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7年,哈佛大學對本科通識教育進行了一次徹底的修正。文章對哈佛大學新的通識教育的課程和教學目標以及課程知識領域和具體標準等進行了具體介紹,并作了簡單評價。
[關鍵詞] 哈佛大學 通識教育 課程改革
哈佛大學(以下簡稱哈佛)通識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歷經(jīng)艾略特、洛厄爾、科南特和羅索夫斯基的不斷發(fā)展,歷久彌新,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永恒的,哈佛通識教育為了與社會、知識、文化發(fā)展相協(xié)調也在不斷改革。2005年,哈佛核心課程就進行了一次調整,哈佛通識教育委員會在當年11月發(fā)表報告,重點對課程三大領域進行調整:將人文類改為藝術與人文類,擴大了課程范圍,不僅包括文學和哲學,還包括視覺藝術、音樂和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將社會科學類改為社會研究類,新增了實證和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課程;將自然科學類改為科學與技術類,強調了技術的重要性;另外,開設獨立于各系之外的選修課,加強語言和外語教學。2005年的改革并沒有大幅度改變核心課程計劃,只是在某些領域進行了小的調整。2006年6月,時任校長勞倫斯·薩默斯提出要用新的課程計劃取代核心課程計劃,但由于他不久后的辭職,這一計劃直到2007年2月才再次被提出,并對核心課程進行了一次調研。通識教育委員會起草了改革計劃,于2007年5月15日在文理學院獲得表決通過,這是哈佛自19世紀70年代核心課程計劃實施30多年來對本科通識教育第一次徹底的修正。
一、改革的背景及緣由
自哈佛推出核心課程計劃后,社會、政治、文化以及知識形態(tài)都在不斷變化,學生的興趣與能力需求也在不斷更新,核心課程原有的課程領域、課程目標、教學方式等都面臨新的挑戰(zhàn),學生對核心課程越來越不滿。只有不斷吸收新的元素,不斷更新,哈佛通識教育才能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思維習慣,讓學生為理解和欣賞社會復雜性及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好準備。此次改革,源于哈佛人對在21世紀怎樣才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一根本問題的思索。改革的原則包括: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選課制度來實現(xiàn)通識教育目標;各系要擔負更大責任提供廣博的通識課程;確定新的課程滿足通識教育要求。新課程不再根據(jù)方法或學科而定,而是根據(jù)它們能否提供給學生重要的知識結構和基本能力而定。學生必須學會質疑,學會反思,學會批判地、分析地思考,學會有效處理不同的歷史瞬間和文化形式是此次改革的根本目標。
二、改革的主要內容
1. 提出新的通識教育課程目標
(1)讓學生為成為合格公民做好準備。哈佛大學通過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經(jīng)歷,尤其是通過通識教育課程,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地方、國家和國際事務。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學生理解推動地方、國家和全球變革的力量;理解塑造不同團體和身份的不同文化價值;理解美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機構;理解科技發(fā)展。無論是將來成為美國公民的學生,還是來美國學習將來要回國的學生,都要理解美國歷史、美國制度和美國價值觀,在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分析這些歷史、制度和價值觀。
(2)教會學生理解自己既是傳統(tǒng)藝術、觀念和價值的產物,也是參與者。學生需要理解不同文化進行對話的困難;需要看到表面上相抵觸的文化之間的共同價值;學生應該具備藝術、宗教和觀念的歷史知識,需要熟悉文化的變遷。
(3)讓學生為批判性地和建設性地回應變革做好準備。學生需要知道現(xiàn)代生活發(fā)生變革與變遷的動力,通識教育是學生熟悉重要概念和問題,解決社會、個人和道德問題的一種方式。
?。?)發(fā)展學生對自己的言行從道德層面上理解的能力。通識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技巧,還讓學生具備對使用這些知識、技能和技巧產生的結果從道德上把握的能力,應該讓學生看到不同價值體系之間的沖突。
2. 提出新的通識教育教學目標
(1)為學生提供廣博的知識,而不是深入地集中于單一主題或少量文本。
?。?)讓學生學會使用抽象的概念或學過的知識理解、解決具體問題。
?。?)使學生意識到現(xiàn)在學習的所有課程對他們以后的人生意義重大。
?。?)如果可行,用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給學生與本班教師和同學討論課程內容的機會。
?。?)用基本概念和原理來解決具體問題,完成具體任務,進行實驗。
3. 提出新的通識教育課程知識領域及課程具體標準
將原來的七門課程知識領域改為八門,要求學生從八個學科領域中的每個領域選擇一個用字母表示成績等級(one letter-graded)的半課程(half-course),這些課程以及要滿足的具體標準如下。
?。?)美學的和闡釋的理解(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該領域包括四個具體標準:①發(fā)展學生批判能力,即審美興趣和闡釋能力;②通過研究任何語言的初級文本、語言結構或藝術作品來發(fā)展學生在書面、聽覺、視覺、動覺或其他方面的理解能力;③培養(yǎng)學生在上下文語境中分析作品的能力,如批判理論、美學、藝術哲學、修辭、語言等;④如果可行,給學生到班級外體驗的機會,如參觀展覽、表演、閱讀或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工作。
(2)文化和信仰(Culture and Belief)
該領域包括五個具體標準:①發(fā)展學生對人類傳統(tǒng)文化和不同信仰的理解和鑒賞能力;②向學生介紹任何語言的初級文本、一種或多種媒體中的藝術作品、人種學、社會史或其他次級文本;③發(fā)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歷史、社會、政治、經(jīng)濟、宗教或跨文化知識對作品進行分析的能力;④研究文化傳統(tǒng)和信仰是如何塑造個體和團體身份的;⑤將課程內容和可能出現(xiàn)在學生自己生活中的文化問題或興趣聯(lián)系起來。
