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所生活的這個小鎮(zhèn),跟我的老家僅有一水一山之遙,但我卻總感覺這里似乎缺少了點什么。套用別人的一句話:“小鎮(zhèn),擁有著天時、地利,卻仍街不像街,鎮(zhèn)不像鎮(zhèn)?!毙℃?zhèn)背靠羞女峰,右臨資水,據(jù)說這羞女峰乃當年軒轅帝南游時所憩之地,現(xiàn)在山腳處還有一個不大的軒轅廟。而右側(cè)的資水,給小鎮(zhèn)添上了唯一也是僅有的那么一丁點兒活力。站在羞女峰上俯視小鎮(zhèn),就有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中“四周高,中間低,略微有一個缺口”的意味;隔著資水看小鎮(zhèn),猶如紹興水鄉(xiāng)的畫面浮現(xiàn)在眼前;若你置身小鎮(zhèn),不免會覺得小鎮(zhèn)有魯迅筆下“故鄉(xiāng)”的蕭條、冷漠之境界。
小鎮(zhèn)不大,只有一條兩米來寬的小道,街道兩旁都是些年久失修的建筑。在這些建筑物前,還擺著許多小地攤,諸如肉鋪、水果攤、蔬菜棚之類。置身于小道,一眼望不到頭,就像上泰山的路,蜿蜒曲折,好像要綿延幾十里一樣。其實,從北到南步行也不過五分鐘的路程而已。因而,芝麻大點兒事,譬如誰家的雞斷了腿,從巷頭傳到巷尾用不了一刻鐘。那些稍稍現(xiàn)代化的單位,如移動公司、儲蓄所等,不知道藏在哪個旮旯兒里,找得人直犯迷糊;尤其是郵電局,生怕某天臺風刮來第一個受侵害的就是它一樣,躲到小道的最深處。直到前幾天,我才知道郵電局在哪兒,盡管我在這里已生活了兩年。
在這里的兩年中,我過得并不開心。小鎮(zhèn)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我總覺得在這桃源生活中缺少了“靈魂”。小鎮(zhèn)的人們也嘮嗑,但那僅是拉家常,并不十分熱切。只有遇上學校放假,小鎮(zhèn)才會像從沉睡中蘇醒過來一樣,慢慢變得活躍起來。車子的鳴笛聲、攤主的吆喝聲、行人的埋怨聲、刺耳的音樂聲……真可謂“車聲、人聲、吆喝聲,聲聲入耳”。一陣嘈雜之后,人流散入了四周的莽莽青山之中,小鎮(zhèn)又恢復(fù)了沉寂,只留下那唯一的聲響——渡船不辭勞苦的汽笛聲。
一直到幾天前,我才找到自己在這里過得不開心的原因。
上周的一天,我在車上待得無聊,便隨意往車外望去:一輛三輪車停在了一個小地攤前,車上下來個小個子,地攤后竄出個高個子,兩人先是嘮嗑,看他們臉上的神情,他們似乎很開心;可幾分鐘后,當我再次望過去時,那兩個人卻在爭吵,接著竟動起了手。小鎮(zhèn)的其他人都只是圍觀,有人搖頭,有人嘲笑,有人則像觀古羅馬的奴隸角斗一樣,一直在加油鼓勁……
小鎮(zhèn),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小鎮(zhèn),這個現(xiàn)代文明之風吹不到的小鎮(zhèn),這個羞山版的“邊城”,打開你的窗子吧!小鎮(zhèn)上的人們,你們?nèi)タ匆豢赐饷娴氖澜?,看看外面的人們,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外面的人們生活得更富有生氣…?/p>
【作者系湖南省桃江三中湘山文學社社員,指導(dǎo)教師:姚建源】
點評
這篇抒情散文很有特色。
雖然叫“散記”,但文章形散神不散,極有條理。先介紹小鎮(zhèn)地理位置,然后順理成章地敘寫了街道的特點,以及小鎮(zhèn)人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最后道出自己不開心的原因:這里愚昧落后,現(xiàn)代文明之風吹不到!篇末點題,呼吁人們?nèi)タ纯赐饷娴氖澜纭?/p>
作者在寫小鎮(zhèn)地理位置和閉塞的特點時,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魯迅的《故鄉(xiāng)》和沈從文的《邊城》作對比,顯得極其準確、自然,既富說服力,又顯得文采飛揚。
【特邀點評:郭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