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月(1882-1944),山西省芮城縣陌南鎮(zhèn)小寺前村人,字瑞星,別署大招、帝召、秋綠、秋陸等。后因師從章太炎游學,定號太昭,又號帝昭。幼年,隨父輩種田和編制竹器謀生。后入縣學,師從芮城名儒孫渭魚。景耀月未及弱冠,即入選太原令德堂讀書,1902年再選升山西大學堂中齋。1903年秦晉合闈,他中副榜。1904年被公派留學日本,人早稻田大學攻讀法律,1911年前后獲準畢業(yè),并獲法學學士學位。為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景耀月追隨孫中山奔波海內(nèi)外,是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的開國功臣,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參議員、教育部次長、代理總長兼南京法政大學校長等職。景耀月既是革命斗士,又是國學大師。他的一生光明磊落,高風亮節(jié)。他深明民族大義,堅持文人操守,晚年死于貧病交加之中。
故鄉(xiāng)的家世后人
景耀月為革命常年在外奔波,家里家外一應大小事體,全仰仗弟弟耀斗處理。20世紀20年代,爺爺景百康和奶奶先后故去,父親寅亮和母親也漸漸老了。耀斗要管理家庭事務,按季節(jié)安排農(nóng)事,帶領伙計干活。景家不斷添丁進口,新生一代齊刷刷地成長起來,成了一個大家族。耀月的夫人鄭鳳竹出身書香門第,她知書達理,端莊賢淑,很善于處嬋各種人際關系。她孝敬公婆,愛護小叔子和小姑子,與鄰居們友善往來。1903年,她生了長子寧一,又名夢樓。幾年后。又生了次子亞丹,又名夢舟,昵稱寧二。據(jù)說,耀月留學日本期間,趁暑假返回故鄉(xiāng)看望親人。暑假快結束了,他乘舟東上,前往日本。行至海上,輪船在水上飄搖,使人昏昏欲睡。迷糊之中,只見海水浩淼,海天一色,不知自己究竟該往何處。倉皇之間,突然看見一葉小舟從遠方漂來,競至高興得醒了過來。后喜得次子的消息傳來,推算時間,竟是夢見小舟的那一日。于是次子的名字除亞丹外,還有夢舟。
弟弟耀斗先娶李氏,生兒子叔倫,按家族的排序是老三(小于堂兄寧一和亞丹);生女兒名千代。后續(xù)娶楊氏,生女兒千貞。一天,千貞受涼發(fā)燒,楊氏著急,用被子把女兒捂住,想讓她發(fā)發(fā)汗。沒想到,竟然把女兒捂死了。
耀月的妹妹秀青,長大成人后,嫁到陌南鎮(zhèn)五六里開外的道東村。
1、長子寧一
寧一是耀月的長子,字匡。生于1903年,肄業(yè)于北京大學。他的夫人是耀月的革命同志張士秀的女兒張三樂。張士秀,臨晉南營(現(xiàn)屬永濟)人,清末附貢,自小聰明好學,風流倜儻,果敢堅毅,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曾加入同盟會,與章太炎、景定成等一起討論策劃反滿救國大計。為響應武昌起義,民國元年1月1日,張士秀與陜西民軍的陳樹藩、井勿幕等,光復運城。次日,他與革命黨人組織了河東軍政分府,擔任河東民軍總司令。革命同志志同道合,與景家再結兒女親家,可謂門當戶對。張三樂嫁到景家后,寧一一直在外奔波,張氏隨婆婆守在老家。她曾生有一子,名叫武新,長到12歲時得病夭亡。據(jù)老輩人講,張氏口暢,會說話,也敢說話。她有學問,曾在公公創(chuàng)辦的學校(后改名為陌南高等小學)當過校長。據(jù)說,她腦子好使,擅長斷案。寧一任縣長時,常為一些官司苦思冥想,想得頭都痛。張三樂常常會為他分析案情,且講得頭頭是道。因她會斷案,救下好些被冤屈的貧苦老百姓。后來,她患上肝腹水,醫(yī)治無效去世。寧一又娶了牛德榮,她生有一子兩女。子武雷,9歲時因病夭折;長女執(zhí)中(意即孫中山成立民國政府,革命人士成功地執(zhí)掌了新政權),又名雪娥,次女雪妮。
