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現(xiàn)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若干問題

        2007-12-20 09:16:46韓亞光
        理論月刊 2007年11期
        關鍵詞:刑事訴訟法刑法問題

        韓亞光

        摘要:我國現(xiàn)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結為十個方面:某些術語不合時;某些用語不規(guī)范;某些詞語不恰當;某些行文不通暢;某些表述不嚴密;某些指代不明確;某些語言不簡潔或不整齊;某些內(nèi)容前后不一致;某些概念界定不科學;某些標點使用不正確或不到位。我們需要不斷地完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使之更好地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刑法; 刑事訴訟法; 問題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7)11-0100-06

        刑法屬于實體法,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它們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姊妹法”。新中國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后來又都根據(jù)實踐的發(fā)展和需要作過修改。近三十年來,我國的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對于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國現(xiàn)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也還存在著若干需要改進的地方。歸納起來,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十個方面:

        某些術語不合時

        現(xiàn)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中,都存在著個別不合時宜的術語。如,現(xiàn)行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部隊執(zhí)行戒嚴任務或者處置突發(fā)性暴力事件時,以戰(zhàn)時論?!边@里的“戒嚴”,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術語。“戒嚴”這個用語,出現(xiàn)在中國的憲法和憲法性文件中的時間,可以追溯到舊中國。在舊中國的憲法和憲法性文件中,清朝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初一頒發(fā)的《欽定憲法大綱》,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二年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擬定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中華民國三年五月一日公布的《中華民國約法》,中華民國十二年十月十日公布的《中華民國憲法》,都有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并且明確使用了“戒嚴”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1954年通過的憲法,有兩個地方提到了“戒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的職權第十八項是“決定全國或者部分地區(qū)的戒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發(fā)布戒嚴令”。此后,1975年通過的憲法和1978年通過的憲法,沒有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1982年通過的憲法,重新作出了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的職權第二十項是“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戒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發(fā)布戒嚴令”;國務院行使的職權第十六項是“決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范圍內(nèi)部分地區(qū)的戒嚴”。這次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與1954年通過的憲法既有聯(lián)系,又有所不同。1982年通過的憲法開始實施以后,分別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進行了四次修改。在前三次修改中,憲法中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沒有進行修改。但是,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現(xiàn)行憲法的第四個修正案,就對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進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相關表述分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的職權第二十項是“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tài)”;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j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宣布進入緊急狀態(tài)”;國務院行使的職權第十六項是“依照法律規(guī)定決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范圍內(nèi)部分地區(qū)進入緊急狀態(tài)”。2004年對于憲法的修改,不是大改、全面修改,而是小改、局部修改,而小改、局部修改則力求本著必須改的才改,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完全不必修改的、條件還不成熟的也不改這樣的原則。這就使得修改后的關于戒嚴的規(guī)定具有了雙重意義:它既是客觀的需要,又成為了憲法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刑法在修改中必須對于涉及戒嚴的規(guī)定進行修改,而決不是可改可不改的問題,更不是完全不必修改的問題。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都沒有涉及這個問題?,F(xiàn)行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條第二款依然規(guī)定:“部隊執(zhí)行戒嚴任務或者處置突發(fā)性暴力事件時,以戰(zhàn)時論?!薄敖鋰馈边@個字樣繼續(xù)被保留下來。所以,這是一個不合適宜的術語,必須進行修改。

        又如,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了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范圍,其中包括“反革命案件”。這里所說的“反革命”,也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術語。“反革命”是相對于“革命”而言的。革命的本來意義,是新興階級推翻沒落階級的統(tǒng)治,先進的社會制度代替落后的社會制度。將革命的意義引申和拓展開來,可以指本來意義以外的許多重大的、劇烈的變化或變動?!案锩边@個詞,無論是在本來的意義上使用,還是在拓展的意義上使用,都既可以是名詞又可以是動詞。除了這兩種情況以外,革命還可以作為形容詞使用,意思是說追求革命、追求進步;作為形容詞使用的“革命”,其內(nèi)涵一部分同革命的本來意義相貫通、相對應,另一部分則在這個本來意義的基礎上有所拓展。我們經(jīng)常講的“革命”、“反革命”這對相反的用語,就是依據(jù)革命的本來含義來說的?,F(xiàn)行刑事訴訟法第二十條中的“反革命”之所以成為一個不合時宜的術語,是由于不符合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不符合現(xiàn)行憲法的有關原則,不符合現(xiàn)行刑法的有關名稱。

