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好課時目標
體育新課程領域目標的最終達成,必須根植于實實在在的每節(jié)體育課。同時,課時目標又是組織和安排每節(jié)體育課教學實踐的行動指南,只有設計好每節(jié)課的課時目標,才能做好對每節(jié)體育課的學習目標的評價,保證每節(jié)體育課教學效果的達成和課程領域目標的順利實施。所以,對于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這三個領域目標的學習評價,首先就要制定好課時目標。
制定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課時目標的主要依據(jù)是這三個領域目標、水平目標以及體育學科特點、教學環(huán)境、學生情況,遵循主體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可測性原則、動態(tài)性原則。[1]從體育新課程實施幾年來的情況來看,對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課時目標層次性原則和可測性原則的把握,是需要廣大基層體育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目前,無論是從《體育教學》和《中國學校體育》刊發(fā)課時計劃看,還是對近期舉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十城市中小學體育教學展示,以及我們江蘇省舉辦的中小學體育教師能手比賽的課堂教學設計來看,對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課時目標的設計,或多或少存在一點瑕疵,集中體現(xiàn)在對這三個領域的課時目標層次性和可測性把握不太準確。如,無論是哪個水平的學生都用“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品質”、“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培養(yǎng)合作意識”表述課時目標。這種課時學習目標的設計,既沒有考慮不同水平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生的知識準備、思維特征、遷移能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和方式的不同,同時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錯位,缺少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xiàn)程度,也不具有可測性,使學習效果難以評價,也往往最容易使學習目標落空。
如何科學設計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課時目標呢?我們認為只要正確、完整表述教學目標三要素,即條件、標準、課題[2],使課時目標的行為狀況動詞多樣化、行為條件情景化、行為標準表現(xiàn)程度具體化,就能保證課時目標評價的落實。例如,某單元情意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的合作和配合精神和行為規(guī)范”,在具體的一節(jié)課中分解為“在教學中讓學生觀察同伴的動作(條件),相互指正并相互學習(標準),要善意指正,不說風涼話(課題)”。這樣的設計,其評價的具體性加強了許多,更利于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
二、融合在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目標學習中進行評價
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作為體育新課程重要學習領域,但是,這不意味著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可以“獨自”和“直接”進行的,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只有與身體健康和運動技能領域?為一體,才是有生命力的。同時,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教育應是“長期的潛移默化”式的,它主要通過長期滲透在運動技能、身體健康領域中,經過日積月累影響從而達到對學生發(fā)生作用的。所以,對這三個領域學習目標的評價,也只有和評價學生學習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情況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評價的激勵和促進發(fā)展的效果。
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領域的教學內容時,不僅僅要認真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的教學組織方法、學習策略,同時要結合相應水平的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領域的水平目標,綜合考慮學習教學內容過程中的教學組織、學習策略中所蘊藏的對學生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影響的策略和途徑,把五個學習領域自然、和諧地?合在一起。然后,在評價學生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領域目標達成過程中,做好對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的評價,讓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領域的學習評價和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的學習評價,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例如,田徑項目學習過程中,要把評價學生田徑運動技能掌握、速度、力量等發(fā)展情況和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參與學習情況表現(xiàn)、意志品質等方面評價有機結合。
三、評價的主體多元化,注重質性評價
雖然運動參與、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領域的學習評價?入運動技能和身體健康領域的學習評價過程中,但由于這三個學習領域不具備量化評價條件,不能用具體數(shù)量來評價,質性評價就成為這三個領域學習評價的主要手段。同時我們現(xiàn)在的體育教師一般授課班級較多,且班級學生人數(shù)多,要真正發(fā)揮評a02ebb6190a82d6dccf7a6345b3af1b9價的激勵作用,就必須要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科學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就要求在對這三個領域學習評價中,要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這其中教師評價主要應該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以及質性評價語的運用,如有經驗的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用一個眼神、一種表情、一個微笑,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行為表現(xiàn)、態(tài)度所表示出來的肯定與表揚、否定與制止等;質性評價語包括學習過程中表揚與批評語言的使用和單元或學期結束時對學生學習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在單元或學期結束時對學生學習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評價要能用合理的評價表述方式,多從正面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這對水平四以下的學生尤為重要。
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可以說是這三個領域學習時評價中的重要手段,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充分發(fā)揮這種評價方法。但由于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是學生在以前學習中沒有經歷過,往往會受學生心理年齡特征的影響,出現(xiàn)諸如學生自我中心問題、類群效應問題、附和“權威”問題、以偏概全問題等等,因此,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就顯得尤其重要,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要加強指導和引導工作,對同學認識不清的要加以指導,在評價中要拋開個人感情因素,同學之間的評價要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物,對于和同學評價差距大的要說出理由,不能不負責的對別人作出評價,以避免學生的類群效應。
在學生自評和互評時,要強調對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實事求是、語言委婉、中肯。培養(yǎng)民主氣氛,體現(xiàn)學生評價的主體性,對不同的見解要充分的理解和鼓勵,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讓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在教師的帶領下飛翔,讓掌聲、笑聲、真情充滿課堂,喜悅和自信寫在臉上。
參考文獻:
1.高勝光.體育新課程社會適應和心理健康課時目標細化的思考[J].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