20世紀20年代初,寧一在北京大學法律系讀書。耀月對長子特別寄予厚望,希望他子承父業(yè),從政治國??蓪幰粡男【投嗖哦嗨?,酷愛畫畫。為了他心中的藝術,他偷偷轉到美術系。1926年,父親發(fā)現(xiàn)他偷改專業(yè)后非常生氣,令兒子呆在家——北京東直門香餌胡同35號,不準外出。母親鄭氏疼兒心切,捎書帶信吩咐兒子離家出走。一天晚上,寧一趁夜深人靜,赤著腳,光著膀子,從家里出走。倉皇之間,不知奔向何處的寧一,剛好看見一支隊伍行軍,便尾隨而行。部隊行至山西洪洞縣,在清點人數(shù)時,長官發(fā)現(xiàn)多了一個人。當問明寧一的家庭出身及其他情況后,長官當即安排他代理洪洞縣長3個月(時縣長請病假)。后寧一又陸續(xù)在山西大同、懷仁,陜西漢中任國民政府的縣長。
景寧一為人豪爽講義氣,不拘禮節(jié),不計錢財。他初到懷仁任職時,正逢當?shù)卮蠛担瑢幰粡睦霞夷贸隹铐椫軡习傩?。在漢中任職時,一天,寧一帶隨從出城視察災情,發(fā)現(xiàn)3個人在田邊打架。一問才知道,城里一個叫花子死了,另外幾個同行去城外埋葬伙伴時,竟意外地刨出了一箱金豆。為分金不均,3個人正在大打出手。寧一當即帶回金豆買糧賑災。
寧一當縣長時,才20多歲,很是年輕。轄地老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娃娃縣長”。在他任過職的地方,懷仁的老百姓為他立了石碑,漢中的老百姓為紀念他,專門修建了一個很大的木牌樓。
據(jù)寧一的長女雪娥(執(zhí)中)講:1942年,我爸曾在西安當官。有一對學生夫妻是地下黨員,他們被國民黨反動派抓獲,還要被槍斃掉。女的名叫什么平,還有孕在身。我爸得知情況后,就悄悄告訴我媽:“你去告管監(jiān)獄的,就說我讓他放了那兩口子。再給管獄的點錢,讓他也逃走:天一亮,人家發(fā)現(xiàn)那兩人不見了,哪還有他的活路?”當時是農(nóng)歷八月十四日,天還下著小雨。我母親帶著月餅偷偷去見那兩個年輕人。她給了那女學生一些錢,同時還拿了件狐皮大衣送給她。女學生很感謝我父母親,可能是覺得大衣太貴重了,就是不收。母親說:“你有身孕,不知道多會兒就生產(chǎn),帶件衣服能應應急。說不定馬上就用上了。下雨哩,不敢受涼得下病……”后來,那夫妻倆跪在地上給我母親磕了個頭才逃走。
據(jù)坡頭村景五石講,解州鐵匠巷有個15歲的共產(chǎn)黨通信員。他外出送信時被國民黨抓獲,被關押在陌南鎮(zhèn)北橋北邊的木籠子里。一天,當他看見寧一從路邊經(jīng)過時,靈機一動,大叫:“姑父,姑父,你不認識我哪,我是鐵家巷的毛(乳名),官名叫馬銀山……”了解原委后,寧一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威望,出面救下這名小通信員。
1939年,日軍占領芮城,景寧一帶全家人在中條山下的干溝磷避難。日本人多次派人邀請他出任芮城縣偽縣長職務,寧一都不答應。日本人揚言,“景寧一不答應,也得答應?!睍r逢寧一母親鄭氏病逝,他顧不上親自為母舉喪,趁黑夜過黃河去了漢中,后被安排在國民黨部隊中任秘書。
