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是水鄉(xiāng),好水釀好酒,八百里稽山鏡水山清水秀,流淌著的越水清冽甘甜,釀出的紹興黃酒醇香濃郁,馳名中外。
都說酒是杜康發(fā)明的,“杜康”甚至成了酒的代名詞。杜康是晉代人,而在紹興卻遠(yuǎn)在大禹治水時就有了“義狄造酒醉禹王”的典故:
當(dāng)年大禹聞聽舜的家鄉(xiāng)會稽(紹興古稱)發(fā)大水,特意趕來,通江疏流,根除了水患。一名叫義狄的農(nóng)夫,念大禹治水辛勞,專門獻(xiàn)上自制的糯米漿水,大禹飲用后大喜,便在得此佳釀的時辰“酉”旁加上了三點(diǎn)水,賜其名為“酒”。自此,義狄造酒的方法從越州大地傳遍了華夏,并世代得以保留、改進(jìn)。
歷經(jīng)千年時光,紹興酒已經(jīng)分化出花雕、善釀、香雪、女兒紅、竹葉青等多種名品。其中,花雕又叫加飯,是紹興酒最具普及性的一個品種,上至帝王文人,下到布衣平民,都能在幽幽酒香里找到一分生活的真諦與感悟。
吳越爭霸時,越王勾踐投醪入河,犒勞三千越甲,借酒壯行,成就吞吳大業(yè)。東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紹興酒又因一群雅士文人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謝安、孫綽等名士在山陰蘭亭,賦文敘情,“書圣”王羲之更是借酒揮毫,寫下了有“天下第一行書”美譽(yù)的《蘭亭集序》。
此后,醇香四溢的紹興酒和更多的名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不說“斗酒詩百篇”的“詩仙”太白,“飲中八仙”之一的“四明狂客”,舉杯暢飲,留下一首首贊美越地山水的錦詞玉篇;也不說陸游在沈園喝下的那含著離人凄苦的黃縢酒,俠女秋瑾寫下“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時身旁的寶刀烈酒;光是提起魯迅先生筆下那膾炙人口的咸亨酒店,就叫人神往不已了。
“柔櫓一聲舟自遠(yuǎn),家家載得醉人歸?!薄叭瘴缏勏銟蛳逻^,村人貽我醉面紅?!毕壬P下的紹興酒以及下酒時的茴香豆,伴著孔乙己那句著名的“多乎哉?不多也”幾乎成了紹興酒活生生的招牌廣告。如今,咸亨酒店仍在,客人絡(luò)繹不絕,四方桌、長條凳,幾碟小菜、一碗老酒,談笑風(fēng)生,閑適自在間細(xì)細(xì)品味一方風(fēng)土人情。
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明山秀水的越州大地養(yǎng)育出了剛?cè)岵?jì)、能屈能伸的紹興人。這種品性若賦之于酒,閑情逸致時,張棹擁蓑,“船頭一束書,船尾一壺酒”,烏蓬小船,片槳拍水,欸乃聲聲,忘情天地之間,飲盡湖光山色,陶醉不知?dú)w路;壯懷激烈時,投醪勞師,“一壺能遣三軍醉”,吳戈越劍間氣吞萬里如虎。
酒之于紹興,是生活的一角,歷史的一頁。小橋流水間回蕩著酒之韻,青山綠水畔蘊(yùn)涵著酒之意。酒韻酒意,淘盡千古情,引得神州醉。
【作者系浙江省紹興縣輕紡城高級中學(xué)高三(8)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