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儒文
熊希齡是清末民初的“政壇”新星和理財能手。他出任袁世凱北洋政府的國務總理,坐上國務院的第一把交椅,這是他從政歷程的巔峰,同時也是他一生最受人指責和詬病的地方。
從入主國務院的那一天起,熊希齡便注定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袁世凱之所以讓他組閣,并非真正看中他的雄才大略,而是想利用他和進步黨幫自己“正位”,做正式大總統(tǒng),然后解散國民黨,進而搞垮國會,為復辟帝制鋪平道路,以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一
趙秉均因宋教仁案而辭職,國民黨“二次革命”在湖口失敗后,在袁世凱的心目中,徐世昌無疑是最滿意?最合適的國務總理人選。但是,他知道此時想要延攬頭童齒壑的舊官僚組閣,國會是斷然不會通過的,一切藤蔓必須先有人鏟除干凈,徐世昌才能出山,自己的皇帝夢也才能夠圓滿。
而國民黨雖已被袁世凱打倒,但要登上皇帝的寶座,依然還有很多障礙,如國會?憲法起草委員會及大批議員,特別是國民黨議員,若不趁此時掃除干凈,那么他的黃粱美夢根本就無法實現(xiàn)。
讓誰來為自己復辟帝制掃清道路呢?袁世凱未向國會提出國務總理人選以前,曾屢次致電張謇,請其來京組閣,張謇婉辭不來。袁世凱不斷敦促,張謇不得已,乃推薦熊希齡代之。因為張謇深知熊希齡在唐紹儀的內(nèi)閣任財政總長時,曾為袁世凱辦理過借款,頗為袁世凱賞識。
在張謇與熊希齡二人當中選擇,袁世凱認為熊希齡更合適,更容易得到國會的通過。在袁世凱眼中,熊希齡與普通官僚不同,他辦事認真負責,有傻干的精神,與各黨派特別是進步黨有很深的淵源關系,正好可以利用,借其以黨殺黨,可減少各界的反響。
于是,袁世凱三番五次電邀熊希齡從熱河來京組閣。
熊希齡在唐紹儀的內(nèi)閣任財政總長時,就已經(jīng)吃過袁世凱的不少苦頭,因此回絕說:“希齡自省菲才,辦理一部分之政治,尚恐不及,國務責重,絕不敢冒昧擔任?!彼辉購娬{(diào):“臨時政府為日無幾,仍以靜鎮(zhèn)為主,正式政府成立,能勝其任者,應以張謇為最適宜。”
袁世凱生怕熊希齡不來,一再電催熊希齡。
熊希齡被逼無奈,只好答應6月20日左右來京相商,同時又以熱河軍情吃緊為借口,拖延不動。
袁世凱毫不放松,6月19日再次電催熊希齡:“國是未定,諸待商籌,切盼早日來京,幸匆濡滯。至邊務吃緊,但期將士用命,執(zhí)事到京后,仍可擘畫?!?/p>
熊希齡被逼急了,只得以辭職相威脅。他給袁世凱回電云:“今以浮暴之徒,造成一寡廉鮮恥世界,雖孔子復生,無補今世。希齡擬俟蒙邊少定,即歸營實業(yè),不復與聞政事。幸公致此世于郅治,某亦得享共和幸福?!?/p>
袁世凱依然窮追不舍。7月1日,他再致電熊希齡:“東海不至,南通倦勤,眾望所歸,非君莫屬。所以然者,正欲使君子道長,以挽寡廉鮮恥之風。”同時,還假惺惺地說:“執(zhí)事既望鄙人速致共和,而袖手旁觀,于心何忍?若賢者伏匿,瓦釜雷鳴,何處桃源可容公等?若中央無人主持,根本先覆,遑言蒙邊。鄙人孤立無助,只得先自歸田耳。”末了,他還一再表示:“既不慨允組織,仍望來京面商,一言而決,勿再遲疑?!?/p>
熊希齡收到袁世凱的這份電報后,感到更為惶悚。袁世凱的話已講到這個份上,他覺得不去北京不行了,于是決定于7月20日啟程入京。但他一再表示,堅決不能出任國務總理一職。