1945年日軍投降后,寧一從漢中回家。剛進家門,便有附近窯頭村楊景高來求見。他告訴寧一,他的兄長楊景岳和朱呂村的李玉都是地下黨員,國民黨把他們關押起來要槍斃。寧一飯也沒吃,連夜去縣城救回二人。后楊景岳脫離共產(chǎn)黨,李玉在解放后任運城康杰中學校長。他邀請寧一到康杰中學教書,寧一因故未去。
1947年芮城解放后,景寧一在一所學校教學。因解放前當過國民黨政府的縣長,又在國民黨軍隊中干過事,1951年他被當作“肅反”對象。秋天,在次女雪妮未滿周歲時,寧一被逮捕入獄,并被判處死刑。芮城縣法院的法官到其任過職的洪洞、大同、懷仁、漢中等地進行實地調(diào)查,當?shù)乩险吲c知情人眾口一詞,認為他做過許多有益于人民的事。法官返回后,把寧一的死刑改判為有期徒刑18年。后來南于他在獄中表現(xiàn)較好,又因毛主席像畫得好而多次受表揚,之后又遇上黨和政府對國民黨戰(zhàn)犯進行特赦,在服刑12年后被釋放?!拔母铩逼陂g,芮城當?shù)毓_場地墻壁上的領袖畫像,均出自寧一之手。1977年,景寧一病逝于芮城。
2、雪妮堅守
寧一的女兒雪娥與雪妮出生在新中國建國前后。她們沒有經(jīng)歷過景家的輝煌,卻因家里是地主成分及父親的歷史問題,屢屢遭受欺凌。對于景家氣派的故居,當時有個說法,南有劉文彩,北有景耀月。用當年流行的階級斗爭的觀點看,那是多大的地主啊!他們的祖上霸占了多少土地,多少窮人受過他家的壓榨啊!解放后的土地改革,1957年的“反右”,1965年的“四清”運動,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一次次的政治運動,她倆都在劫難逃。期間,姐姐曾考上中等專業(yè)學校,但因家庭成分問題而未能進學校。這是雪娥至今都不愿讓人提起的一大憾事。為顯示與階級敵人劃清界限,有的親戚不敢與她們來往,朋友也不再是朋友,原來的好鄰里也躲著她們走。小小的年紀,她們過早地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多年里只能夾著尾巴做人。
女孩長大都要出嫁,雪娥與雪妮姐妹倆因父親有歷史問題被監(jiān)禁,家庭又是地主成分,無法找到家庭成分好、條件好的丈夫。姐姐成年后,嫁給鄰村的韓應未,生有3個兒子——韓嵐、韓洪和韓小洪。妹妹雪妮是個單純又懂事的姑娘。她出生在大戶人家,待人接物頗有其奶奶鄭夫人的遺風。她心里想,再難,也要留在景家。爺爺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不能讓爺爺這一支斷了根。在唯成分論的年代里,本來就難以找到稱心丈夫的雪妮,要入贅個男人養(yǎng)家,真是難為了她。只要對方愿意到她家做上門女婿,只要對方不嫌她家是地主成分,她就能接受對方。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已20多歲的她,入贅了個男人叫薛杏元。他們生養(yǎng)了兩個兒子——景光宇和景巖。丈夫在給別人打機井時因突發(fā)意外辭世,把兩個兒子——大的7歲,小的才兩歲,全拋給了她。當時,雪妮才32歲。難啊!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過的什么日子?為了紀念去世的丈夫,她主動把大兒子的姓改為薛。街坊鄰里無不夸獎雪妮的大仁大義和至情至性。為了景家,她忍辱負重,堅守在老家。她不怕別人給白眼,凡是景家家族的事,她總盡自己的力量去做。無論是河南,還是北京,抑或是大連的親人回老家,她都盡力去接待,做最好的家鄉(xiāng)飯招待親人,拿出新里、新面、新棉花的被子給客人用。她千方百計地去做,想讓外地的親人記住熱熱乎乎的老家,莫忘記景家的根在山西芮城。
