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花養(yǎng)草,強健了體魄,陶冶了性情,更感受如花的生命律動。
初嘗養(yǎng)花,是在20年前。無意間經過色彩紛呈的花市,瞥見那花繁葉茂、生機勃勃的四季海棠,不禁怦然心動,毅然端回一盆。整個春夏,海棠花開不斷,清香滿室,讓我興奮異常??纱文?,那花兒便“沉默不語”了,長勢衰敗,葉片枯黃——我只顧欣賞,未給她換土、施肥,盆中養(yǎng)分耗盡,“蠟炬淚干”了。這讓我領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也感悟到肩頭的責任。
為了體驗親手培植的喜悅,我再次買花,而且種類多樣,布滿了小院。我投入百倍的熱情和精力,課余閑暇穿梭于花叢之間,不停地澆水施肥,經常翻盆換土,忙得不亦樂乎。心想,這回該花團錦簇了吧!可是,事與愿違,難見有幾朵花兒開口微笑,相反有的因施肥過多燒苗而死,有的因澆水太勤窒息而亡。心痛之余,我明白了過猶不及的道理。雖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急躁冒進絕不可行。教書育人也是這樣,急功近利難收成效,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慢慢地,我體悟到不同的花兒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嗜好。有的喜陽,有的耐陰;有的喜水,有的耐旱;有的喜肥沃,有的耐貧瘠。正像諺語所說的“蘭養(yǎng)一口氣,伺菊半盆泥”。你得了解她、適應她,區(qū)別對待?!岸嘧R花草樹木之名,多知蟲魚鳥獸之性”,魯迅先生的話讓我驀然明白:教師應真切地感受到學生的千人千面,我們也需要知人識性,因材施教。
悠閑之時賞花,發(fā)現花香與花色有著巧妙的關聯。茉莉、梔子、白蘭等素雅的白花香味極濃,而紅、橙、黃等艷色花兒香味很淡?;▋簽楹渭t艷?為何香郁?就其自然屬性而言,不是為討人喜歡,而是在招引昆蟲為其傳粉作媒。鮮艷的花朵最易招引昆蟲,但香味一般較清淡;濃烈的花香也容易引來昆蟲,其花色又多白而素雅。如此便形成一種優(yōu)勢互補關系,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又如何例外!每個人都應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牢記“三人行,必有吾師”。
如今,我的小院成了花的世界:寒冬的臘梅,暖春的牡丹、山茶,盛夏的紫薇,金秋的菊花,還有終年可賞的蘭草、杜鵑、君子蘭、白蘭花……高大的枇杷樹旁、濃蔭的紫藤架下,各個爭奇斗艷,一展芳華,四季芬芳不斷,時時花開有聲。閱讀疲倦、思維枯乏時,我走出居室,與花對話,花兒向我微笑,給我激勵,激我上進。
孩子是花朵,人生亦如花。我徜徉花叢,感受如花生命的律動,領悟人生的道理,得到育人的啟發(fā)!
(本欄責編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