        首先,從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來看。在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世界的時代主題是戰(zhàn)爭與革命,不是戰(zhàn)爭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世界時代主題逐步發(fā)生了變化。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乃是和平與發(fā)展。世界不是抽象的,而是由一個個國家和地區(qū)組成的;各個國家之間、各個地區(qū)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的歷史條件下,我國作為一個在世界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法律中繼續(xù)使用“反革命”的提法,顯然是有些陳舊了。

        其次,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來看。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勝利和1956年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得我國革命的任務已經(jīng)基本上完成。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內(nèi)的主要矛盾轉變?yōu)槿嗣袢找嬖鲩L的物質(zhì)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所以說,在法律中繼續(xù)使用“反革命”的提法,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不相符。當然,這不是說革命的任務已經(jīng)全部完成。由于復雜的原因,階級斗爭在我國的一定范圍內(nèi)仍將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可能激化,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如此。只要還存在著階級斗爭,本來意義上的革命就沒有最后完成;但它確實不再是主要的東西,不宜繼續(xù)將“革命”、“反革命”這樣的提法廣泛地來使用。

        再次,從現(xiàn)行憲法的有關原則來看。新中國于1954年通過自己的第一部憲法時,正處于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所以這部憲法堅持了革命的原則;1975年和1978年通過的兩部憲法,沒有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而是繼續(xù)堅持所謂“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1982年通過的憲法,則適應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對我國的社會性質(zhì)、根本任務等問題作出了科學規(guī)定,從而為在法律中剔除“反革命”這個提法奠定了憲法基礎。但是,由于歷史的慣性,1982年通過的憲法在頒布時,在個別地方繼續(xù)保留了“反革命”這個字樣。這就是當時憲法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國家維護社會秩序,鎮(zhèn)壓叛國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動,制裁危害社會治安、破壞社會主義經(jīng)濟和其他犯罪的活動,懲辦和改造犯罪分子?!钡?,這并不從根本上妨礙憲法的根本原則。當然,這也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憲法中的“反革命”字樣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需要指出的是,憲法雖然有了這樣的原則,但是并不意味著“革命”這個字樣在憲法中徹底沒有了。恰恰相反,我國現(xiàn)行憲法在對歷史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進行表述或規(guī)定時,都還使用了“革命”的字樣:在表述歷史問題時,提到了“革命傳統(tǒng)”,“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等;在規(guī)定現(xiàn)實問題時,強調(diào)了“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的建設”。前一種使用,是對過去事情的描述,這沒有問題。后一種使用,講的是“革命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內(nèi)含著革命的本來意義,這是與我國還存在著某些革命任務這個事實相貫通的,也是與我國人民武裝力量的特殊性質(zhì)和部分任務相聯(lián)系的,另一方面與作為形容詞的“革命”相吻合、相對應,從而意味著我軍的性質(zhì)、宗旨和精神都不能改變、也不會變,都不能丟、也不會丟。實際上,作為形容詞的革命與原本意義上的革命,本來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憲法繼續(xù)保留某些“革命”的字樣,與憲法的根本原則不矛盾,與在憲法中剔除“反革命”字樣的做法不矛盾。所以,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繼續(xù)保留“反革命”這個提法,是不符合現(xiàn)行憲法的有關原則的。

        最后,從現(xiàn)行刑法的有關名稱來看。新中國的刑法是在1979年通過的。當時,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刑法使用了“反革命罪”這樣的提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對刑法進行修訂時,將“反革命罪”改為了“危害國家安全罪”,時至今日已經(jīng)十年。刑法作為實體法,規(guī)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怎樣進行處罰;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需要從司法程序上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以便準確及時地懲罰犯罪分子。刑事訴訟法的術語,需要同刑法的有關術語相一致。