他給袁世凱回電說:“希望愿以超然派擔任調(diào)處于各黨之間,共商贊于鈞座之組織完善政府,事畢仍回熱河供職,以遂初志,而固邊防,務乞鈞座俯鑒愚忱,不強所難。”
袁世凱見熊希齡已答應入都,一方面慷慨承諾說:“到京后之去留,盡有余地,絕不強以所難?!币环矫鎱s不征求熊希齡的意見,向國會提議讓熊希齡擔任國務總理。
眾議院于7月23日對熊希齡任國務總理一事進行投票表決,以多數(shù)票同意而通過。7月30日,參議院最后投票表決,熊希齡以126票贊成?72票反對?4票棄權(quán),獲得通過。
袁世凱就是想以既成事實強迫熊希齡接受國務總理一職。參?眾兩院投票表決通過后,他才電告熊希齡。
熊希齡在震驚之余,還是一再力辭不就。
但是,袁世凱根本不顧熊希齡的一再拒絕,在7月31日這天,決然任命熊希齡為國務總理。
同時,為了進一步迫熊希齡就范,在國會選舉熊希齡為國務總理后,袁世凱即派人跟熊希齡交涉,說在清理熱河行宮古物時,熊希齡有“侵盜嫌疑”,如今有把柄落在總統(tǒng)手里,如果熊希齡“不就總理之職,即是看不起總統(tǒng)”。
熊希齡是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熱河都統(tǒng)。熱河是前清皇帝的行宮,宮里陳設有許多清室古物。他到熱河赴任時,因正值庫侖蒙匪叛亂,邊務吃緊,所以他來不及向袁世凱和國務院報告批準,即擅自將都統(tǒng)舊署辟為兵營,將熱河行宮辟為都統(tǒng)公署,搬到里面居住。
他見宮里不少房屋倒塌,所藏古物圖籍日炙雨淋,損壞嚴重,于心不忍,于是便援照都統(tǒng)到任清查各物的舊例,頒發(fā)了13條清理辦法,編制了各種清理表格,委任了兩名清理員,會同宮里的苑丞,費數(shù)月之功,分門別類,將行宮古物徹底清查完畢。
在清理行宮古物的過程中,毅軍將領姜桂題因剿匪來熱河,熊希齡認為他“有功邊事”,擬呈請?zhí)亟o勛章,以旌其勞。但姜桂題卻向熊希齡示意,想要清帝的紀念品。于是,熊希齡“即檢康熙?乾隆御筆聯(lián)扇各一贈之,并報國務院轉(zhuǎn)呈立案”。
熊希齡本人對于古玩完全是個門外漢,既無賞鑒知識,亦無收藏雅興,但行宮的看守官員卻多次告知他如需要何種玩物,可以吩咐照辦。熊希齡知道,如不收取數(shù)件,看守官員必不安心,所以他收取了若干件沒有多少價值的物品。
誰知袁世凱派往熱河監(jiān)視熊希齡的人,卻將這兩件事以正式公文,添枝加葉,開一清單,呈報袁世凱,作為所謂的“把柄”,以此要挾和脅迫熊希齡。
直到這時,熊希齡才明白中了袁世凱的圈套,掉進了他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他只好自認倒霉,應允就職,但要求張謇?梁啟超?汪大燮必須同時入閣。
袁世凱立刻應允。
在袁世凱的多方脅迫和梁啟超等進步黨人的一再勸說下,熊希齡才勉強出任國務總理。
1913年8月18日,熊希齡從熱河啟程入京,26日到國務院宣誓就職,28日接手治事后,即赴參?眾兩院發(fā)表施政演說。
誰知,他的惡運從此便接踵而至。
二
熊希齡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抱負的人,既然受命組閣,就想把自己的內(nèi)閣組成有第一流經(jīng)驗與第一流人才的內(nèi)閣,以施展自己平生的理想抱負。
