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結束后,有位女士問本杰明·富蘭克林:“我們是共和國還是君主國?”“共和國?”富蘭克林回答,“如果你能維持的話?”可見國父們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未來并不樂觀,當時存在的共和國屈指可數(shù),大多小國寡民且相隔遙遠?國父們的悲觀并非源于歷史,而是他們對人性的了解?共和國得以維系需要一個盡責的政府和開明的社會?220年后的今天,美國公立學校中38%的四年級學生無法達到基本識字水平;4700萬美國人沒有醫(yī)療保險;政府在卡特里納颶風面前不堪一擊;以及一場令人無法理解并似乎無法終結的伊拉克戰(zhàn)爭?
目前,美國民眾對民主和政府的信心指數(shù)跌至谷底,但志愿者的比例卻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高的?政治分析人士對此大惑不解?答案很簡單:美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認為政府失職,因此他們自己需要采取行動?美國人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2006年,超過6100萬美國人志愿服務81億小時,志愿率比1989年提高6%?27%的美國人在市民生活中無私奉獻?下一屆美國總統(tǒng)可以考慮把“志愿服務”作為美國文化的永久部分?
(《時代》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