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出了個“哈佛生”
地處蘇北地區(qū)的江蘇連云港市徐集鎮(zhèn),有一所徐集中學。這里經(jīng)濟落后,文化教育也比蘇南地區(qū)差,加之徐集中學也不是什么重點學校,名氣一般,校領導和老師們?yōu)榇硕际纸箲],希望天賜良機,讓他們打個翻身仗。
這良機說來就來了,而且一來就是顆碩大的衛(wèi)星:3月初,該校高中畢業(yè)班學生張洋考取了哈佛大學!
聽說哈佛在江蘇省只招兩人,省城南京沒人考取,經(jīng)濟發(fā)達的蘇南地區(qū)也沒人考取,而蘇北的一個小鎮(zhèn)竟有人錄取了,這不是雞窩里飛出了鳳凰嗎?校方認為,等到通知書一到,一定要好好宣傳一下,揚揚咱們徐集中學的大名。
5月,通知書來了,上面說張洋已被哈佛大學錄取。鑒于其成績優(yōu)異,該校還決定授予其每年4.9萬美元獎學金。幾乎與此同時,教育部也來了喜報,祝賀張洋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云云,還說國內(nèi)外報紙都準備采訪這個高材生。
這還能有假?立即聯(lián)系媒體!媒體應聲而至。第二天即在當?shù)刈铒@著的版面,登了整整一版半,將他如何考取哈佛的事跡,來了個全方位報道。連云港人的眼球立即被吸引了過去。省城媒體也聞風而至,對他進行了連續(xù)報道。省里一個電視臺對他進行了專訪。南京一個單位還將他請去,連續(xù)作了好幾場講座。張洋到哪兒都侃侃而談,說自己從來都是壯志凌云,北大、清華什么的從來不放在眼里,除了哈佛就是劍橋……
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為打動哈佛那鐵石心腸,他還寄了只臭襪子去:“我寄這只襪子去哈佛,相當于我一只腳已經(jīng)踏入了哈佛,然后我另一只腳也正在準備著讓你們接受我,讓我進去?!?/p>
這只臭襪子真是味道獨特,讓哈佛那些見慣了怪才的老家伙們眼睛一亮:這小伙子,不僅成績好,頭腦還特別靈光,別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別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他是全中國腦子最靈活的人,不錄取他還錄取誰?哈佛終于把那萬分寶貴的名額給了他,同時大筆一揮,給了他每年4.9萬美元獎學金。
當然,這有個前提,那就是他必須先到美國去,才能把4.9萬美元變成現(xiàn)實。而他出生在一個偏遠落后的鄉(xiāng)村,父母一直給人打工,家庭非常困難,他怎么去得了呢?連一張飛機票都買不起。
關鍵時刻,全縣上下立即掀起了愛心行動。鎮(zhèn)政府當即獎勵了5000多元;他所在家鄉(xiāng)的村里雖然經(jīng)濟很落后,但也獎勵了2000元;團縣委負有關心青年人的責任,更不能作壁上觀,也很快資助了7000元。而南京那個請他作講座的單位,則給了他一臺筆記本電腦。
縣政府還專門發(fā)了賀信。大家都等著這只鳳凰能飛到美國去。
記者發(fā)現(xiàn)大問題
但是,事情最終“壞”在《新華日報》記者身上。他也來跟風采訪。不同的是,這個記者仔細了一點。他要求看張洋的錄取通知書和出國護照,而且不像人家那樣看一眼就算了,他把護照和通知書翻來覆去地看了N遍。其他人見他這么迂腐,都急得肉跳,張洋則心跳180。
然后,記者問張洋:你這護照上的照片怎么是黑白的,還是貼上去的?張洋泰然自若地說:就這樣的,他們寄來就是這樣的。
還有,這通知書好像也不怎么漂亮嘛。張洋說,恐怕是外國人懂得節(jié)省吧,哪像中國。你們記者不也批評中國人窮大方,而外國人越富越節(jié)省嗎。
記者裝著同意地點點頭,回去就托上海的朋友,查進出境管理部門的紀錄?;卮鹗亲罱鼪]有任何一個叫張洋的申請出國。記者又去查教育部那兩個喜報?;卮鹗墙逃孔鳛橐粋€職能部門,并無這方面義務,他們也沒干過這類事。
雖然如此,記者也沒有否定此事:說不定人家國際名牌大學,做事也牛,就是喜歡黑白照片也說不定。于是,記者在報紙上提出了一些令人可疑的細節(jié)問題。
文章一出,好似給高熱病人來了一副清涼劑,徐集中學上下頓覺此事漏洞不少。不僅張洋給他們看的一系列東西相當粗糙,哈佛校長的簽名幼稚得像個小學生,而且里面還有不少很低級的語法錯誤,哈佛不應該如此差勁吧?
再說,張洋平時表現(xiàn)也很一般,至多是個中等水平。有時總分150分的卷子,他只能考90多分,才及格。這種水平,在國內(nèi)考個一本大學都困難,怎么會一下子考取世界聞名的學府呢?
