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通覽
高公館的黑漆大門口,蹲著一對永遠沉默的石獅子。門開著,好像一只怪獸的大口。里面是一個黑洞,誰也望不見里面的秘密。
這是一個大家庭,由高老太爺當家,下面由四房組成:長房孫子覺新、覺民、覺慧;三房兒子克明;四房兒子克安;五房兒子克定。
高老太爺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統(tǒng)治者,是他通過科舉道路躋身于上流社會并建立起了這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所以他的話“常常具有法律的性質”,他“是全家所崇拜敬畏的人,常常帶著凜然不可侵犯的神圣”。
長孫覺新相貌清秀,自小聰慧,只因高老太爺想抱重孫,中學畢業(yè)時,父親便用拈鬮的辦法讓他娶回了素不相識的李瑞玨,而他本來愛著的是表姐錢梅芬。對父親的安排,他沒有說一句反抗的話。在這個大家庭中,他信奉“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然而,錢梅芬婚后并不幸福,不到一年就守了寡。
覺慧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高老太爺訓了一通,并不準出門。覺慧很喜歡丫頭鳴鳳,可高老太爺卻要把鳴鳳嫁給六十多歲的假道學馮樂山做姨太太,逼得鳴鳳投湖自盡,丫頭婉兒卻被塞進轎子抬到了馮家。
覺民也被高老太爺指婚給馮樂山的侄女,但他卻和琴表妹心心相印,他吸取哥哥的教訓逃婚了。錢梅芬憂郁而亡,覺新對著她的遺體絕望地痛哭。琴表妹不希望做第二個梅表姐,得到了母親的支持,終于和覺民走到了一起。
五兒子克定把老婆的首飾拿出去討妓女做姨太太,把高老太爺氣得一病不起。高老太爺?shù)撵`柩停在家中,瑞玨為避邪不得不到城外生產(chǎn),結果難產(chǎn)而亡。覺新最后終于明白,是禮教、傳統(tǒng)、迷信奪去了他所愛的兩個女人。
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覺慧在覺新的支持下終于離家出走。
綜合評價
小說中描寫的高家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舊式大家庭:四世同堂的家庭結構,家長專制的家庭制度以及一整套詩書禮教的道德規(guī)范。它仿佛是一個碩大無比、浸透著毒汁的蜘蛛網(wǎng),使那些天真無邪、脆弱善良的少男少女陷落在網(wǎng)中作徒然的掙扎,直到耗盡體力,走到生命的終點。
與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小說不同,作者沒有讓路近黃泉的封建家庭出現(xiàn)一個“蘭桂重放”的大團圓的結局;與西方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家庭小說也不同,作者沒有用冷峻的筆調為行將崩潰的舊家庭寫出一曲無窮悲涼的挽歌。
《家》是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描寫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人物的典型性格。20世紀20年代初,在內地十分閉塞的四川成都,有著許多像高公館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但五四運動的浪潮在沖擊著這古老的家族,這些家族出現(xiàn)了一群生氣勃勃的年輕人,這是典型環(huán)境。祖、父輩封建的一代和孫輩覺醒的一代的尖銳的矛盾沖突,是作品的主要線索,也是當時典型的社會矛盾沖突,而高老太爺、覺新、覺民等都是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這都表現(xiàn)了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特色。
《家》有巴金獨特的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具有很濃的抒情色彩,二是充滿感情的細膩的心理描寫。
【常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