他想延攬張謇?梁啟超?汪大燮?楊度?鄭孝胥?張元濟等一流人才入閣,但袁世凱開給他的閣員名單卻只有司法?教育?農(nóng)商三個冷曹可供選擇,其它的如陸軍?海軍?財政?交通等熱曹則捂著不放。并且在他未到京之前,袁世凱已擬任周自齊為財政總長?孫寶琦為外交總長。
熊希齡無奈,想請梁啟超主管司法,張謇主管農(nóng)商,汪大燮或楊度主管教育。但是,楊度欲得的是交通總長或同成路督辦,見老友熊希齡以“冷豬肉"相酬,遂以“幫忙不幫閑”為由斷然拒絕;梁啟超則非主管財政不入閣;張謇?汪大燮亦以梁啟超不入為由而不入。
熊希齡急了,只好托老友趙鳳昌去找鄭孝胥和張元濟兩人出山救駕,但也遭到了拒絕。
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第一流經(jīng)驗和第一流人才內(nèi)閣勢將小產(chǎn),熊希齡沒有好氣地對一再慫恿他出任國務總理的梁啟超說:“屢次皆公促我來,囑我犧牲,我既犧牲,而公乃自潔,足見熊希齡三字不抵梁啟超名字之尊。”
他還將了梁啟超一軍:“以公既不出,則張季直?汪伯棠皆牽連不出,熊內(nèi)閣勢將小產(chǎn)。此時進步黨將持何等態(tài)度?又如公等均不出,熊內(nèi)閣純以官僚組織成之,輿論必不滿意,此時進步黨又將持何等態(tài)度?故為進步黨計,公亦不可不出?!?/p>
經(jīng)熊希齡這么一激,梁啟超有點坐不住了,答應主管司法。
其實,袁世凱看到熊希齡的內(nèi)閣一時難產(chǎn),生怕熊希齡因此掛冠而去,讓煮熟的鴨子飛了,所以比熊希齡還著急,同時不得不做出讓步,允許熊希齡自兼財政總長。
9月8日下午,眾議院開會表決通過孫寶琦為外交總長,朱啟鈐為內(nèi)務總長,梁啟超為司法總長,汪大燮為教育總長,張謇為農(nóng)商總長,周自齊為交通總長;財政總長由熊希齡自兼;陸軍總長段祺瑞?海軍總長劉冠雄留任。
9月11日下午,熊希齡的內(nèi)閣正式成立了。9位內(nèi)閣成員中,進步黨占了4人,北洋派占了5人。
9月14日,熊希齡對外正式發(fā)表《就任國務總理布告》。同時,熊希齡還率領全體閣員出席了國會,對外宣布了他的8條施政方針:
(一)關于內(nèi)政,主張實行軍民分治,廢省存道和減政主義,推行文官任免執(zhí)行令制度;
(二)關于外交,主張親仁善鄰,遠交近親,迅速解決蒙古問題;
(三)關于財政,主張治標與治本相結(jié)合,努力控制預算,節(jié)減冗費,改正稅制,整頓金融和改良國庫;
(四)關于軍事,主張將全國分為9大軍區(qū),將常備軍減為20個師,將軍隊分為國防軍和警察兩種;
(五)關于實業(yè),主張對棉?鐵?絲?茶?糖等幼稚產(chǎn)業(yè)實行保護主義,對普通礦業(yè)實行開放主義,大力改良農(nóng)業(yè),普及農(nóng)業(yè)銀行,興修水利;
(六)關于交通,主張通盤籌劃,改良擴張鐵路?航?郵?電四政;
(七)關于教育,主張國民教育要以培養(yǎng)師范為先,人才教育要以注重實業(yè)為主,城鎮(zhèn)自治事業(yè)要集中于教育;
(八)關于司法,主張改良整頓已立之法,收回領事裁判權(quán)。
9月27日,熊希齡在參?眾兩院議員暨各黨代表茶話會上發(fā)表演說,進一步提出要組織責任內(nèi)閣,劃清國務院與總統(tǒng)府的權(quán)限,努力把中華民國建成一個法制國家。
