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栽培的目的在于人工創(chuàng)造適宜果樹生長發(fā)育的可控的小區(qū)環(huán)境。尤其是溫度、光照、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huán)境因素。通過環(huán)境因子的調(diào)節(jié),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植物自然栽培的條件。
1 溫度調(diào)節(jié)
棚室溫度條件是影響果樹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設施內(nèi)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晝夜溫差比露地大。晴天溫差比陰天大,棚溫回升快,陰天棚內(nèi)增溫效果不明顯。另外。由于棚室氣溫有著明顯的季節(jié)性變化,而且果樹的各生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一般來說。冬季主要是增溫保溫,而春季則要降溫保溫。
1.1 增溫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多層塑膜覆蓋。如在棚內(nèi)進行地膜覆蓋,可提高地溫,滿足果樹根系對溫度的要求。二是草簾防寒。夜間在棚周圍圍上1米左右高的稻草簾。可提高棚溫2~3℃。三是在棚室北墻懸掛反光幕??商岣吲餃?~3℃。四是挖防寒溝。在棚拱壁內(nèi)。緊靠拱底挖溝,溝深、寬各40厘米,溝內(nèi)填充秸稈、雜草、鋸末等材料??煞乐篃崃客鈧?。五是利用爐火或暖氣增溫。使用爐火加溫時要注意防止果樹煤氣中毒(安裝好煙筒將煤氣輸出棚外)。六是地面撒施草木灰。草木灰具有較強的吸熱能力,均勻撒施于地面后。一般可提高地溫1~2℃。七是在寒流到來之前,在棚室周圍點火熏煙,可減少棚室內(nèi)熱量的輻射損失。八是經(jīng)常打掃、擦洗棚膜,增加光照,提高棚溫。九是日出后及時揭簾,以光補熱。十是利用貯水池貯熱。在棚內(nèi)挖貯水池。池底鋪塑料布,注滿清水,并蓋透明薄膜(以防止水分蒸發(fā),增加棚室內(nèi)的濕度)。這樣,可以利用水的比熱比較大的原理,中午高溫時可以吸熱,夜間低溫時則可以放熱。
1.2 降溫措施
春季(3月中下旬以后)隨著外界氣溫的回升,棚室內(nèi)氣溫也相應提高,夜間一般可保持在7~10℃,而白天氣溫最高在35~48℃,須采取降溫措施,使棚室內(nèi)溫度不超過30℃。在生產(chǎn)中。降低棚室溫度一般采用放風的辦法:一是打開或半打開棚門進行一般通風:二是揭開棚膜進行中等量通風:三是將邊膜揭至半棚進行大量通風。待外界溫度適宜果樹生長后再將棚膜全部揭去。
2 光照調(diào)節(jié)
由于受棚膜的阻隔及棚室內(nèi)支架、汽霧等的影響,棚內(nèi)光能利用率只有露地的40%~60%。因此。要盡可能地采取改善光照的措施。一是棚室的方位。宜選擇坐北朝南東西延長建棚,可獲得最好的光照條件。二是棚架結(jié)構(gòu)。在考慮果樹生長需要、溫度濕度便于控制、棚室牢固耐用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棚室高度、減少棚室支架,以利于提高棚室內(nèi)的光照強度。三是采用透光性能好的塑料膜。棚膜最好用無滴膜,可以減少或消除膜上的水滴,增強透光性。如采用普通薄膜,則以聚乙烯膜為好。四是及時清掃棚膜上的積雪和灰塵。保持棚膜的清潔;同時,草簾應適當早揭晚蓋,以延長光照時間。五是懸掛反光幕和鋪設反光膜,以增強光照強度。六是注意棚膜的使用年限。棚膜在使用中會出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減弱透光性能,3年以上老化薄膜透光率減少20%-40%。因此,棚膜的使用年限以2~3年為宜。七是人工補光。研究表明,植物對紅光、藍紫光吸收力最強。所以以日光燈、高壓汞燈、弧氙汽燈為好。冬季補光應在日出后進行,一般掌握每天2~3小時,陰雨天全天補光。八是改善樹形和及時修剪,采用采光性強的樹體結(jié)構(gòu),如桃樹用“Y”形,櫻桃采用自然開心形等:修剪時注意及時處理旺長枝、直立枝、徒長枝、無用枝等。保持合理的枝條密度。
3 濕度調(diào)節(jié)
果樹的生長發(fā)育,既要求有一定的土壤濕度。還要求適宜的空氣濕度。但在密閉的棚室內(nèi)水汽容易散發(fā),常造成棚內(nèi)濕度過大,使棚膜上凝結(jié)大量的水滴,棚室內(nèi)汽霧較重,這樣既影響光照,也不利于果樹的光合作用:同時還會因為濕度過大、溫度過高,誘發(fā)病害的發(fā)生。因此,必須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棚室空氣濕度。首先在不影響果樹生長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降低土壤濕度。同時,每次澆水后,要適時中耕鋤劃,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其次。應加強放風管理,適當增大放風量和延長放風時間。但因放風會降低棚溫,所以一般在上午9時后至下午4時前放風。時間長短根據(jù)棚溫而定。第3,地膜覆蓋是降低空氣濕度的有效方法,既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又可提高地溫,防止土壤板結(jié)。第4,在棚室內(nèi)放置一定數(shù)量的生石灰、堿石棉等易吸附水汽的物質(zhì),可以降低濕度。第5,盡量不采用噴霧的方法,而用粉塵劑、煙熏劑的方法防治病蟲害,這樣可避免增加棚室內(nèi)空氣濕度。
4 二氧化碳濃度的調(diào)節(jié)
試驗證明,在密閉條件下。通過提高二氧化碳濃度,可以彌補因光照不足而導致的光合能力下降。自然條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通常為0.03%~0.034%,當棚室內(nèi)二氧化碳濃度達到自然條件下的3倍時,光合強度則提高到原來的2倍以上,而且在弱光下效果更加明顯。因此。向棚室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具有較明顯的增產(chǎn)作用。具體施肥方法是:(1)施肥時間。就一天而言,下午覆蓋草簾后,棚室內(nèi)的二氧化碳濃度開始急劇上升,最高時達到0.1%,到第2天早晨日出后降至自然標準濃度,后隨光合作用增強而逐漸降低。由于上午的同化量占全天的60%~70%,因此,在日出后半小時開始施入二氧化碳氣肥,施放2-3小時即可。就果樹的生長時期而言,落花前不必施放。落花后新葉轉(zhuǎn)色,應開始補充。(2)施用量。目前,西歐和日本各國。在光照較強的春秋季節(jié),其施用量為1000×10-6,我國各地蔬菜設施栽培也多以此為標準。果樹也可參照執(zhí)行。(3)氣肥的來源。一是增施有機肥料:二是通過燃燒白煤油、液化石油氣等釋放;三是通過高壓貯氣罐施放二氧化碳:四是通過通風換氣增加二氧化碳濃度:五是利用化學反應來獲得;六是利用固體氣肥施放。需要指出的是。無論采取哪種方法,一要注意安全(如化學反應法):二要掌握好濃度(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也會危害果樹);三要考慮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