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國人最為喜愛的傳統(tǒng)名花之一。其葉常青,花潔雅,味幽香,素有“空谷佳人”、“王者香”、“香祖”、“天下第一香”等美譽。其生于深山,隱于幽谷,象征著處困厄而不改其操的大德君子、臨危難而不移其情的仁人志士。圉人在采蘭、養(yǎng)蘭、賞蘭等過程中,伴隨著認識的深化和發(fā)展,逐漸積累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蘭文化。
空谷佳人
蘭花,又稱蘭草,依生物學分類,屬多年生單子葉蘭科植物。蘭科共750屬35000余種,而蘭屬有70余種,分為附生、地生、腐生等眾多類型。
野生蘭花生長于熱帶或亞熱帶植被豐茂的山坡地帶,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zhì)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huán)境。因緯度及海拔高度不同,造成氣候土壤等條件各異化,久之便形成不同品種。目前,按國際通用標準,可分為國蘭與洋蘭:按生存方式,可分為著生蘭與地牛蘭;按適宜溫度,可分為溫性蘭與涼性蘭;按形態(tài),可分為單莖蘭與復莖蘭;按苗源,可分為野生蘭、雜交蘭與復制蘭等;按花期,可分為春蘭、夏蘭、秋蘭、寒蘭和報歲蘭(墨蘭)等;按瓣型,主要分為梅花瓣型、水仙瓣型、荷花瓣型、蝴蝶瓣型、素心瓣型等。
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蘭花,則專指蘭屬中的少數(shù)地生蘭,其中尤以春蘭、夏蕙為典型代表。春蘭于春季開花,夏蕙則在夏季展露芳容?;ㄆ陂L久,觀者賞心悅目:香氣濃郁,聞者沁人心脾。
王者之香
蘭花在我國古籍中,現(xiàn)身甚早?!兑捉?jīng)·系辭上》有“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之語:《詩經(jīng)·溱洧》有“溱與洧,方渙渙兮;仕與女,方秉蘭兮”之句。時至2000余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更有孔子詠蘭、勾踐種蘭、屈原吟蘭之美談。
孔子詠蘭,見于《孔子家語》。子日:“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窮而改節(jié)?!薄芭c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弊顬榻?jīng)典的記載在《猗蘭操》中,有“孔子自衛(wèi)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芝蘭當為王者香草,今乃與眾草為伍。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詞于蘭”之語,這也是以蘭為“王者香”的出處。
勾踐種蘭,乃據(jù)《越絕書》。春秋時,越王勾踐為吳王夫差所敗,退居浙江會稽山,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在會稽山種植蘭草,韜光養(yǎng)晦以惑吳王。這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蘭草的記載。至晉代,書圣王羲之在會稽山勾踐種蘭處附近筑蘭亭,邀集當時名士41人曲水流觴,賦詩飲宴,并乘興揮毫,以行書寫成《蘭亭集序》,成為書法傳世珍品。
屈原吟蘭,見于《離騷》、《九歌》、《九章》等諸多詩篇中。屈原將念君愛國之志,匡時濟世之情,通過吟詠蘭花予以表達,觸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且用比興之法,將物我、情景融為一體。他以蘭為友,將蘭作為知音:“時曖曖其將罷兮,結(jié)幽蘭而延佇?!彼麑⑻m作為佩物,表示自己潔身自好的情操:“扈江離與薜芷佇,紉秋蘭以為佩?!彼謸奶m在秋風寒露中枯萎而從俗,變節(jié)而不芳:“時繽紛以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莆化而為茅。”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寫道:“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鼻瓙厶m、頌蘭,發(fā)“寄蕙以情,托蘭以諷”之濫觴。
