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新聞傳媒業(yè)盛行求新求變,追酷追頂的氛圍下,筆者討論文德、文品、文風問題,似乎有些不合時宜,有悖潮流。其實不然,創(chuàng)新、競爭與文德、文品、文風既不對立也不矛盾,既不沖突也不摩擦。創(chuàng)新和競爭脫離了高尚的文德、優(yōu)秀的文品和良好的文風不但無用,還會帶來災難。文德、文品、文風應當成為一個傳媒人追求的核心文化價值,是傳媒業(yè)長期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的必備要素。
文德:真實、立公、誠實
討論文德問題很容易像是在說教,也容易成為一種簡單的思想灌輸,但我覺得探討文德的問題,應該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和思想上的親和。文德問題對于每一個新聞從業(yè)者來說,不應該僅僅是外在的要求,也應該是個人的內在需求,就是對自己要做什么樣的記者或編輯應該有一個清晰定位。文德是道德問題,但在一些方面又超出道德范疇。文德僅靠社會教育和道德約束,是不能真正立于心中的。因此,高尚的文德更加需要自我修煉,只有自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內心修煉,才能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那么,何謂文德?
真實 新聞要真實是基本常識,真實不僅僅是做新聞的基本原則,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但是,世界上的一些事情卻經常違背這些基本常識和基本原則。衡量新聞從業(yè)者是否具有高尚的文德,首先要看對真實性原則的態(tài)度和行動,沒有真實就談不上有文德,新聞喪失了真實就喪失了正義和良知。
關于新聞的真實性,現在主要關注的是批評報道,是輿論監(jiān)督是否真實,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方面,正面宣傳是否真實。比如:有的媒體把企業(yè)家寫得太偉大,評價過高;還有的媒體在產品宣傳上缺乏科學精神,偏激片面,誤導消費者,誤導行業(yè)。這樣的媒體在一定時間里會取得暫時的影響力,甚至也會獲得比較大的經濟收益,呈現出一時的、虛假的競爭優(yōu)勢,但當其虛假性、浮夸性、欺騙性被真實的利劍刺破,巨大的失敗和恥辱就會隨之到來,更談不上成為受人尊重的媒體。
立公 最大的“德”在于能夠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上。有人說專業(yè)媒體不存在輿論導向問題,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在中國各產業(yè)目前的發(fā)展階段,在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當中,專業(y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是巨大的。國家利益至上應該成為專業(yè)媒體報道的主旋律。無論是跨國公司、中外合資公司,還是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在中國的活動,如果不符合國家利益,都不是我們應該給予弘揚和推崇的。
在把握國家利益主旋律時,要始終強調自主創(chuàng)新。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不應該沒有自己強大的產業(yè)。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國策,但是改革開放并不意味著中國不要搞自己的產業(yè)。專業(yè)媒體的發(fā)展依賴于產業(yè),服務對象也是產業(yè)。產業(yè)的概念既有制造業(yè),也有流通、研發(fā)和相關行業(yè),我們要站在中國產業(yè)的利益上看問題。我們的報道如果不利于中國產業(yè)的發(fā)展,就偏離了正確的導向。
要把媒體利益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記者采訪、編輯編發(fā)稿件,代表的是媒體,傳播的是媒體的理念和思想,所做的每項工作都是為了增強媒體的影響力、競爭力、經營力。如果在一個媒體里,不能忠誠于自己所在的媒體,就不能說有文德。
不能損害讀者、公眾的利益。媒體為什么有力量,因為媒體代表著公眾。必須懂得這個基本的道理,必須對讀者和公眾負責。忘記了讀者和公眾,就沒有文德。
誠實 做人誠實,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傳媒人的誠實比其他行業(yè)更重要,如果傳媒人不誠實,執(zhí)筆不公,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地域廣闊。不僅如此,作為傳媒人還時時遇到更加復雜多樣的考驗。比如:對公關公司的稿件如何處理?對商業(yè)性公關如何應對?再比如:大量使用網上的資料,可以使自己發(fā)稿多,輕松得到報酬,這樣的事情做不做?這些既實際又尖銳的問題,每時每刻都在檢驗著傳媒人的文德。
記者要做謙謙君子,誠實守信。實實在在為人,既包括在從事職業(yè)的過程中,也包括在團隊中和大家相處的態(tài)度上。有才華無文德不會有所成就。充滿激情,工作認真,對人真誠,對組織負責,文德必然高尚。
文品:定位、新意、責任
傳媒的文品與文學的文品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文學作品可以完全是個人的獨立創(chuàng)造,傳媒作品在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造的同時,必須接受所在媒體的管理,必須有被采訪者配合,必須與其他方面協同。那么,傳媒文品的內涵是什么?
