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文
1.以德抱怨
原旬: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
——《論語·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后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呢。子日:“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yǎng)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墒乾F(xiàn)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
孔老宗師的這句話為什么會被別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萬千民眾成為“以德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
2.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
不丈夫。
——民間諺語聯(lián)對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絕對是中國眾多以訛傳訛的話中最搞笑的一個例子之一。
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個很好的句子,里邊充分運用了對仗,一個陽剛有力、胸懷坦蕩的男人形象躍然于紙上??上趧尤嗣窨诳谙鄠鞯倪@句話,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變了個味。為什么呢?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lián)式的諺語里,“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別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干,便發(fā)揮他們的專長自作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經(jīng)過千年的以訛傳訛,竟成了“無毒不丈夫”這句現(xiàn)在我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
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論語·陽貨》
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現(xiàn)在變成了女權精英批判者們?nèi)浩鸲ブ慕^好靶子。其實,這真的弄錯了。
孔子當初是在怎樣一種環(huán)境下說出這句話的呢?這話又是對誰說的?在《史記·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在此之前的衛(wèi)國之行,孔子“居衛(wèi)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鬃釉唬骸嵛匆姾玫氯绾蒙咭?。于是丑之,去衛(wèi)。”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老先生受衛(wèi)國國君的邀請,來到衛(wèi)國參觀學習休養(yǎng),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而已,尤其是那個衛(wèi)靈公的老婆??桌舷壬莻€郁悶啊,你衛(wèi)靈公到底是喜歡德才多些,還是喜歡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個重要?孔子收拾行李就離開衛(wèi)國后,感慨道:“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p>
這后一句話怎么解釋呢?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后富的女人和沒什么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她們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作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總之是非常麻煩。
那么是誰誤傳了這句話呢?是西漢時的一位“大儒”董仲舒,借孔子的一句話斷章取義,給廣大的婦女頭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鎖??纯催@家伙在《基義》一書里提出的“三綱”:“君臣父子夫妻之義,皆與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边@三綱五常,束縛了中國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
4,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
忘于江湖。
——《莊子·大宗師》
在《大宗師》篇中,莊子給我們講了這么一個小故事:“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口句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說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洼,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濕氣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我們口口聲聲說的“江湖”就是這么來的,沒想到吧?相濡以沫,多美的情景,相濡以沫,多好的一個榜樣啊,只是沒曾想,既然需要相濡以沫才能支撐,為什么不干脆灑脫地放手,去找各自的江湖呢?相濡以沫,這句話的全部意思,又有多少人知道是這樣的呢?
摘自《當代青年(青春派)》2007年第10期
編輯: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