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全國卷Ⅱ)物理部分
Ⅰ卷 14-21(每題6分)
14.對一定量的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在體積緩慢地不斷增大的過程中,氣體一定對外界做功
B .在壓強不斷增大的過程中,外界對氣體一定做功
C. 在體積不斷被壓縮的過程中,內(nèi)能一定增加
D.在與外界沒有發(fā)生熱量交換的過程中,內(nèi)能一定不變
15.一列橫波在x軸上傳播,在x=0與x=1cm的兩點的振動圖線分別如圖中實線與虛線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A.波長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
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
D.波的傳播速度一定是1cm/s
16.如圖所示,PQS是固定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的1/4圓周軌道,圓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兩點各有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a和b,從同一時刻開始,a自由下落,b沿圓弧下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a比b先到達S,它們在S點的動量不相等
B.a與b同時到達S,它們在S點的動量不相等
C.a比b先到達S,它們在S點的動量相等
D.b比a先到達S,它們在S點的動量不相等
17.如圖,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帶有箭頭的實線表示)為豎直方向。下列四種入射光束中,哪幾種照射P時能在P的另一側(cè)觀察到透射光?
A.太陽光
B.沿豎直方向振動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動的光
D.沿與豎直方向成45°角振動的光
18.氫原子在某三個相鄰能級之間躍遷時,可發(fā)出三種不同波長的輻射光。已知其中的兩個波長分別為λ1>λ2,且λ1和λ2,則另一個波長可能是
A.λ1+λ2
B.λ1-λ2
C.λ1λ2λ1+λ2
D.λ1λ2λ1-λ2
19.如圖所示,一帶負電的質(zhì)點在固定的正的點電荷作用下繞該正電荷做勻速圓周運動,周期為T0,軌道平面位于紙面內(nèi),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F(xiàn)加一垂直于軌道平面的勻強磁場,已知軌道半徑并不因此而改變,則
A.若磁場方向指向紙里,質(zhì)點運動的周期將大于T0
B.若磁場方向指向紙里,質(zhì)點運動的周期將小于T0
C.若磁場方向指向紙外,質(zhì)點運動的周期將大于T0
D.若磁場方向指向紙外,質(zhì)點運動的周期將小于T0
20.假定地球,月球都靜止不動,用火箭從地球沿地月連線向月球發(fā)射一探測器。假定探測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脫離火箭。用W表示探測器從脫離火箭處飛到月球的過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測器脫離火箭時的動能,若不計空氣阻力,則
A.Ek必須大于或等于W,探測器才能到達月球
B.Ek小于W,探測器也可能到達月球
C.Ek=12 W,探測器一定能到達月球
D.Ek=12W,探測器一定不能到達月球
21.如圖所示,在PQ、QR區(qū)域中存在著磁感應強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均垂直于紙面。一導線框abcdefa位于紙面
內(nèi),框的鄰邊都相互垂直,bc邊與磁場的邊界P重合,導線框與磁場區(qū)域的尺寸如圖所示。從t=0時刻開始,線框勻速橫穿兩個磁場區(qū)域。以a→b→c→d→e→f為線框中的電動勢ε的正方向,以下四個ε-t關系示意圖中正確的是
Ⅱ卷 22-25
22.(17分)(1)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有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A.適當加長擺線
B.質(zhì)量相同、體積不同的擺球,應選用體積較大的
C.單擺偏離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當單擺經(jīng)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經(jīng)過一次全振動后停止計時,用此時間間隔作為單擺振動的周期
其中對提高測量結(jié)果精確度有利的是____
_____________。
(2)有一電流表○A,量程為1mA,內(nèi)阻rg約為100Ω。要求測量其內(nèi)阻。可選用器材有:電阻器R0,最大阻值為99999.9Ω;滑動變阻器甲,最大阻值為10kΩ;滑動變阻器乙,最大阻值為2kΩ;電源E1,電動勢約為2V,內(nèi)阻不計;電源E2,電動勢約為6V,內(nèi)阻不計;開關2個,導線若干。
