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9點30分,中國永樂(0503.HK)在香港資本市場停止了買賣,其股價定格在2.19港元,市值為51.6億港元,預計將于2007年1月底前退市。不難想象陳曉當時的心情。
一周后,11月22日,國美永樂合并而成的新國美電器集團正式成立。在氣氛隆重熱烈的國美永樂合并慶典上,陳曉第一次正式以新國美集團總裁的身份出現在眾人面前。此時的他身著國美統(tǒng)一的黑色西裝,看上去與其他的國美人并無二致。
從老板到經理人,陳曉遭遇了一次痛苦的轉型。和陳曉一樣,隨著新國美的正式成立,不光是企業(yè)中的個人,包括新成立的國美電器集團本身都正在經歷一場意義深遠的整合。
“大換防”
新集團的職能架構被劃分為3大體系6個層面,即決策體系、職能體系和品牌管理體系。董事局主席、集團總裁、決策委員會和常務副總裁屬于第一大體系——決策體系;集團總部以及下屬8個統(tǒng)一職能部門屬于第二體系;永樂、國美、鵬潤三個品牌則屬于第三體系。
黃光裕出任集團董事局主席,負責新集團的戰(zhàn)略投資;陳曉出任集團總裁,負責具體的企業(yè)運營;常務副總裁王俊洲負責執(zhí)行和實施;在總裁與常務副總裁之間設立了決策委員會,主要對日常決策負責。在第一層決策體系中,除陳曉外,沒有永樂“舊部”。
另一方面,新集團采用了由總經理(副總經理)、七大管理中心(客戶服務、售后、門店、管理、財務、信息、采銷)、分部總經理(下轄業(yè)務總監(jiān)、營運總監(jiān)、行政總監(jiān)等職)、門店經理組成的四級管理架構。
在對人們關心的新集團中原國美、永樂兩個體系中高管的人事任命問題上,人們再一次看到了黃光裕的精明。新國美集團對國美、永樂兩個品牌的人事安排實行了交叉任命。陳曉仍擔任永樂總經理一職,包括原國美東北區(qū)總經理艾海清在內的4位國美大區(qū)老總則進入永樂總部,分別執(zhí)掌總部副總經理、采銷總監(jiān)、財務總監(jiān)、綜合管理中心總監(jiān)這四個重要崗位。與此同時,7位永樂人士調入國美總部,在七大管理中心的下轄領域擔任總監(jiān)。其中永樂負責手機業(yè)務的副總裁陳剛出任國美采銷中心的業(yè)務中心總監(jiān),原永樂營銷總監(jiān)沈朱偉擔任國美華東二區(qū)(江蘇地區(qū))總經理,原永樂上??偨浝聿方碌穆殑毡3植蛔?。
在慶典當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當有記者問到陳曉在新國美是否會被架空的問題時,黃光裕當即表示,他的用人原則是按照能力調配職位,而不是給某一個人更大的權力,他直言“權力的設置是為了讓合并的效果最好,企業(yè)利益最大化,如果要爭權,不如不合并。現在不是計較永樂有多少人進入新集團高層的時候。”
事實上,對于這個結果,大多數”永樂”人士表示能夠接受。業(yè)內人士也普遍認可了這種“換防”的手段,認為雙方中高層互換有利于被收購的永樂盡快融入國美體系。正如黃光裕所言,“新國美最現實的目標,是在每個城市做到最好、最大;最不應出現的則是諸侯割據”,包括陳曉在內的原永樂管理層在新集團中力量的發(fā)揮將直接影響國美永樂整合進程是否能順利推進。
挑戰(zhàn)極限
新國美集團給陳曉的任期是多久?