文化意象
古往今來,蘭花以其近乎完美的品格為歷代文人雅士所激賞,與梅、竹、菊并稱為“四君子”。宋人王學貴曾云:“挺挺花卉中,竹有節(jié)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唯蘭獨并有之?!钡拇_,蘭花有葉、有花、有香,且四季不衰,持之以恒,與人中君子之境界頗相吻合,集中體現(xiàn)了文人雅士的價值追求和審美情趣。歷代士子以蘭明志,以蘭示節(jié),以蘭寓心,故而吟頌蘭花的詩、詞、曲、賦、書、畫等作品汗牛充棟,不可勝數(shù)。詩仙李白曾高歌“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幽蘭香飄遠,松寒不改容;松蘭相因依,蕭艾徒豐茸”。
蘭花入畫,概始于唐代。至宋朝,畫蘭之作漸多。據(jù)說蘇軾曾畫蘭,且花中夾雜荊棘,寓意君子不得已而與小人同處。南宋時,士大夫常以畫蘭花來寄托宋邦沉淪后不隨世浮沉的氣節(jié)。宋元之交,畫家趙孟堅擅畫蘭,至今有兩幅春蘭畫卷真跡存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孟堅是宋宗室,宋亡后,隱居畫蘭,以彰氣節(jié),蘭花無疑成為忠貞高潔之象征。孟堅堂弟孟煩,亦書畫大家,后屈身仕元,有棄宋之愧,故而從不畫蘭。清人畫蘭者眾多,尤以鄭板橋最癡。其題蘭詩不下七八十首。板橋擅畫蘭,書法亦佳,時人蔣士銓有“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作蘭如寫字,秀葉疏花見姿致”之贊。
名寓至美
正因蘭乃國人之崇高審美對象,觀照所得、思慮所積,久之使“蘭”字成為美好的代名詞。如以“蘭交”喻志同道合之人,“蘭襟”喻誠摯之友,“金蘭”喻情投意合,進而形容結(jié)為異姓兄弟或姐妹,“蘭譜”喻義結(jié)金蘭后所交換之譜帖,“蘭客”喻佳賓貴客,“蘭魄”喻高尚之精神,“蘭質(zhì)”喻高尚品質(zhì),“蘭衰”喻時賢亡故,“蘭章”喻妙文華章,“蘭閨”、“蘭室”喻佳人寢室,“蘭姿”喻美麗姿容等。
成語典故中,亦不乏蕙風蘭影。如芝蘭之室,代指高雅芳香的美好環(huán)境;蘭心蕙性,喻女子善良賢淑的品格;蘭芳石堅,喻高風亮節(jié);芝蘭玉樹,喻才貌出眾;蘭薰桂馥,頌積德長壽后嗣昌盛;金蘭契友,代指異姓兄弟姐妹;蘭因絮果,代指不美滿的婚姻:蘭摧玉折,代指賢人亡故、志士夭折等。
滋蘭養(yǎng)志
因愛蘭者日眾,除士大夫養(yǎng)蘭以自娛外,亦多有以滋蘭育蘭以為生計者。久之,經(jīng)驗積累,學問乃成。至南宋時,趙時庚所撰首部蘭花專著《金漳蘭譜》問世,分為敘蘭容質(zhì)、品第高下、天地愛養(yǎng)、堅性封植、灌溉得宜5部分。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將“蘭草”與“蘭花”、“蕙草”與“澤蘭”予以區(qū)分,并分別說明其藥性。清代,區(qū)金策撰《嶺海蘭言》;民國時,吳恩元撰《蘭蕙小史》,皆是蘭文化領域的重要文獻,使蘭友有所依憑也。
在已進入市場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從物質(zhì)財富角度言之,蘭花作為一種商品,其經(jīng)濟價值不可低估,同時也是蘭文化必要的物質(zhì)依托。但更重要的是精神財富。已融入國人的血液的以蘭明志、以蘭育人、以蘭會友的理念,才是蘭文化的靈魂。我們確信,隨著國人文化修養(yǎng)和生活品位的不斷提高,中國蘭文化必定更加高潔典雅,更加厚重深沉。
責任編輯 姜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