另外,在沒有對外公開的《政府大政方針宣言》副本里,熊希齡大膽提出了統(tǒng)一中央財政?開放實業(yè)發(fā)展經(jīng)濟的主張。
熊希齡內(nèi)閣是民國初年破天荒的第一個有政策?有陣容的內(nèi)閣,這是它比前四期內(nèi)閣更為受人關注的地方,也是它后來失敗的關鍵所在。
這些被熊希齡視為內(nèi)閣命脈的大政方針,在蓄謀推行封建軍閥專制統(tǒng)治和擴張官僚資本主義經(jīng)濟勢力的袁大總統(tǒng)那里,卻四處碰壁。
盡管袁世凱表面上一再宣稱,對熊之內(nèi)閣“絕不掣肘”,但在暗地里卻把這些大政方針看作是“書生之理想”,嗤之以鼻。特別是對劃清國務院與總統(tǒng)府的權(quán)限和統(tǒng)一中央財政這兩條,盡管熊希齡多次向袁世凱建議,以后國務院的各項要政,勿須由總統(tǒng)府“代辦”,可交由責任內(nèi)閣直接辦理。但結(jié)果卻是,各省的重要文電,照樣只呈總統(tǒng)府,不呈國務院??偨y(tǒng)府對于各方的指令,照樣只署“奉諭特達,公府秘書廳”,根本就不把國務院放在眼里。
盡管熊希齡多次強調(diào)要統(tǒng)一中央財政,但袁世凱照樣將交通和交通銀行視為禁臠,根本就不讓國務院染指,政府只能靠外債度日。
其他各項施政計劃諸如廢省存道?軍民分治?改正稅制?減費裁軍?改良實業(yè)等等,一方面也因袁世凱的多方掣肘和北洋軍閥的阻撓破壞;一方面也因熊希齡執(zhí)政時間較短,根本來不及實施,因而也成了畫中之餅,沒有一項能夠?qū)崿F(xiàn)。
三
其實,熊希齡組閣的難產(chǎn)和施政方針的受阻,只是袁世凱親自導演的這出大戲的開場鑼,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頭。
熊希齡一直被蒙在鼓里,其實進步黨組閣,是以立即進行總統(tǒng)選舉為交換條件的。
自從當選為臨時大總統(tǒng)后,袁世凱對正式大總統(tǒng)之職更是騷癢難熬。熊希齡內(nèi)閣正式成立后,袁世凱立即加快了總統(tǒng)選舉的步伐,他派人到天津慫恿被拘禁的褚輔成等8名議員,聯(lián)名寫信致參?眾兩院,主張速選總統(tǒng)。
1913年10月6日,總統(tǒng)大選在眾議院舉行。作賊心虛的袁世凱竟派了3000多名軍警,唆使近3萬人的所謂公民團圍困會場,脅迫選舉。他滿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到四分之三以上的選票,從而合法當選,但是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
第一次選舉,實到議員759人,袁世凱僅得471票?黎元洪得151票,都不到法定人數(shù)的四分之三,選舉無效。
第二次選舉,袁?黎票數(shù)仍均不到四分之三,但以他們二人決選。
第三次選舉,在場議員只剩703人,袁世凱得507票?黎元洪得196票,袁世凱才以不到四分之三的得票勉強當選。雖然嘍羅們歡呼雀躍,大呼萬歲,但場下卻掌聲寥寥。
第二天選舉副總統(tǒng)時,并沒有軍警和公民團包圍,實到議員719人,黎元洪卻以611票當選,遠遠超過法定的四分之三以上的選票,全場鼓掌祝賀。
相形之下,袁世凱更顯得無比難堪。
袁世凱認為,自己沒有以四分之三以上的得票合法當選,是國民黨的議員從中作梗,特別是他以軍警?公民團圍困國會,脅迫選舉,得不償失,貽笑中外,因而更加堅定了解散國民黨和國會的決心。