然而,徐集到底是個小地方,報紙到得晚了一點。7月18日,徐集中學正準備在下午開歡送會,上午已把彩旗和過街橫幅都掛出去了。突然,學??吹搅藞蠹垼哺械酱耸掠锌梢芍?,要求張洋作出解釋,然后再開這個隆重的歡送會。
張洋把對記者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校領導搓著手,感到情況不妙。這時張洋卻來氣了,見校領導這么沒氣魄,開個會都這么難,氣得憤然離場。臨走時他還豪情萬丈:“你們可以懷疑我,但等到我9月18日啟程赴美時,看你們還有什么好說的?!?/p>
但是,媒體并沒有因為他的發(fā)怒而停止質(zhì)詢,反而問得越來越兇,說話也越來越露骨。難怪許多人都說:記者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可恨的人,是他們把張洋捧到天上,又是他們把張洋摔到地上。
7月中旬,張洋回家去了,這些記者又跟到他家。而此時,這里下了場百年未見的大雨,一連十幾天陰雨綿綿。張洋家在偏遠落后的鄉(xiāng)村,道路泥濘。盡管如此,那些記者們還是鍥而不舍,再三去登門拜訪創(chuàng)造奇跡的張洋同學。
連天陰雨,讓所有的人都煩得要死,張洋更是煩得要命。因為記者不放,其他人也不放,大家都盯著他,等著他做出解答。張洋開始還是堅持說,9月18日要坐飛機去美國。后來不知怎么的,慢慢地什么聲音都沒有了。
如此鬧劇誰之責
7月28日,沒有了任何退路的張洋作出了解答:他根本沒有考取哈佛,所有錄取通知書及喜報,都是出自他之手。
真相說出來了,仍讓人感到無比沉重。沉重過后,另一個問題浮出水面:他把事情弄成這樣,該承擔什么責任?還有,他拿了1萬多元錢,還有一臺筆記本電腦,該當何罪?
膽大包天的小男孩此時根本沒有了作報告時的瀟灑勁頭,也緊張得要死。一是他雖然膽大,但局面搞成這樣是他沒有料到的;二是他家里確實很窮,賠不起這些錢;三是此時他真的害怕了,怕人家把他抓去坐牢。要知道,他讓那些領導出了多大的洋相啊。
張洋跟家鄉(xiāng)父老也開了個冷酷至極的玩笑:場面最隆重時,家鄉(xiāng)那些普通的三輪車夫都知道這哈佛男孩,并主動把那些渾身散發(fā)著新聞味道的記者一直送到他家門口,現(xiàn)在鬧成這樣,這些心直口笨的人一時間集體失語。
而這都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之手,也就是說,多少個成年大腦,被一個孩子玩于股掌之間,這張洋的責任還能小嗎?
但法律界人士的說話,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張洋不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原來,并不是張洋自己跑到校長和班主任那里,說自己考上哈佛的,更不是他自己跑到報社、電視臺去吹自己如何能干的。他只是和同宿舍一個同學說了句“我考上哈佛了”,同學信以為真,便向老師報告。而老師希望自己學生考中大學府、好光宗耀祖,簡直眼睛都望綠了,所以剛聽那同學一說,就相信了七八分,等到北京的“喜報”一來,老師及校長等不由得萬分驚喜,立馬將張洋視作明星,不僅報告上級,而且迅速邀請媒體采訪、宣傳。
可以講,所有這一切,都是學校等單位一廂情愿造成的。他們在中間起了主導作用,張洋說到底只是起了引導、推動作用,他甚至沒主動張口跟哪個要過錢,所有這些錢都是那些人自動送上門的。
反過來說,這些錢和電腦能不能要回去都難說。當然,也不能說他討了什么便宜,應該說他失去了很多很多。
現(xiàn)在重要的是,這件荒謬的事是怎么發(fā)生的呢?說來也很簡單:學校拼命追求升學率、追求名氣是內(nèi)因?,F(xiàn)在哪個學校不在攀比升學率?哪怕高出一個百分點也是一大創(chuàng)舉?,F(xiàn)在竟然出了個哈佛學生,學校不正好可以一舉聞名天下知?此時,張洋的消息透露出來,簡直就是最及時的一個香餌,別說是徐集中學,許多中學都會毫不猶豫地一口吞下這只香餌的。
而這個問題,若是追根溯源的話,又要追究到高考制度上。是高考,是無窮無盡的比賽,讓一個個本來心如止水的老師們都失去了斯文相,變得急功近利。
再追,又要追到我們整個社會的心態(tài)上?,F(xiàn)在,人人都想立功,出名,包括一貫清高的老師在內(nèi),誰還端得住架子,哪一個不想立馬抓一件事來為自己貼金。既然張洋這件事已經(jīng)做到這種程度,當然有人要抓來作為自己的功勞。
實際上,就是考上了哈佛又怎么樣?解決一切問題嗎?未必!以后的路還得靠自己一步步走。
此事雖然已塵埃落定,再也掀不起波浪來,但以后會不會再發(fā)生,誰也說不準??峙履切└拘缘膯栴}不解決,這類事遲早還會發(fā)生,只是改頭換面、形式不同而已?!?/p>
(鑒于主人公年齡尚小,為其未來計,本文用化名)
編輯:韓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