“沒有期限”——這是陳曉本人的回答,也許這也是他希望聽到的回答。但是背負著2007年實現純利23億元的指標,“作為公司總裁來說,我希望我能如期達成這些目標!但若我的能力達不到,就應該由有能力的人來完成它們。我對自己有要求,就是要達到上述目標,達不成就應該讓位!”這是陳曉不得不添加在“沒有期限”之后的注腳。
11月22日的合并慶典上,新國美集團發(fā)布了5年計劃:2007年達到1000億元銷售規(guī)模;2008年將提升到1200億元;2009年達到1500億元,并在國內市場份額超過15%;至2010年,國美計劃走向國際市場,重點開發(fā)東南亞市場,并達到2000億元銷售規(guī)模。
事實上,整個家電連鎖銷售行業(yè)已陷入“規(guī)模而不經濟”的泥沼,國美也不例外。根據去年末的數據,雙方合并后營業(yè)額為302億元,今年可以看到的數據是,國美電器上市部分營業(yè)額截至9月底是178億元,凈利潤不足6億元;永樂電器半年營業(yè)額77億元,凈利潤僅有1500萬元。
行業(yè)利潤率降低加上并購后整合需要的內耗,陳曉想用一年的時間完成新集團的整合,并實現業(yè)績翻番,希望十分渺茫。他坦言“2007年實現23億元凈利潤的目標確實是挑戰(zhàn),但從利潤率看,對于1000億元銷售額來說,2.3%的凈利潤率是必須要具備的,否則公司就沒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后續(xù)能力?!?br/> 新國美2007年開店突破1000家,若要達到1000億元的銷售規(guī)模,意味著單店銷售額要達到1億以上。顯然,提高單店銷售額已成為當務之急。新國美集團將發(fā)展戰(zhàn)略由原來的“規(guī)?!l(fā)展—效益”,調整為“發(fā)展—效益—規(guī)?!?。計劃通過精細化的管理,由原來開店驅動型粗放增長的方式,向以提升單店經營質量為標志的集約增長方式轉變,以提升單店經營質量作為新集團未來發(fā)展的主要增長方式,并逐步擴大3C(家電、通訊、電腦)產品銷售比重,重視3C等品類產品線向深度和廣度的開發(fā)。
有業(yè)內人士預測,新國美的整合期可能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而這正是黃光裕預計的國美永樂雙品牌的過渡期。更有大膽分析稱,陳曉任職新國美的使命,很可能就是在此時間段內幫助永樂順利融入國美,一旦整合完成,陳曉就將退出。
多品牌差異化經營
目前,新國美集團旗下的三大家電零售品牌中,國美電器和永樂電器同質化程度很高,定位高端時尚品牌的鵬潤電器不同于前兩者。因此,為了能使三大品牌針對不同目標市場和消費人群實現差異化經營,加大國美和永樂的差異成為首要工作。
國美收購永樂后,兩者相加的門店數目超過了700家之多,為了提升營運效率,實現國美、永樂品牌在不同地區(qū)市場的優(yōu)勢最大化,國美永樂的合并首先從做減法開始。新國美電器集團把永樂品牌的發(fā)展限定在其既往優(yōu)勢較強的華東等沿海城市,而在其虧損嚴重的北方和西部地區(qū),永樂品牌將被國美取代。目前,永樂在北京、天津的門店已被國美全面接手。
按照計劃國美和永樂的合并后的整合工作于2006年底完成。黃光裕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國美品牌和永樂品牌的差異化,但他并未披露差異化經營的具體方案,僅表示“差別”更多體現在配套服務和購物環(huán)境上。
據悉,未來國美電器將集中于相對高端的數碼通信、平板電視等產品,而永樂家電則集中在白電、小家電等領域。國美新聞發(fā)言人何陽青則表示:“國美與永樂的差別并不完全在產品上,主要在價格和服務上。在國美電器價格依然是最尖銳的武器,尤其是時尚的數碼產品,而在永樂,服務為主的家電產品則是其突出的優(yōu)勢?!?br/> 但是,在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看來,這種策略實施起來可能會遇到一些難度:以上海為例,永樂在上海每年的利潤超過2億元,占據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其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它同中國聯(lián)通在收集銷售方面的合作,如果讓永樂在上海也轉做傳統(tǒng)家電似乎并不合理。
更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黃光裕只是暫時保留永樂在強勢地區(qū)的品牌,未來將只用國美品牌在全國擴張,從而逐漸用國美品牌取代永樂在強勢地區(qū)的地位。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就在國美、永樂合并進入后期時,新國美集團決定對鵬潤電器進行戰(zhàn)略大調整。何陽青披露:“北京鵬潤電器1萬多平方米的馬甸賣場中將出現鵬潤和國美兩個品牌,鵬潤中有國美,國美中有鵬潤,這種雙品牌捆綁模式將是未來鵬潤電器的模板”。