        綜上所述,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中繼續(xù)存在的“反革命”提法,確實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術語。其實,刑事訴訟法自1979年通過以后,曾于1996年3月17日經(jīng)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過修改,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當時,由于施行中的憲法和刑法都還使用著“反革命”的提法,所以修訂刑事訴訟法時繼續(xù)保留了“反革命”的字樣;同時,考慮到即將進行的刑法修改乃至未來的憲法修改將把“反革命”變?yōu)椤拔:野踩?,修訂刑事訴訟法時一方面繼續(xù)保留了“反革命”字樣,另一方面也寫進了“危害國家安全”字樣,形成了“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這樣兩種提法并存的情況。后來,刑法和憲法相繼進行修改,“反革命”變成了“危害國家安全”,然而刑事訴訟法至今則沒有再進行修改,這就使得“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這樣兩種提法并存的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下來。但是不管怎么說,在法律中繼續(xù)保留著“反革命”這樣的術語,畢竟已經(jīng)不合時宜了。

        某些用語不規(guī)范

        刑法第二百八十九條第一句規(guī)定:“聚眾‘打砸搶,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毀壞或者搶走公私財物的,除判令退賠外,對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這條規(guī)定所說的“打砸搶”,就不是規(guī)范的法律語言?!按蛟覔尅边@個用語,在中國共產(chǎn)黨文件和鄧小平談話中曾反復出現(xiàn)過。1978年8月,中共中央就曾發(fā)出過《關于慎重處理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打砸搶問題的通知》;改革開放以后,黨的文件中曾繼續(xù)使用過“打砸搶”這個語言。根據(jù)筆者對《鄧小平年譜(1975—1997)》有關材料的統(tǒng)計,1978年至1983年,鄧小平在各種談話中至少八次使用“打砸搶”這個語言。這個語言本來是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幾種極端行為。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個“三種人”的說法,指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追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分子。雖然執(zhí)政黨的文件和黨中央領導核心的談話曾反復使用過“打砸搶”這個語言,但是將其加上引號寫入刑法,并不等于它就是規(guī)范的法律語言了。將這三個字作為名詞使用也好,作為動詞使用也好(現(xiàn)行刑法是將其作為動詞使用的),加上引號都會顯得不倫不類。如果將引號的作用解釋為對這三個字的強調(diào),那這種強調(diào)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加引號意味著這三個字引自黨的文件和領袖的談話,那就背離了法律的性質(zhì)和要求。所以,在法律條文中,我們需要嚴格使用法律語言,正確采用表達方式。

        某些詞語不恰當

        刑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jiān)督管理的規(guī)定,服從監(jiān)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各項權利?!边@里所說的“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各項權利”中的“規(guī)定”這個詞使用不恰當。實際上,第五十四條所列舉的權利,是對“剝奪政治權利”中的政治權利的展開;也就是說,第五十四條講的就是被剝奪的、“不得行使”的權利。而第五十八條第二款強調(diào)“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各項權利”,顯然是存在問題的,使人感覺好像第五十四條講的是賦予的權利而不是剝奪的權利。如果把“規(guī)定”改為“提到”或“涉及”,就可以了。那末,第五十八條第二款就變?yōu)椋骸氨粍儕Z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jiān)督管理的規(guī)定,服從監(jiān)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提到的各項權利。”或者表述為:“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jiān)督管理的規(guī)定,服從監(jiān)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涉及的各項權利?!?/p>

        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條規(guī)定:“對犯受賄罪的,根據(jù)受賄所得數(shù)額及情節(jié),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guī)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這里所說的“數(shù)額及情節(jié)”中的“及”字,使用得就不恰當。這是因為:“及”的意思是“與”、“和”、“還有”,而“數(shù)額”與“情節(jié)”不是并列的關系,它們在事實上存在著被包含和包含的關系,“數(shù)額”就是“情節(jié)”的一種。鑒于此,將相關表述改為“數(shù)額等情節(jié)”較妥當。

