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特點】
隨筆乃散文的一種,它乘興而寫,意到筆隨,興盡言盡而收筆,非常靈活自由。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表達方面,可記敘,可議論,可抒情,可描寫,可說明,也可把多種表達手法融于一體。
2.結構方面,不拘泥于形式,灑脫自由,長短隨意,如風行水上,行于其所當行,止于其不得不止。
3.內(nèi)容方面,可抒發(fā)喜怒哀樂的情感,可記敘生活的小插曲,可描繪自然的萬千氣象,可議論世態(tài)的炎涼……宇宙之大,無所不可談。
4.語言方面,或華麗,或平實,或曉暢,或曲折,或精雕細琢,或質樸粗獷,全憑表達之需要。
【技法導航】
1.隨手。生活海洋中處處會濺起美麗的浪花,倘若能及時捕捉,隨手記錄,或許一段時間之后,一本隨筆集就會在你的手中誕生。
2.隨心。“心”,乃指心靈,心性;“隨心”,乃是指隨筆的寫作要依從、跟隨自己真實的心靈。唯有寫真情實感的隨筆,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打動讀者。
3.隨時。隨時的“時”,不是指時間,而是指“時事”。用你手中的筆,記錄下你對社會現(xiàn)象深刻獨到的認識、出類拔萃的見地,或指點江山,或針砭時弊,或大發(fā)感慨,這樣,一篇針對時事的隨筆就產(chǎn)生了。
“隨手”“隨心”“隨時”這三點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切不可把它們分割開來理解。
【范文引路】
刻苦不等于笨
佚名
今天中午,我目睹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吃過午飯,教室里像往常一樣熱鬧。甲同學對乙同學說:“走,我們?nèi)ゲ賵鲎咦??!薄安?,我不想去。我打算做功課?!奔遵R上換了一種特殊的語氣說:“喲,你可真刻苦??!”乙同學立刻臉紅了,低下頭收拾書挽著甲走出了教室。
我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想起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N次了。有的同學學習很認真,成績也很好,明明是刻苦努力的結果,可是一談起來,卻總說自己整天不做作業(yè),不動書本,一副輕松自如的樣子。這下我明白了,原來他們是像乙同學一樣怕別人說自己刻苦。
我很奇怪:刻苦有什么不好呢?刻苦學習應該是個優(yōu)點啊,應該感到光榮啊!可這些人的思想里竟有個錯誤的公式:刻苦=笨。啊,“刻苦”竟然成了“笨”的代名詞了!
其實,刻苦并不等于笨。能刻苦學習的人,恰恰是意志堅強、治學嚴謹?shù)娜?,是真正聰明的人?/p>
德國著名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26歲時,就解開了許多數(shù)學權威都沒有解開的數(shù)學難題——“果爾丹問題”??梢?,他是個超級聰明的人,但他卻極其刻苦。大詩人白居易,自幼聰慧,五六歲學作詩,九歲熟悉聲韻,可他依舊刻苦讀書,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事實證明,“刻苦不等于笨,刻苦才是聰明的根本”。即使有的人腦子不如別人靈活,用刻苦努力來彌補先天的不足,也不是什么丟人的事,不是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嗎?
想到這里,我真心誠意地希望那些已經(jīng)走在“刻苦”大道上的同學不必遮遮掩掩,而要更加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至于那些諷刺別人刻苦的同學,我相信他們會轉變認識的,更何況,他們也許就是那“戴著面具的人”。至于我自己,看到這午間趣事,會更堅定自覺地走進刻苦學習者的行列。
刻苦不等于笨!
點評:
本文針對部分同學害怕別人說自己刻苦,不敢理直氣壯地刻苦學習的現(xiàn)象,分析其原因,提出“刻苦不等于笨”的觀點,并用德國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和中國詩人白居易刻苦學習的事例予以論證,進而倡導“聰明還要刻苦”,刻苦“不必遮遮掩掩”,鼓勵同學們理直氣壯、堅定不移地“走進刻苦學習者的行列”,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
像上文作者這樣,取材于身邊小事,提出觀點,加以評述,不失為寫隨筆的一種好方法。上文不足之處是,事例論據(jù)不夠充分,說服力不強。
【拓展訓練】
高考,是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你對高考充滿了期待,還是充滿了恐懼?你的壓力是否在一天天地增大?請以“高考隨想”或“壓力”為題寫一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