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敏
世間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做起來越順當。第一位發(fā)現(xiàn)這個道理的,據(jù)說是哥倫布。
1485年5月,哥倫布宣布要去東方,人們都譏笑他。當時的人認為,從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五百海里就會掉進無盡的深淵,到達富庶的東方是絕對不可能的。結(jié)果,他做到了,從東方帶回了黃金、瑪瑙、毛皮、香料,那些人眼巴巴看著,說不出話。
這個道理,在哥倫布死后就被人遺忘了。直至五百年后,在華爾街上,才被一位名叫巴菲特的美國人發(fā)現(xiàn)。1973年,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認為曼圖阿農(nóng)場的股票能夠復蘇,有人甚至認為,曼圖阿不出三個月就會宣告破產(chǎn)。然而,巴菲特不這樣看,他認為,越是在人們對某一支股票失去信心的時候,這支股票越可能是一處大金礦。果然,在他以15美分的價格買入一萬股后,不到五年就賺了4700萬美元。眾所周知,現(xiàn)在他已是僅排在比爾·蓋茨之后的大富翁了。
前不久,一名7歲的法國小男孩創(chuàng)辦了一個專門提供玩具信息的網(wǎng)站。起初,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里,沒有一家同類公司與之為敵,也沒有哪個行業(yè)組織來找他簽訂行業(yè)約束條款。他們認為,那個網(wǎng)站只是一個小孩子的游戲,成不了什么氣候。誰知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這個小男孩不僅把網(wǎng)站做大了,而且他在只有10歲時就通過廣告收入,成了法國最年輕的百萬富翁。
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一般都沒有競爭對手,第一個去做的人正好可以乘虛而入。另外,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難、甚至是難以想象的事。因為太難,所以畏難;因為畏難,所以根本不去問津;不但自己不去問津,也認為別人不會去做。但是,世上大業(yè),都是在別人認為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的。在人類一步步從過去走向未來的過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還沒有出現(xiàn)。
(摘自《海峽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