        現(xiàn)在來分析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條的規(guī)定。該條規(guī)定是:“依法被關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壞監(jiān)管秩序行為之一,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毆打監(jiān)管人員的;(二)組織其他被監(jiān)管人破壞監(jiān)管秩序的;(三)聚眾鬧事,擾亂正常監(jiān)管秩序的;(四)毆打、體罰或者指使他人毆打、體罰其他被監(jiān)管人的?!边@里關于第四種行為的表述就有問題,而問題就在于“體罰”這個詞語的使用。“體罰”的中心詞是懲罰,而懲罰應該是監(jiān)管人員施加于被監(jiān)管人。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就有這方面的表述。該條第一款指出:“監(jiān)獄、拘留所、看守所等監(jiān)管機構的監(jiān)管人員對被監(jiān)管人進行毆打或者體罰虐待,……”該條第二款指出:“監(jiān)管人員指使被監(jiān)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jiān)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彪m然第二款有“被監(jiān)管人毆打或者體罰虐待其他被監(jiān)管人”字樣,但此前有“監(jiān)管人員指使”字樣,也就是說,這種體罰來源于監(jiān)管人員的意圖和指令。與此不同的是,刑法第三百一十五條中“毆打、體罰或者指使他人毆打、體罰其他被監(jiān)管人”的邏輯主語是“依法被關押的罪犯”,這里既沒有“監(jiān)管人員”,也沒有“監(jiān)管人員指使”,完全變成了“犯人體罰犯人”的邏輯,而這種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

        某些行文不通暢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舉出刑法的幾個例子:刑法第九十五條在對“重傷”進行解釋時,有“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這樣的表述。這個表述中最前面有“使人”兩個字,它同“肢體殘廢”四個字相聯(lián)結,又同“或者”二字后面的內(nèi)容相聯(lián)結;但是,“或者”后面的四個字中又出現(xiàn)了“人”字,這與最前面的“使人”相沖突。這樣一來,這個表述的邏輯就有問題了,因而行文就不通暢了。所以,這個表述可以修改為“使人肢體殘廢或者容貌毀壞”。

        刑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分別有這樣的表述:“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tǒng)一的”;“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或者武裝暴亂的”;“組織、策劃、實施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在這三個表述中,都有“組織、策劃、實施”的字樣。實際上,這個排列順序是有問題的。我們知道,對于犯罪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都需要有“策劃”在前,也就是說,“策劃”是“組織”和“實施”的邏輯起點。所以,三個詞語的排列順序應該是:策劃、組織、實施。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百二十七條都有“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zhì)”這個表述。在這個表述中,“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都是用來限定說明“物質(zhì)”的,但是前兩個與后一個不同類,并列在一起很別扭,不夠通暢。與此不同的是,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第三百三十八條分別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zhì)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這些表述,而這些表述的處理方式就沒有問題了,因而行文就通暢了。

        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規(guī)定:“國有公司、企業(yè)的董事、經(jīng)理利用職務便利,自己經(jīng)營或者為他人經(jīng)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yè)同類的營業(yè),獲取非法利益,數(shù)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shù)額特別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這條規(guī)定中“自己經(jīng)營或者為他人經(jīng)營與其所任職公司、企業(yè)同類的營業(yè)”這個表述就不通暢,因為它的謂語是“經(jīng)營”,賓語是“營業(yè)”,連在一起就是“經(jīng)營營業(yè)”。

        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三款規(guī)定:“制作、復制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組織播放的,依照第二款的規(guī)定從重處罰?!逼渲小爸谱鳌椭埔x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組織播放的”這個表述就不通暢。如果改為“制作、復制淫穢的電影、錄像等音像制品并組織播放的”,就通暢了。

        刑事訴訟法中也存在著一些行文不通暢的問題。例如,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一款第一句規(guī)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于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边@是一個不通暢的句子。其中“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是個動賓關系的短語,但是它充當了“對于”這個介詞后面的賓語,也充當了“妥善保管”的邏輯賓語,這是講不通的。如果把“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這個動賓關系的短語,改為存在限定和被限定關系的短語,就解決問題了;這個存在限定和被限定關系的短語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被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這樣,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一款第一句就變?yōu)椋骸肮矙C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被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這與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在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上就一致了。第三款的規(guī)定是:“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后,對被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沒收,上繳國庫?!?/p>