一個平凡女人的作為感動了一個人,這個人叫白執(zhí)法。他主動要求到景家做上門女婿,幫雪妮養(yǎng)大兩個兒子。白執(zhí)法說話算數(shù),他用自己并不厚實的肩膀,幫雪妮挑起了養(yǎng)家的重擔。他把雪妮的兒子視為己出,兩個兒子對他也一口一個爸,外人哪知道他們競非親生父子!后來,雪妮又生了女兒白雯。上世紀80年代以后,經(jīng)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消除極“左”思潮的流毒后,政治氣候也漸漸轉暖。歷史漸漸恢復了它的本來面目。沒有人再強調(diào)家庭出身,革命功臣就是功臣。雪妮數(shù)十年苦苦地堅守,她的辛苦和委屈沒有白費。孩子們漸漸長大了,該上學的上學,該工作的工作,都很有出息。
北京城景家后代
與耀月同為留日學生、同為辛亥革命同志的閻錫山,執(zhí)掌山西軍政大權數(shù)十年。他信任和重用北路人、排擠晉南人是公開的秘密。耀月和當年一起革命的姚以價、景定成、王用賓等,多少年一直漂流在外地。姚以價先后追隨李烈鈞、蔡鍔、韓復榘、馮玉祥等,轉戰(zhàn)在江西、云南、河南等地;景定成定居西安教書;王用賓先后在南京、重慶的司法部工作。后耀月也在北京買了居所,他的新宅位于東直門香餌胡同35號。從此,景耀月結束了四海為家的漂泊生活。
1、亞丹來京
耀月在北京定居后,又娶了情投意合的王夫人。民國年問,有錢人家娶三妻四妾的并不少見。生活安定下來,他就把十來歲的老二亞丹接到北京,想讓他受到良好教育。一個鄉(xiāng)下生、鄉(xiāng)下長的孩子,離開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家像宮殿那么大的地方,這里沒有百般呵護自己的娘親和爺爺奶奶,沒有幼時教過自己的老師,更沒有一起玩鬧的童年伙伴,只有一個當大官的、令他敬而遠之的父親,其內(nèi)心的孤寂可以想見。
原芮城縣史志辦公室主任景昆俊是陌南鎮(zhèn)人。據(jù)他介紹:我的父輩與亞丹是“發(fā)小”,從小“寧二”長、“寧二”短地叫,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耍。父親曾聽亞丹本人講,在北京上學時,每次放學回家,他最怕嚴厲的父親盤問學業(yè)。一進家門,總是躡手躡腳地順著墻根往屋里溜。家里的老媽子是香河縣來的。隨著老媽子一聲干巴脆的天津話:“啊,二少回來了!”聲音洪亮的父親在書房就搭了腔:“夢舟子回來了,到書房來!”他的心立刻就提到嗓子眼,渾身瑟瑟發(fā)抖。父親一般都要問,先生講了哪些功課,聽懂了沒有?還讓他背書。北京學的功課與老家的完全不同,最要命的是先生講課,幾乎聽不懂,因此亞丹特別害怕父親盤問。但回想起來,父親舔犢情深,對留在老家的他和哥哥一樣親。亞丹認為。他的國學底子好,全仗父親那時為他打下的基礎。亞丹先在北京大學法律系讀書,后轉學到朝陽大學文學系。此后,他在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部任科員;抗戰(zhàn)時期,在陜西三原縣法院擔任過書記員。
