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小潔
對特色小吃,人們大都喜歡品嘗,因為它們有獨特的風味。同樣,對于演講,人們也更喜歡那些別具特色,有獨特“風味”之作。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演講雖然觀點正確,材料翔實,語言也流暢,卻并不吸引聽眾,往往是臺上“慷慨激昂”,臺下“昏昏欲睡”。顯然,這樣的演講就像沒有加過調料的食品,淡而無味,可一旦加入些“調料”,上點“味”,就很可能變成一道風味獨具的“美味佳肴”, 令人回味無窮了。
上點“鮮”味
“鮮”,即“新穎、新奇、鮮活、獨特”。演講的“鮮”味,不單指材料的新穎,它可以是演講者立意的新穎或者選材角度的獨特,也可以是題目的別致、結構的新奇、語言的鮮活。
世界上很多非常聰明并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無法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受到了錯誤的教育,他們養(yǎng)成了勤勞的惡習。很多人都記得愛迪生說的那句話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并且被這句話誤導了一生。勤勤懇懇的奮斗,最終卻碌碌無為。其實,愛迪生是因為懶得去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編了這句話來誤導我們。
這是阿里巴巴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馬云先生精彩演講《愛迪生欺騙了世界》的開頭,演講的題目就很“抓”人,充滿懸念,開頭更是令人震驚,他簡直是在“顛覆”人們心中的經典,可以說,很多的人不但記得愛迪生說的那句話,而且是奉為“真理”的,可演講者竟敢如此“放言”,自然一下子就抓住了聽眾的注意力,每個人都想知道他如何能自圓其說。演講者列舉了大量的事實來“支撐”他的觀點,最后在結尾處點明:
懶不是傻懶,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懶的方法。要懶出風格,懶出境界!
這時聽眾恍然大悟,原來演講者打破思維定勢,另辟蹊徑,是為了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談論成功:成功需要多用心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傻干,蠻干。這樣一來,大家就由開頭的好奇、反對,變得心服口服了。應該說,演講者這樣獨出心裁,反彈琵琶,要比從正面告誡大家要多思考來得新奇、深刻得多,帶給每個人的震撼自然也就強烈得多了。
上點“辣”味
“辣”,即“尖銳、鮮明、潑辣”。演講的“辣”味,體現(xiàn)在演講者能夠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錯誤或苗頭,敢于尖銳、鮮明地提出,而且對問題的分析一語中的,切中要害,并能旗幟鮮明地告訴聽眾:自己提倡什么,反對什么。
從幾年前新疆臨產孕婦因沒錢而奔波六家醫(yī)院無人救助,到不久前北京民工妻子同樣因為沒錢在醫(yī)院收費處前產下孩子,從北京斥億元廣告費編造“孕育神話”的新興醫(yī)院,到上海披著“送子”畫皮卻坑你沒商量的長江醫(yī)院,從黑龍江哈爾濱、廣東深圳一北一南天價醫(yī)藥費的遙相呼應,到江門的新匯區(qū)醫(yī)院總數(shù)200名醫(yī)療人員中竟有140多人因吃回扣而被查處的駭人新聞,光怪陸離,林林總總,但有哪一個不是在“金錢”之樹上孳生的“惡之花”?
這是李志行的演講辭《不要讓銅臭腐蝕了我們的手術刀》中的一段。演講者以最真實、最典型的事例,揭露了令人觸目驚心的醫(yī)療腐敗事件,“哪一個不是在‘金錢之樹上孳生的‘惡之花?”一句有力的反問,就像“炸得響”的“辣味十足”的炸彈,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緊接著,演講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無疑暴露了現(xiàn)行體制的弊端”,在文章結尾處,演講者更是呼吁——“各位同行,在拿起手術刀之前,請一定要把自己的雙手洗凈,這樣,當我們拿起手術刀解剖別人病體的時候,我們的雙手才不會因為心虛而顫抖!”