        某些表述不嚴密

        刑法中某些表述并不嚴密。例如,刑法第九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中的私人財產(chǎn),以公共財產(chǎn)論?!痹谶@個規(guī)定中,“機關”前面有“國家”限定,“公司”前面有“國有”限定,“團體”前面有“人民”限定,第二次出現(xiàn)的“企業(yè)”前面有“集體”限定,然而第一次出現(xiàn)的“企業(yè)”前面則沒有限定。實際上,這個“沒有限定”的“企業(yè)”也是有限定的,它是同排在自己前面的“國有公司”緊密連在一起的,也就是“國有企業(yè)”;但是,在所有的主體名稱都被頓號隔開的情況下,“國有”二字是不能省略的,也是無法“借用”的。所以,第九十一條第二款中“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和人民團體”這個表述是不嚴密的,需要修改為“國家機關、國有公司、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和人民團體”。這樣的問題或類似的問題在刑法中還很多,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再來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兩個例子: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jù),重調(diào)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jù)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jù)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這條規(guī)定不嚴密的地方很多。該條規(guī)定第一句強調(diào)要“重證據(jù)”,“不輕信口供”,這就將口供排除在“證據(jù)”之外了;其實按照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證據(jù)就包括“被告人供述”在內(nèi)。該條第二句第一個分句又強調(diào)“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jù)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在“被告人供述”之后使用了“其他證據(jù)”的提法,這就將“被告人供述”納入了“證據(jù)”的范圍。接著,該條第二句第二個分句說:“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jù)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边@在事實上又將“被告人供述”排除在“證據(jù)”范圍之外了。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詢問證人,應當告知他應當如實地提供證據(jù)、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要負的法律責任?!痹谶@個規(guī)定中,將“證人證言”同“證據(jù)”并列起來了,實際上就把“證人證言”排除在“證據(jù)”范圍之外了。按照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證人證言”是“證據(jù)”的一種。這里的問題同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的問題有相同或者相似之處。

        某些指代不明確

        刑法中某些指代并不明確。例如,刑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境內(nèi)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資助境內(nèi)組織或者個人實施本章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之罪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边@條規(guī)定開始先講到“境內(nèi)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資助境內(nèi)組織或者個人”,其中主語是“境內(nèi)外機構、組織或者個人”,賓語是“境內(nèi)組織或者個人”,它們之間是“資助”和“被資助”的關系;這條規(guī)定隨后又講到“實施”某些犯罪,而這個“實施”的邏輯主語是前面那個短句中的邏輯賓語。這些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復雜的邏輯關系。進而,這條規(guī)定提到對于“直接責任人員”的量刑問題。但是,這里說的“直接責任人員”,是就“資助”的邏輯主語來說的,還是就“實施”的邏輯主語來說的?或者二者都包括在內(nèi)?所有這些,都不是很明確。與此不同的是,刑法第一百零六條規(guī)定:“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條、第一百零四條、第一百零五條規(guī)定之罪的,依照各該條的規(guī)定從重處罰?!边@個表述就很明確,被處罰者是對外勾結并實施犯罪者,而不是“境外機構、組織、個人”。

        某些語言不簡潔或不整齊

        先來分析語言不簡潔的幾個例子: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第十八條第三款、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第二十九條第二款,使用了“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些簡潔的表述,也就是說,“處罰”一詞在各自的規(guī)定中只出現(xiàn)了一次;但是,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第二十八條則使用了“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這樣的煩瑣的表述,也就是說,“處罰”一詞在各自的規(guī)定中都出現(xiàn)了二次,這是不簡潔的。

        刑法第五十四條也有不夠簡潔的地方。該條內(nèi)容如下:“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痹谒信e的四項權利中,第二項的表述中既講了“自由”又講了“權利”,這就出現(xiàn)了交織和重復。實際上第二項可以簡化為“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權利”或者“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這樣就簡潔了,否則就存在語病。這從現(xiàn)行憲法的有關內(nèi)容可以得到驗證。憲法第二章的標題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睒祟}中講的“權利”,而第三十五條出現(xiàn)“自由”字樣的同時沒有再出現(xiàn)“權利”字樣。