亞丹的岳父蘇時溫,字玉如,河南省靈寶縣人,曾任國會議員。景耀月與蘇時溫相識并互相傾慕,于是結成兒女親家,亞丹娶了蘇家小姐蘇碧卿為妻?;楹?,他們生了三個女兒,執(zhí)政、執(zhí)禮和執(zhí)圭。建國后,亞丹在河南靈寶師范學校任教。長女執(zhí)政18歲那年,考上西安郵電學院,但因患肺結核謝世。次女執(zhí)禮先考上鄭州師專音樂系,后該校被合并到鄭州大學。畢業(yè)后,又考入該校中文系。大學畢業(yè)后,先在河南省盧氏縣中學任教,后調(diào)入盧氏縣教育局工作,直至退休。執(zhí)禮與王平坤結婚,共生有6個孩子:三個兒子分別是王碩、景健、王宏;三個女兒為王今、王卉與王瑩。三女執(zhí)圭畢業(yè)于河南醫(yī)學院,后該校被合并到鄭州大學。畢業(yè)后,她被分配到河南平頂山礦務局總醫(yī)院。她與文宙宇結婚,生有文原、文輝、文心和景峰4個兒子。1979年,她被調(diào)到河南神馬集團職工醫(yī)院任業(yè)務院長,直至退休。2007年5月,我去芮城采訪。雖已年過花甲,但精神矍鑠,日,滿身書卷氣的執(zhí)圭,專程從河南平頂山趕來,給我提供了許多有用信息。
2、京城諸子
北京的王夫人,跟隨耀月過了一段夫貴妻榮的日子。她住著官家的府邸,吃穿不用發(fā)愁,抬腳動步有仆人老媽子伺候。她給景家又生了兩個男孩,分別起名景柔、景炎。按照景家這一輩排行,耀月在老家生的寧一和亞丹是長子與次子,弟弟耀斗生的叔倫排行老三,京城的景柔和景炎就是四少爺與五少爺。他們是錦衣玉食,由家人與老媽子手捧著長大的。他們自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國學底子都很好。景柔的毛筆字寫得相當漂亮,書信往來都用毛筆寫就。日軍入侵,華北淪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內(nèi)遷昆明。兩兄弟長大后,為順應科學救國的時代潮流,都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就學,景柔還獲準畢業(yè)。他曾為愛國將領馮玉祥擔任過秘書;繼而在河東出身的將領傅作義部任職;北京和平解放時,隨傅作義將軍起義。建國后,景柔任職于國家建材部。上世紀50年代初,因教育戰(zhàn)線教師短缺,他響應國家號召投身于教育事業(yè),在豆各莊中學任教師、教導主任,直至退休。
景柔與吳建英結婚,生有3個子女:兒子景曉祁,女兒吳曉寶和吳曉新(女兒都隨母親的姓)。新中國成立后,政治運動不斷。景柔因有歷史問題,多年來受壓制,政治上一直不得志,“文革”中還被掛牌游街。據(jù)其侄女執(zhí)圭講:四叔(景柔)對這些實在想不通,就想跳河一死了之。一次,他走到河水里,越往前走,河水越深,眼看就淹到胸口了。這時,突然下起大雨來??粗缱⒌挠昃€灑落到河水里,四叔想:“我一輩子沒做過壞事,也許老天不想讓我死吧!”就又走上岸。晚年,景柔曾任北京朝陽區(qū)政協(xié)委員。
新中國成立后,景炎沒有具體工作,也沒有結過婚。晚年他和景柔生活在一起,于1994年底病逝。
據(jù)執(zhí)圭回憶:后來,爺爺在北京還娶了個三夫人。三夫人沒有生養(yǎng)。娶的四夫人是平陸縣洪池鄉(xiāng)岳村人,名叫陸云。她上過學,有文化。解放后,自己考上北京郵電局,參加了工作。她只生了個男孩,起名景最。景最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北平和平解放前,他在傅作義部當軍官。新中國成立后,他在大連鐵路職上中學任教。1957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大連的一個農(nóng)場。20世紀60年代初的“三年困難”時期,困難于維持生計,景最帶全家返回山西老家,于“文化大革命”時病逝。他生有三子三女,兒子依次是小玲、小根和小川,女兒分別是小琪、小花與小瑛。
(責編 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