顯然,這樣的演講,直指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群眾切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事例真實典型,有力地針砭社會之弊,聽眾怎能不愛聽呢?而且,這種意蘊豐富而又尖銳、鮮明的“辣”味語言,言辭如刀,問語驚人,更能旗幟鮮明地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并喚起大家對自身道德的深刻反思,對自己靈魂的有力拷問。
上點“趣”味
“趣”,即“有意思,有吸引力”,演講的“趣”味,并不單指演講者有聲語言的幽默詼諧,它也可以是態(tài)勢語言,包括眼神、表情、動作和姿態(tài)等方面的生動、形象、與眾不同,和對聲調、語氣獨特又恰如其分的把握。
以美術界為例,以前真正的海歸派,都是文化精英,包括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傅抱石……都致力于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現(xiàn)在的有些海歸派,不一樣了(重讀“不”,手指微搖),一回來就大呼小叫地要讓外國的東西進來,否定中華民族的文化,甚至不讓學生用毛筆。你怎么這么厲害?你不就是出了幾天國嘛,怎么不學學那些真正精英的海歸派呢!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用得著你來救嗎?靠批評家來捧,還說來成就中國文化。(做鬼臉)這是藝術嗎?這是嚇唬我們老百姓。(全場笑聲,鼓掌)
學術界也這樣。上了美術學院一年級,就留著長頭發(fā),留著小胡子,那個丑就甭提了?。ㄟ呑鍪謩?,邊做鬼臉)難怪有人說我們搞美術的,“遠看像個逃難的,近看像個要飯的,再看是個撿破爛的,仔細一看是美術學院的”。(全場大笑)
這是著名畫家韓美林在《沒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演講中的兩段話,他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尖銳犀利地批評了在學術界包括美術界存在的否定傳統(tǒng)、崇洋媚外、矯揉造作的不良風氣,而且在演講過程中,他恰當靈活地運用了得體的態(tài)勢語,并對聲調、語氣進行了獨特又恰如其分的處理,使演講精彩紛呈,妙趣橫生。
上點“情”味
“情”,即“感情、性情、情理”。演講的“情”味,并不簡單指演講要感情充沛,它還要求情感合乎情理,能自然流露出演講者的真“性情”?!扒楦惺茄葜v的生命線?!钡拇_,演講者在演講中必須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才可能調動聽眾的感情,但太夸張、太做作的情感卻會給人一種虛假、惺惺作態(tài)的感覺,很容易讓聽眾反感,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演講者的“情”還要合乎情理,能自然流露出演講者的真“性情”。加了這樣“情”味的演講,也才會真正有感動人心靈的力量。
在這里支教我很孤獨很寂寞,曾經有兩次在睡夢中醒來,淚水已經打濕了枕巾。每當我了解到我的同學都已經工作了,讀研究生了,在信中講述他們的美好生活,這時我總會熱淚盈眶。國慶節(jié)的時候,我的同學告訴我說,他要到杭州去看我的同學了,心里太高興了。此時,我的眼前又浮現(xiàn)出老同學淚眼相別時的情景,想到自己沒有人相伴,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每當這時候,我總是拿出我的相冊,一遍又一遍地看,和照片上的同學、朋友說幾句話,只有這時候我的心里才會舒坦些。
這是2004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徐本禹在母校華中農業(yè)大學作的演講。
本以為會聽到豪言壯語的同學們聽到他這發(fā)自內心充滿真情的話語后,驚呆了,許多人的眼淚奪眶而出。演講者的這番話并不激昂,甚至有些低調,卻帶給大家更多心靈上的感動??梢哉f,他演講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真實、真情、真誠,在于自然流露了演講者的真“性情”。他的演講沒有空泛、虛假、夸大了的情感,他用真誠樸實的言語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有感情,有人情味,有血有肉的“學長”,而不是一個高不可攀被神化了的“英雄”,這樣的演講自然極具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其實,在你的演講中,只要能因“材”施“料”,添加不同的“味道”,就能給大家獻上一道風味獨特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