        現(xiàn)在看看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第六十條、第二百一十四條,使用了“發(fā)生社會危險性”、“有社會危險性”這樣的提法。實際上,這樣表述不夠簡潔,可以將“性”字去掉,直接說成“發(fā)生社會危險”、“有社會危險”就行了。這可以從1998年9月2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得到證明。該解釋第六十六條、第七十七條都有“發(fā)生社會危險”的提法,而沒有說成“發(fā)生社會危險性”。

        再來分析語言不整齊的例子: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逃避海關監(jiān)管將境外固體廢物、液態(tài)廢物和氣態(tài)廢物運輸進境,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边@里提到的“固體廢物、液態(tài)廢物和氣態(tài)廢物”在語言上就不夠整齊。固、液、氣是物質(zhì)得以存在的三種形態(tài),可以統(tǒng)一說成“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或者“固體、液體、氣體”,如果相互攙雜,就顯得不整齊。

        某些內(nèi)容前后不一致

        刑法中某些內(nèi)容前后不一致。例如,刑法第四百零三條規(guī)定:“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對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條件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或者股票、債券發(fā)行、上市申請,予以批準或者登記,致使公共財產(chǎn)、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上級部門強令登記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前款行為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依照前款的規(guī)定處罰。”上述第一款規(guī)定的主語是“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謂語是“予以批準或者登記”,涉及到“批準”、“登記”兩個詞語,而且是“批準或者登記”,需要二者擇其一。但是,第二款卻只提到“登記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并沒有涉及到“批準”,并且又泛泛地說“實施前款行為”,這就使得與前款即第一款無法完全一致起來。

        再來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幾個例子: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并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馗嫒巳绻环?,可以申請復議。”該條規(guī)定在開始講到“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四種情況,相應地必然有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自首人四種人;但是,該條規(guī)定后來只講到“控告人”,要求“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這同前面的內(nèi)容不一致,存在著矛盾。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和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之間也存在著矛盾。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边@就指明了搜查的兩點:第一,搜查需要出示搜查證;第二,搜查證的出示對象是被搜查人。但是,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又規(guī)定:“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在場?!边@就使得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這個環(huán)節(jié)可能遇到困難,因為按照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被搜查人可能不在搜查現(xiàn)場。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規(guī)定:“偵查人員對于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尸體應當進行勘驗或者檢查。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勘驗、檢查?!痹撘?guī)定第一句講到“勘驗或者檢查”,“勘驗”與“檢查”之間用的是“或者”,這就是說,二者居其一;但是,該規(guī)定第二句又講到“勘驗、檢查”,“勘驗”與“檢查”之間用的是頓號,這就意味著二者是并存的關系,哪個都不能舍棄了,這與前面的意思顯然是不一致的。刑事訴訟法中還有其他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情況。例如,第一百一十三條規(guī)定:“搜查的情況應當寫成筆錄,由偵查人員和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蓋章,應當在筆錄上注明?!鼻懊嬷v“簽名或者蓋章”,后面講“簽名、蓋章”,前后不一致。第二百一十八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執(zhí)行期滿,應當由執(zhí)行機關通知本人,并向有關群眾公開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復政治權利?!鼻懊嬷v“被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后面說“解除管制或者恢復政治權利”,前后也不一致。

        某些概念界定不科學

        刑法第十章第四百五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本章所稱戰(zhàn)時,是指國家宣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部隊受領作戰(zhàn)任務或者遭敵突然襲擊時。”這是對“戰(zhàn)時”這個概念的界定。但是,這個界定是存在問題的。在這個界定中,列舉了三種情況。據(jù)此,可以說這里所講的“戰(zhàn)時”的三種情況分別是:國家宣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時,部隊受領作戰(zhàn)任務時,遭敵突然襲擊時。后兩種情況姑且不論,只來分析第一種情況“國家宣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時”。我們知道,“國家宣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這只需要很短的時間,甚至剎那間就完成了,而不可能沒完沒了地宣布。“國家宣布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時”,可以理解為一個“點”;而戰(zhàn)時一般說來具有持續(xù)性,構成一個時間“段”。所以,第四百五十一條第一款對“戰(zhàn)時”的界定是存在問題的,因而是不科學的。

