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它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
1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1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難點
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啟動學習的內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課,課文的重點是要使學生了解海底景色奇異在什么地方,而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點。為了平緩教學坡度,突破這個難點,更好地啟動學生的學習氣氛,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錄像這一電教媒體,讓學生觀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輔之以配樂解說,讓學生真切地體味海底景色的神奇與絢麗。又如《蝙蝠與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其教學的難點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如何辨別障礙物和方向的。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話很難使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為此筆者制作了動畫,將“蝙蝠在飛行過程中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障礙物立即反射回來”這一原理直觀地再現(xiàn)出來,使學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
1.2 利用多媒體有助于學生對古代詩歌的理解
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古代詩歌占有一定的比重。這些詩歌語言精煉,意境優(yōu)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像儲備貧乏,對詩歌中所描繪的社會時代、人物思想、風土人情感到疏遠,因而古詩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古詩教學中采用電化教學媒體并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先播放錄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加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要在這一天全家一起登高遠眺。而此時作者獨自漂泊他鄉(xiāng),身邊又沒有一個親友,不能和家人團聚,悠長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只好獨自一人眺望遠方(家鄉(xiāng)的方向)。一組組動人的畫面,使學生進入課文意境和氣氛之中,帶著感情去理解詩句,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
1.3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且病句錯字連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視聽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如在“三·八”婦女節(jié)前,讓學生寫“夸夸我的好媽媽” “媽媽,我想對你說……”等,但學生容易寫空話、套話。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樂曲中,讓學生看從VCD盤片中轉錄的《懂你》,那樸實而真摯感人的畫面及凄婉動人的音樂強烈地沖擊學生的感官,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完全進入角色,紛紛拿起筆,將心中對媽媽的愛盡情地寫出來。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多媒體的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豐富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1.4 運用多媒體,再現(xiàn)情境,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在閱讀教學中,將學生的思維過程與動畫演示有機結合,培養(yǎng)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學生顯示出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的答案來。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課文最后一句“狼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按照順向思維定勢,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為了點燃學生獨創(chuàng)思維的火花,教師采用求異法,邊用計算機演示狼惡狠狠撲向小羊的動畫邊有意提問:“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學生說:“狼向前撲的時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筆者隨機演示出狼掉進陷阱里的樣子,學生們突破了思維的定勢,從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來的愿望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進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利于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2.1 圖文并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在語文課中結合課文,恰當?shù)夭捎枚嗝襟w,啟發(fā)學生由眼前的景象聯(lián)系生活,想象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加深對眼前事物的認識,豐富觀察的感受?!逗扇~》一文語句優(yōu)美,用詞精確,有一種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作了以下設計:(1)配樂示范朗讀,把學生帶進優(yōu)美的情景之中;(2)學習荷花的樣子時放一段有關荷花的錄像片,老師配樂解說,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并展開討論,體會荷花的千姿百態(tài);(3)學生配樂讀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4)填空練習,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加大訓練力度。這樣的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提高。
2.2 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素質的基本要求。多媒體表現(xiàn)力強,信息量大,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維,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
2.3 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成為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起很大作用。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列出閱讀提綱,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再針對提綱提出問題,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很強的閱讀能力。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提高觀察、分析、思維等高層能力的基礎。許多學生不能掌握知識,乃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流暢地閱讀,有理解地閱讀,還沒有學會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
3 結束語
現(xiàn)代信息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隨著現(xiàn)代信息手段的廣泛運用,將現(xiàn)代信息手段與語文課程有機整合。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發(fā)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