采用的測量電路圖如圖所示,實驗步驟如下:a.斷開S1和S2,將R調(diào)到最大;b.合上S1調(diào)節(jié)R使○A滿偏;c.合上S2,調(diào)節(jié)R1使○A半偏,此時可以認為○A的內(nèi)阻rg=R1。試問:
①在上述可供選擇的器材中,可變電阻R1應該選擇_____;為了使測量盡量精確,可變電阻R應該選擇_____;電源E應該選擇_____。
②認為內(nèi)阻rg=R1,此結(jié)果與rg的真實值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3.(16分)如圖所示,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軌道,由一段斜的直軌道與之相切的圓形軌道連接而成,圓形軌道的半徑為R。一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從斜軌道上某處由靜止開始下滑,然后沿圓形軌道運動。要求物塊能通過圓形軌道最高點,且在該最高點與軌道間的壓力不能超過5mg(g為重力加速度)。求物塊初始位置相對于圓形軌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圍。
24.用放射源釙的α射線轟擊鈹時,能發(fā)射出一種穿透力極強的中性射線,這就是所謂鈹“輻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鈹“輻射”分別照射(轟擊)氫和氮(它們可視為處于靜止狀態(tài))。測得照射后沿鈹“輻射”方向高速運動的氫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為7.0。查德威克假設鈹“輻射”是由一種質(zhì)量不為零的中性粒子構(gòu)成的,從而通過上述實驗在歷史上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中子。假設鈹“輻射”中的中性粒子與氫或氮發(fā)生彈性正碰,試在不考慮相對論效應的條件下計算構(gòu)成鈹“輻射”的中性粒子的質(zhì)量。(質(zhì)量用原子質(zhì)量單位u表示,1u等于1個12C原子質(zhì)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氫核和氮核的質(zhì)量分別為1.0u和14u。)
25.如圖所示,在坐標系Oxy的第一象限中存在沿y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E。在其它象限中存在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于紙面向里。A是y軸上的一點,它到坐標原點O的距離為h;C是x軸上的一點,到O的距離為L。一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的帶負電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沿x軸方向從A點進入電場區(qū)域,繼而通過C點進入磁場區(qū)域。并再次通過A點,此時速度方向與y軸正方向成銳角。不計重力作用。試求:
(1)粒子經(jīng)過C點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B。
2007年高考理綜(全國卷Ⅱ)物理部分參考答案
14.A 15.BC 16.A 17.ABD 18.CD
19.AD 20.BD 21.C
22.(1)AC
(2)①R0
滑動變阻器甲
E2②偏小
23.設物塊在圓形軌道最高點的速度為v,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2mgR+12mv2①
物塊在最高點受的力為重力mg、軌道的壓力N,有
mg+N=mv2R②
物塊能通過最高點的條件是
N≥0③
由②③式得v≥gR④
由①④式得H≥2.5R⑤
按題的需求,N≤5mg,由②式得
v≤6Rg⑥
由①⑥式得h≤5R
h的取值范圍是2.5R≤h≤5R
24.設構(gòu)成鈹“輻射”的中性粒子的質(zhì)量和速度分別為m和v,氫核的質(zhì)量為mH。構(gòu)成鈹“輻射”的中性粒子與氫核發(fā)生彈性正碰,碰后兩粒子的速度分別為v′和vH′。由動量守恒與能量守恒定律得
mv=mv′+mHvH′①
12mv2= 12mv′2+12 mHvH′2②
解得vH′=2mvm+mH③
同理,對于質(zhì)量為m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為
VN′=2mvm+mN④
由③④式可得m=mNvN′-mHvH′vH′-vN′⑤
根據(jù)題意可知vH′=7.0vN′
將上式與題給數(shù)據(jù)代入⑤式得m=1.2u
25.(1)以a表示粒子在電場作用下的加速度,有qE=ma①
加速度沿y軸負方向。設粒子從A點進入電場時的初速度為v0,由A點運動到C點經(jīng)歷的時間為t,則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