        某些標點使用不正確

        先來看標點使用不正確的例子: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條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的領導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tǒng)計法行為的會計、統(tǒng)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情節(jié)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逼渲械摹耙婪男新氊?、抵制違反會計法、統(tǒng)計法行為”就存在標點符號問題?!皶嫹?、統(tǒng)計法”相并列,它們構成一個層次;“依法履行職責”與“抵制違反會計法、統(tǒng)計法行為”相并列,它們構成又一個層次,這個層次要高于“會計法、統(tǒng)計法”構成的層次。在“會計法、統(tǒng)計法”構成的較低層次內(nèi)的詞語并列中,使用了頓號;在較低層次基礎上產(chǎn)生的較高層次內(nèi)的詞語并列中,使用的標點就應該不再是頓號而是逗號了,也就是說,“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tǒng)計法行為”需要修改為“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統(tǒng)計法行為”。

        刑法第一百六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yè)債券募集辦法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nèi)容,發(fā)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yè)債券,數(shù)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罰金。”這里的“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yè)債券募集辦法”也存在標點使用不正確問題,需要修改為“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yè)債券募集辦法”,其道理與第二百五十五條的例子類似。類似的情況在刑法中還可以舉出一些,這里不再說了。

        在刑事訴訟法中,也有一些標點使用不正確的例子。例如:第一百三十二條中的“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四項、第五項規(guī)定”,需要改為“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四項、第五項規(guī)定”;第一百七十七條中的“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證據(jù)、法庭辯論”,需要改為“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證據(jù),法庭辯論”;第一百八十七條中的“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需要改為“訊問被告人,聽取其他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這些標點符號的問題,與刑法中某些標點使用不正確的問題相同或相似。

        再來看標點使用不到位的例子: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五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痹谶@兩句話中,一些地方?jīng)]有使用標點符號,連成一片,不利于閱讀和理解。對此,可以修改如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p>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第五項規(guī)定是:“‘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在這個規(guī)定中,逗號在三個地方使用不到位,并且是三種不同的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在“訴訟代理人”這個用語寫出后,需要停頓一下,點個逗號;第二種情形是:由于“訴訟代理人”解釋中的三類主體的表述都很長,不同類別主體表述之間需要點逗號而不是頓號,這就需要將第一類主體和第二類主體之間的頓號改為逗號;第三種情形是:由于“訴訟代理人”解釋中的三類主體的表述都很長,不同類別主體表述之間最好不再用連接詞,而改用逗號,這就需要將第二類主體和第三類主體之間的“和”字改為逗號。這樣,整個句子就變?yōu)椋骸啊V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當然,如果在第三類主體表述前再加“以及”兩個字,整句話的表達就會變得更好一些。那末,整句話就進一步變?yōu)椋骸啊V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以及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總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我們需要不斷地完善它們,使之更好地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Z].法律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Z].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Z].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4]中外憲法選編[Z].人民出版社,1982.

        [5]鄧小平年譜(1975—1997)[C].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劉鳳剛

        猜你喜歡
        刑事訴訟法刑法問題
        過度刑法化的傾向及其糾正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02
        我國古代法律文化對現(xiàn)代刑事訴訟法觀的啟示
        修正案方式:《刑事訴訟法》新修改的現(xiàn)實途徑
        中國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0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2015年年會綜述
        中國司法(2016年1期)2016-08-23 11:56:30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刑法適用與刑法教義學的向度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7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
        釋疑刑法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40
        刑法類推解釋禁止之證立
        法律方法(2013年1期)2013-10-27 02:27:48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免费av在线视频播放|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亚洲av激情一区二区|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91 | 玩弄少妇高潮ⅹxxxyw|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人妻av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综合色婷婷|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第一九区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app|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有码中文字幕1| 在线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亚洲另类精品无码专区|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无码色戒 |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国产精品98视频全部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天堂中文官网8在线|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国产在线91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无码毛片 |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欧美| 国产午夜三级精品久久久|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亚洲黄色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小视频| 极品嫩模大尺度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