上驗證實驗的結果,鞏固所學概念、規(guī)律,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學習形式單一。
③探究實驗在學生學習方式上的優(yōu)點:學生更多的是一種對實驗的成功體驗,學習方式多樣,興趣濃厚。
2.5 教學方式上的不同
①探究性實驗:教師以合作者和協(xié)助者的身份平等地參與到學生實驗中去,共同體驗學生的煩惱和喜悅。
②驗證性實驗:教師的教學以講授、示范操作為主,講解實驗目的、器材、原理、操作步驟、實驗注意事項,事無俱細,實驗操作步驟嚴格、不容置疑,是一種模式化的教學方式。
③在教學方式上探究性實驗的優(yōu)點在:是一種民主、開放的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通過兩種實驗方式的五種維度比較發(fā)現(xiàn):驗證性實驗以其固有方式在培養(yǎng)實驗技能、鞏固知識上雖有其優(yōu)點,但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空間,學生在闡明自己的觀點上是其很大的不足。探究實驗以自我學習、小組討論形式,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上是十分有意義的,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以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7
[2]閻金鐸主編陶洪著.物理實驗論[M].廣西: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3]廖伯琴主編.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4]趙保鋼. 為什么要重視科學探究[N].中國教育報2005.09.30
(欄目編輯王柏廬)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