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歐蘇紅
年齡:15歲
學校:浙江省象山縣墻頭學校
這一切都要從幾年前那個傷心的周末說起。
那天下午放學時,歐蘇紅心情很好,因為作業(yè)已經(jīng)早早地做完,她邀請了幾位小伙伴到自家后院的老桂花樹下去玩。歐蘇紅的家在大雷山下的一個小山村里,父母都是普通農(nóng)民。在蘇紅記憶里,她出生時,這棵樹就在那里了。它高大粗壯,枝繁葉茂。夏天在這里乘涼,秋天聞滿樹花香,小蘇紅和伙伴們在樹下玩耍、聊天,老樹像一位長者注視著她一路成長,又像一位朋友陪伴她度過快樂的童年。
可是這次當她們來到后院的時候,蘇紅驚呆了。哪里還有大樹的影子!只剩下一個丑陋的大坑。蘇紅趕緊跑去問爸爸。爸爸告訴她,村干部帶來的幾個人把它買走了。蘇紅哭了,小伙伴們也陪著她流淚,她們在空蕩蕩的大坑前站了好久。
晚上,蘇紅聽大人們說,樹被移走的時候,工人們生生地鋸斷了很多枝干。她的心里又是一陣結結實實的痛。一個倔強的念頭浮現(xiàn)在腦海:我要把它找回來!
她向長輩們打聽,才知道農(nóng)村里很多大樹都被移到城里去搞綠化了。這是歐蘇紅第一次聽說“大樹農(nóng)轉非”的事。她很氣憤,也有點疑惑:城里要綠化,就非得挖掉我們的樹嗎?她把這件事寫成了日記。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歐蘇紅決定發(fā)動成立調研小組,對“大樹農(nóng)轉非”的利弊問題來一個刨根問底。
小組成員翻山越嶺,訪問了十幾個村莊,親眼看到了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等嚴重后果,親耳聽到了村民、山民們的不滿和無奈;他們來到城市,發(fā)現(xiàn)那些原本在農(nóng)村里長得好好的大樹在城里卻冬要“穿衣”,夏要遮陽,弱不禁風,而且死亡率極高;他們查資料、訪專家,學習更多專業(yè)知識,一同苦想對策……
事實,數(shù)據(jù),憂思,對策……這個女孩子最初的激與憤在調研中慢慢沉淀下來。別的同學在休息、在游戲、在復習功課的時候,她和伙伴們在調查、在統(tǒng)計、在訪問。辛苦一年多的成果是一篇征服了很多人的科技論文——《“大樹農(nóng)轉非”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對策》。這篇論文通過縣人大代表成了人大提案,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回應,甚至引起了林業(yè)廳廳長的關注。今年,這篇論文又獲得了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一等獎,歐蘇紅本人也被評為“創(chuàng)新之星”。
歐蘇紅馬上要上初二了,她說她得專心致志地讀書了。但她卻老惦記她的老桂花樹朋友:不知道它現(xiàn)在在哪里,也不知道它在城里活得好不好?
歐蘇紅語錄
冥冥中有一種動力在推著我們往前走。
歐蘇紅當初在班上提出調研的想法時,立刻有20多位同學興奮地報名參加。第一次實地考察,正趕上大熱天。“我們是不是每天都要這樣?”當發(fā)現(xiàn)這個行動枯燥遠多于有趣時,不少同學退出了,最后只有三位同學堅持了下來。蘇紅告訴記者,他們三個人都曾為大樹心痛過,這是其他同學不曾體驗過的。
我也希望城市和我們農(nóng)村一樣美。
蘇紅不僅關心農(nóng)村的大樹,同時也為城市的綠化想出了不少辦法。她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中看到一片密密麻麻的樹林,忽然想到可以在城市綠地里用“密植”的方法種樹,等它們長大一些后,移植一部分到城市的別處。她把這個想法寫進了自己的論文中。
你是記者,你為什么無動于衷?
記者在和蘇紅的對話中,提到自己在城里早就看到過從農(nóng)村移來的大樹成批死亡的現(xiàn)象,蘇紅馬上反問了這樣一句話。這讓記者慚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