實際上,鵬潤電器的傳統(tǒng)家電部分完全與國美重合,新集團希望把重合的部分進行整合,從而更加突出鵬潤電器高端、時尚的特性。鵬潤電器常務副總經理劉飛表示:“平板高清電視、家用攝影設備、高標準家庭影院、智能家居系統(tǒng)、電子禮品、進口廚房電器、新潮3C數碼產品,作為業(yè)務重點發(fā)展方向”才是鵬潤電器的定位。
這一調整在業(yè)內被普遍認為是因為經營不佳所致。家電行業(yè)專家劉步塵稱,讓國美進駐鵬潤電器,有利于讓鵬潤擺脫馬甸商圈其它電器連鎖價格戰(zhàn)導致的人氣不足,并緩解稀薄銷售難以承受的高昂租金壓力。
在合并慶典上陳曉就表示,新集團年底整合完成后,將會把三大品牌納入新集團的統(tǒng)一管理架構。在新集團統(tǒng)一發(fā)展規(guī)劃的戰(zhàn)略下,將按照統(tǒng)一企業(yè)戰(zhàn)略思想、統(tǒng)一企業(yè)文化、統(tǒng)一集團采購、統(tǒng)一門店選址、統(tǒng)一物流倉儲、統(tǒng)一資金管理、統(tǒng)一信息管理、統(tǒng)一制度管理的八大統(tǒng)一原則,實現資源共享,并在經營層面,實現門店形象、目標消費者、經營策略等的差異化,提升多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黃光裕也不諱言,目前整個市場還處于規(guī)模化發(fā)展的初期,三個品牌的同質化程度相對較高,差異化需要一個過程。在采購數量和市場份額都不占優(yōu)勢的高端家電領域,國美集中采購的成本優(yōu)勢被大大削弱,要種好鵬潤電器這塊“試驗田”,新國美需要更多的好辦法。
“懷柔政策”
合并之后,新國美會否憑借迅速壯大的議價能力來對供應商施加壓力,一直是業(yè)界關注的焦點。雖然,黃光裕一改往日的強硬態(tài)度,多次向生產廠家“示好”,表示要改善與廠商的關系,讓廠家也有錢賺,實現雙贏,但廠家還是頗多疑慮。
在合并慶典上,新國美集團又拋出了本著利益共同體為原則,進行流通零售資源的整合和完善,打造高效的供應鏈價值,服務上游廠商,打造和諧廠商關系的“八項新舉措”。
黃光裕表示,“做買賣不可能漫無目的地施壓、抬價,我們如果向廠家要更大的利潤,它就可能去找別的買家。所以新國美著手打造和諧的新型工商關系,依靠規(guī)模效益幫助廠家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如果一定說有壓力,那是我們在售后服務、產品質量上給他們更大的壓力,這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我們要和供應商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br/> 廠商們對新國美的力量都有各自清楚的認識。海信副總裁楊云鐸表示,此項合并改變了國美的議價能力,但并非本質變化,廠商之間的合作依然是在一個公平、和諧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海爾副總裁周云杰認為,雙方合并后,提升了供應鏈效益,降低了成本,且供應商很方便地實現與零售商的互動和整合,這種有序整合將遏制業(yè)界的惡性競爭。不過,他也強調“對我們來說,國美更強的議價能力意味著新的挑戰(zhàn)?!眲?chuàng)維集團中國區(qū)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表示,這是行業(yè)的一件大事,但也是行業(yè)發(fā)展的自然過程,對供應商來說無所謂好壞、對錯。渠道商與供應商是社會的兩個分工,關系既相互依存又反復,時高調時平淡。國美永樂合并,“與我們的合作也是圍繞著互利、互進行。雙方利益分配也有上下波動,但以市場為導向,不會無限偏離?!贝送猓鄶祻S商代表都強調,希望更加強大的國美集團會遵守游戲規(guī)則,共倡和諧廠商關系和良性競爭環(huán)境。
“供應商就好比一只羊,以前大型家電連鎖賣場光剪羊毛不喂食,現在改為喂好養(yǎng)好來剪更多的羊毛,這對供應商來說是值得慶幸的事?!闭猩套C券分析師胡鴻柯認為,不能光看到新國美嚴格帶來的殘酷一面,也要承認它對整個行業(yè)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新國美如果提高入場門檻,必然帶來供應商更激烈的競爭,而供應商為了擠進連鎖店必然要提高自己的產品,改善服務,從而帶動行業(yè)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然而,一句“通俗地講,供應商只要和國美簽訂了一年合約,就夠一年吃的,國美規(guī)模大了有什么不好?”,又把那個充滿霸氣的黃光裕推到了眾人面前,加之他“不會放棄以底價贏取份額”的論調,讓之前的承諾再次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正如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家電產業(yè)研究專家陸刃波主任所言:如何從單純服務消費者轉變?yōu)橥瑫r向“家電供應商”服務,如何提升單店銷售能力和利潤是新國美面在角色轉換中的新課題。
中國新時代 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