?。?)實證和數(shù)學推理(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該領域包括三個具體標準:①教給學生在推理和問題解決中用到的概念和理論工具,如統(tǒng)計、概率論、數(shù)學、邏輯和決策理論;②給學生提供將這些概念和工具運用到具體問題解決中的鍛煉機會;③如果可行,讓學生熟知人們在推理和問題解決中易犯的典型錯誤。
?。ǎ矗┑赖峦评恚ǎ牛簦瑁椋悖幔?Reasoning)
該領域包括五個具體標準:①讓學生學會如何對道德、政治信仰和實踐進行推理分析,如何對道德問題進行思考和評價;②研究相互矛盾的概念和道德概念,如義務、權利、正義和自由;③讓學生學會評價和分析支持或反對采納這些不同概念和理論的原因;④將這些概念和理論運用到學生在他們生活中會遇到的道德困境中,如醫(yī)療、法律、商業(yè)、政治和日常生活;⑤如果可行,讓學生熟悉不同于他們的價值體系,如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語言,或讓學生熟悉道德生活的實證研究方法。
?。?)生命系統(tǒng)科學(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
該領域包括四個具體標準:①介紹與生命系統(tǒng)相關的概念、事實和理論;②教授生物系統(tǒng)實驗的性質,最好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③將科學概念、事實、理論和方法與更大范圍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④如果可行,討論歷史、哲學、環(huán)境等方面的一個或幾個問題。
?。?)宇宙物理科學(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該領域包括四個具體標準:①介紹與宇宙物理相關的概念、事實和理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賴以生存的世界和宇宙;②教授物理科學和物理工程中的實驗的性質,最好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③將科學概念、事實、理論和方法與更大范圍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④如果可行,討論歷史、哲學、環(huán)境等問題。
?。?)世界社會(Societies of the World)
該領域包括三個具體標準:①研究美國之外的一個或多個社會;②展示不同社會或同一社會不同歷史時期之間的聯(lián)系;③將學習內容與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可能遇到的社會、文化、政治、法律、語言或經(jīng)濟問題聯(lián)系起來。該課程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克服美國人普遍存在的“偏狹思想”,讓學生認識與美國不同的價值觀、社會習俗與制度。
?。?)世界中的美國(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
該領域包括三個具體標準:①從當下、歷史或分析的視角研究美國的社會、法律、政治、文化或經(jīng)濟制度;②介紹美國社會機構、社會實踐、行為與世界上其他社會的機構、實踐、行為之間的關系;③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批判性地理解、分析美國在全球化背景下面臨的社會、文化、政治、法律或經(jīng)濟問題。
4. 成立通識教育常務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小組分會來監(jiān)督計劃實施情況
委員會由文理學院院長親自任命,委員會主席由通識教育計劃的董事?lián)?,委員會所有委員由本學院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所有小組分會都要包括各個系和部門的教師和學生代表。常務委員會(和小組分會)將負責以下活動:①招募教師與各系合作開發(fā)新的通識教育課程;②與相關系的領導協(xié)商決定哪些系的課程將算作通識教育學分;③提出政策建議進行討論;④向課程領導、各個系和學院院長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者建議如何有效利用課程開發(fā)和教學革新的機會和必要資源來支持通識教育計劃。
在2007-2008學年期間,委員4b4bdb7889ebcf36290e3835e6a3e357會將負責規(guī)劃向新課程計劃的過渡問題,一年內向學院提交過渡和實施計劃,計劃要詳細說明從核心計劃向通識教育計劃過渡的各個方面,包括在學院過渡期間入學的學生如何完成攻讀學位的學分問題等。在2008-2009學年的開始,通識教育常務委員會和小組分會將在核心課程計劃結束時接管核心計劃常務委員會的責任,屆時核心計劃常務委員會將撤銷。
三、思考及啟示
與核心課程的七個知識領域(外國文化、歷史研究、道德推理、定量推理、科學與技術、社會分析、文學藝術)相比,新的課程計劃不僅擴大、細化了課程領域,改變了課程名稱,并且給出了每一領域明確而具體可行的課程標準,這些變化體現(xiàn)出哈佛通識教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做21世紀合格公民,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更加注重培養(yǎng)國際化美國人的教育目標。
哈佛此次改革表明哈佛將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與公民意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國內、國際形勢放在突出地位,從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到管理機構一系列的變化,都表明哈佛此次改革的決心與勇氣,體現(xiàn)出哈佛作為世界一流學府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這正是我們需要汲取的一種精神。?箏
參考資料
1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general_educationr.pdf
2 http://www.fas.harvard.edu/%7Esecfas/Harvard_FAS_ Vote_Establishing_New_Program_in_General_Education.pdf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 謝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