當上中華民國的正式大總統(tǒng)后,國民黨和國會在袁世凱的眼里已如一堆垃圾,一點利用的價值都沒有了。
過去他要留著國會選舉總統(tǒng),所以暫時還不能解散國會,又要留著國民黨以維持國會議員的法定人數(shù),所以不敢解散國民黨?,F(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當上大總統(tǒng)了,留著這兩堆“垃圾”只能成為他推行總統(tǒng)制和帝制的障礙。
10月25日,袁世凱通電各省軍民兩長官,借口國民黨搗亂及《憲法》草案不適合國情,限他們5天內(nèi)呈復意見。
各省回電,有的痛罵國民黨,有的主張解散國會。張勛更是認為“憲法草案乖謬絕倫”,主張“誅鋤叛逆”。姜桂題則痛罵議員為“新進少年,國民公敵”,主張“取消黨會,掃除機關”。
然而,狡猾奸詐的袁世凱卻不想自己背上解散國民黨和國會的歷史罵名。熊希齡和梁啟超等進步黨人不是一直嚷著要組織責任內(nèi)閣和劃清國務院與總統(tǒng)府的權(quán)限嗎?不如干脆讓熊希齡的責任內(nèi)閣去承擔掃除“垃圾”的責任,讓國務院去行使這項職權(quán),讓進步黨去打擊國民黨,以黨殺黨,這樣就可以讓熊希齡和進步黨替他背黑鍋,自己便可以推得一干二凈。
袁世凱不禁為自己的狠招暗暗叫起好來。
當然,他也知道,要讓熊希齡“心甘情愿”地幫他去完成這個任務并不容易。他最喜歡用有弱點的人,只要有把柄落在他手上,就不怕對方不肯就范!于是,袁世凱便將事先精心羅織好的所謂“熊希齡熱河行宮盜寶案”作為把柄,再次拿出來對熊希齡進行要挾。
袁世凱罪惡的雙手已經(jīng)伸來,熊希齡卻還沉睡在夢里。
11月3日早上,國務院原秘書長張國淦去總統(tǒng)府,路過秘書廳時,看見一間小辦公室里有位書記正在謄寫命令稿,便走過去看。發(fā)現(xiàn)竟是解散國民黨?追繳國民黨議員證書和徽章的命令,不禁大吃一驚,與他素識的書記見狀忙說:“此件秘密,萬勿泄露?!?/p>
張國淦立即趕往國務院,悄悄問熊希齡:“聞國會即將解散,于意之何?”
熊希齡說:“總統(tǒng)未曾提過,料想不至如是?!?/p>
正談話間,總統(tǒng)府電話通知熊希齡,說大總統(tǒng)約總理過去議事。熊希齡剛到,即有外國公使來謁袁世凱(應系袁世凱預先設定的)。于是袁世凱便先會見外賓,讓熊希齡暫時到他的辦公室內(nèi)稍候。
熊希齡入內(nèi)室,并無一人,只見袁世凱辦公桌上放著“許世英查報避暑山莊盜寶案卷”,顯然是預先擺好的。熊希齡悄悄地略加窺探,知其關系自身,面色蒼白,神態(tài)極為不安。
外國公使走后,袁世凱立即傳熊希齡到外室談話。見熊希齡神態(tài)不安,面色蒼白,便以關懷的口吻說:“秉三,你昨晚別是因公事忙沒有睡好覺吧?不然,為什么臉色這樣不好看,精神很疲憊呢?”
熊希齡婉言謝過,袁世凱假裝嚴詞厲色地說道:“國事不好向前推進,都因國民黨凡事故意刁難掣肘,真令人心痛。我國現(xiàn)在是責任內(nèi)閣制,如不將國民黨這個障礙鏟除,內(nèi)閣既不能順利執(zhí)行職責,總統(tǒng)的權(quán)力也就不能行使了。根據(jù)目前的形勢,我們要把國家治好,非立即解散國民黨不可,必須取消國民黨籍議員的資格。我的意見如此,秉三,你看怎樣?”
文史春秋200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