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兩個結論
(1)在通常情況下,氫原子所吸收光子能量必須等于其兩能級之差,否則不被吸收;不存在激發(fā)到能級n=k能量多余,而激發(fā)到能級n=k+1時能量不足,則激發(fā)到n=k情況。
(2)在特殊情況下,氫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可以是連續(xù)的,可以不等于其兩能級能量之差。
①氫原子由某一能量狀態(tài)被電離
若氫原子從外界獲得的能量大于相應狀態(tài)的電離能,則等于氫原子電離能的那部分能量用于氫原子電離,多出部分的能量轉化為脫離氫原子后的電子的動能。
例如:基態(tài)的氫原子(n=1,電離能為13.6eV)獲得能量13.8eV(大于其基態(tài)電離能),有13.6eV能量使氫原子發(fā)生電離,超出的0.2eV能量成為脫離氫原子核后電子的動能。
②氫原子被外來自由電子撞擊俘獲能量被激發(fā)。
若電子傳給氫原子能量大于其某兩能級能量之差,氫原子所吸收的能量則可連續(xù),就可以不等于氫原子兩能級能量之差:等于氫原子兩能級能量之差的部分能量被氫原子吸收,多出部分的能量會以光子形式輻射。
例如:氫原子核俘獲一動能為Ek的電子后,形成一束縛態(tài)的氫原子,同時發(fā)出光輻射。若俘獲電子后成為量子數(shù)為n的氫原子,則輻射光子的能量為hν=Ek-En。因電子的動能Ek是任意的,所以發(fā)光頻率ν也可以是任意的、連續(xù)的。氫原子光譜中各譜線系外側均有連續(xù)光譜存在就是這一成因。
2 結論應用
題1 處于第2能級的氫原子受一波長為1.326×10-6m的光子作用后狀態(tài)怎樣?
解析 氫原子在第2能級的能量為E2=-13.6eV/22=-3.4eV,故氫原子第2能級的電離能為3.4eV。當入射光子的能量為E=hc/λ=3.76eV時,此能量大于氫原子第2能級的電離能,氫原子會被電離,電離后電子具有動能Ek=3.76eV-3.4eV=0.36eV。
題2 氫光譜管內(nèi)有稀薄的氫氣,若管內(nèi)氫氣吸收了E0=12.8eV的能量,氫原子受激后可能達到的最高能級是多少?可形成多少條譜線?
解析 氫氣中的氫原于是穩(wěn)定的,通常它只能處于基態(tài)。
由氫原子能級公式En=-13.6/n2,可知其各個能量狀態(tài)的能量:E1=-13.6eV、E2=-3.4eV、E3=-1.5lev、E4=-0.85eV、E5=-0.54eV。
氫原子吸收能量E0=12.8eV后達到的能量Ex。則Ex=E0+E1=-13.6eV十12.8eV=-0.8eV<0。
而E4=-0.85eV、E5=-0.54eV,
故E4=-0.85eV 這表明了氫原子可能被激發(fā)到的最高能級為n=4,多吸收的那部分能量則以光的形式輻射出去。當氫原子由n=4的激發(fā)態(tài)向低能級躍遷時,所產(chǎn)生譜線的條數(shù)N可由數(shù)學公式求得: N=C42=6條。 題3 用一動能為Ek=13eV的電子去撞擊一處于基態(tài)的氫原子后氫原子達到的能量狀態(tài)可能為: A.第二能級B.第三能級 C.第四能級D.無法確定 解析 我們知道氫原子基態(tài)的能量為E1=-13.6eV,它吸收電子能量最多可能為Ek=13eV。若它吸收電子能量等于Ek=13eV,其能量將變?yōu)镋x=E1能量+Ek=-13.6eV+13 eV=-0.6 eV,E4=-0.85eV 故正確答案為A、B、C。 (欄目編輯黃懋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