刊發(fā)的文章必須符合媒體的定位。作為記者、編輯,所采寫的稿件、所編排的版面偏離了所在媒體的定位,不僅不能說是具有文品,還是一種失職。媒體的管理者和從業(yè)者,由于思想觀念、教育背景、人生閱歷、利益取向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有時會不自覺地偏離媒體定位,以自己的好惡、喜愛來決定對采訪對象和版面主題的選擇。一旦某些方面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可能就想按自己的愛好來做版面或寫文章,不自覺地脫離了報紙或雜志的定位。想象一下,把流芳千古的優(yōu)美散文經常放在《中國汽車報》上會收到什么樣的效果?
必須有新意。好的文章必須有新意。主題要有新意,結構、表達方式、圖片也要有新意。讀者看報就是要了解最新的東西。傳媒人應該是思想的領先者,理念的領先者,傳播社會各種新事物的領先者。因此,新意是從事新聞工作必備的品質。這種品質的形成需要永遠學習,永遠創(chuàng)新,永遠改進,永遠用心思去做事,永遠跟隨時代的步伐。記者編輯職業(yè)很辛苦,只有愿意學習,愿意讀書,愿意研究問題,喜歡接觸新事物的人才能干好這一行。
必須有責任感。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感,有憂公眾是否能得到真實信息的責任感。傳媒人要愿意操心,愿意想問題,愿意做學問。文品體現的是人品,體現的是思想境界和愛國愛民的情懷?;靖裾{不高,文品就不會高。反之,如果追求高格調,就能說出讓讀者受到啟發(fā)的話語,使讀者感到眼前一亮,受到震動,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并且能夠讓同行敬慕。
文風:準確、簡明、鮮活、個性
準確 這是最有力的,不需要什么新花樣。準確是對事物認識能力和把握能力的表現,我們有時候寫文章,自己想說什么都沒搞明白,怎么可能準確。
簡明 寫文章、編版面最難的是把雜草去掉,留下最需要傳播的東西。弄不懂的詞別亂用,琢磨不好的比喻先不用。形容詞要準確,別用那些不常用的詞匯。還有一個是不要用歐化句式,應該有民族風格。中國文字講究對仗,合輒壓韻,講究行云流水,多用短句子。
鮮活 “鮮活”就是新鮮生動的事件、人物和表達方式的最優(yōu)化。這種最優(yōu)化要求我們的新聞作品不但內容要新鮮,傳播手法也要新鮮,兩者必須有機結合,融匯貫通。語言幽默活潑、生動靈巧能使枯燥的內容便于接受,語言典雅優(yōu)美、抑揚頓挫、語感舒暢能使快樂熱情的內容更加美好,語言精確深沉、邏輯嚴謹能使重大題材更加厚重深刻。
個性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如果不能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獨特個性,既是缺憾也是失職。個性需要精心錘煉,經久砥礪,更需要活躍的思想,崇高的理想,創(chuàng)新型的思維。有的尖銳,有的理性,有的樂觀,有的深沉,不管什么樣的個性,都是通過多年用心實踐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