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樓外談紅》到《大雅村言》,從《中國文人的活法》到《李國文說唐》,李國文“說”的欲望似乎一發(fā)而不可收。《李國文說人情世態(tài)》、《李國文說三教九流》、《李國文說帝王將相》三本書,洋洋灑灑六十六萬言,再次讓李國文先生過足了說的癮。
這三部書幾乎囊括了李國文先生近年來的散文隨筆精華。先生說人情世態(tài),縱橫天地,借古道今,以心抒性;先生說三教九流,通古博今,思維獨特,妙趣橫生;先生說帝王將相,廣征博引,文筆老辣,入木三分……神游千古,放眼時代,慷慨笑罵,筆耕學(xué)問,這是近年來李國文先生文章的鮮明特色。他的作品看似隨意為之,實則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盡現(xiàn)了作家深厚的文史功底和敏捷的才思,讀后如飲甘泉,如沐春風(fēng)。
從題材角度上來看,“李國文說”著重切入的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文化史現(xiàn)象。那一則則文史掌故,被李國文先生信手拈來,趣味橫生,極大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當(dāng)然,引經(jīng)據(jù)典,闡述故事并不是作者的目的,“李國文說”的主旨在于從深厚的學(xué)養(yǎng)中生發(fā)出“借古諷今”的諸多觀點。因此,弄臣的嘴臉、拜把子的源流、交椅的等級、歌伎的沉浮、漢奸的心態(tài)、文人的狂狷等等,都被作者抖摟出來,并不失時機地與當(dāng)代的人性和文壇相比較、剖析,打開了讀者的思考空間。
聽李國文“說”真是一種享受。李國文先生的散文隨筆所帶來的巨大閱讀快感不僅與其卓絕的見地、悲憫的情懷有關(guān),他那老辣而幽默的語言功夫亦展現(xiàn)出磁石般的魅力。比如“文壇的門,沒人看守,可以隨便進出,但不一定有人理會你。官場的門,倒是有人理會你,但你想大搖大擺走進去,那是不成的,肯定要擋駕。所以,文壇臉難看,官場門難進,這句話不無道理?!保ā对捳f門子》)“活到老,不難;活到老寫到老,也不難;活到老寫到老還寫得好,就難了;而活到老,寫到老,還寫得好,居然竟是寫詩,那就更難了。所以,袁枚建議詩人,要懂得適可而止,見好就收的道理,上了年歲之后,就不必獻丑了?!保ā度死夏髟姟罚胁环@種通俗、輕松而且瑯瑯上口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對于幽默,李國文先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說:“我是崇尚幽默的。我也認為能不能幽默,會不會幽默,是一個人的境界,高或者低的分野……也許,我有過太多的笑不起來的光景,有過更多的欲哭無淚的光景,因此,我無論為人,還是為文,守住力所能及的幽默?!?/p>
以當(dāng)代小說家、雜文家的視角為經(jīng),以個人親歷的人生感受為緯,把古人編織進來,這是李國文的高超之處。因此有評論家認為:李國文是當(dāng)代將學(xué)識、性情和見解統(tǒng)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讀過他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他的文章確實獨樹一幟。他的文字不僅自在,而且老辣,見修養(yǎng),也見性情,貌似隨意,其實是一種氣定神閑后的瀟灑。他寫人,這人的性情躍然紙上;他敘事,這事會變得趣味盎然;他說理,那理不僅發(fā)自胸臆、氣勢如虹,還因為我們聞所未聞而令人忍俊不禁。評論家所言“他進入的不僅是散文的寫作,更是一種散文的狀態(tài)。”可謂一語中的。
聽李國文“說”,他說得過癮,我們聽得痛快。這是一個歷經(jīng)滄桑的睿智老人在款款解說他心目中的歷史。他的聲音也許有些沙啞,但是很清醒,很渾厚,很遼遠,不僅回響在歷史的上空,也縈繞在五光十色的現(xiàn)在。這是經(jīng)歷過歲月的磨礪之后的一種傾吐,也是歷經(jīng)滄桑之后的一種頓悟,因而值得我們珍惜,值得我們駐足,值得我們細細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