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克
劉德華的瘋狂粉絲楊麗娟的行為,不能不說是中國某些“粉絲”族的一大悲劇,楊麗娟就是這些悲劇的代表人物。她的人生鬧劇,在追星族起了一個警示作用。類似楊麗娟的單相思,在生活里也不少見。本以為社會開放了,戀愛自由了,單相思應(yīng)該絕跡了,想不到,仍然“相思成災(zāi)”!
一、水性楊花的“念頭”
個案:小君在電話那頭,怯怯地問我:一年中變換3個單戀情人,是不是有點問題?從16歲開始,小君就開始“暗暗喜歡”身邊或遠(yuǎn)在天邊的男性偶像,這種被她稱為“水性楊花的思想”,比相思本身,更令她感到困惑不安,并有一種犯罪的感覺。
芳齡18的小君,現(xiàn)在最怕的東西,已不是蛇,而是“懷春”,可是,又偏偏不斷地喜歡“新人”。3年來,她已喜歡過10多個人了,只是每次都讓自己扮演“落花”的角色,“流水”要么無情,要么就根本不知。小君的父母均是商人,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迷戀言情小說,書里有那么多刻骨銘心生生死死的愛,令她向往不已。剛開始,小君是給一些偶像明星寫信,表達(dá)心中的無限柔情和癡情,可想而知,她不會收到任何回信的。
仔仔“無情”,那好,試試金城武,他原來也“無意”,再投石問路,問王力宏“情為何物”,可是,他仍然遙不可及……后來,就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身邊的學(xué)長與老師身上,小君自己制作了許多精美的明信片,可是最終沒有寄到他們手里,雖然信址寫對了,可是收卡人的名字,小君一律寫成自己。最后,大多數(shù)的信或卡都被退回來了,收信的和寄信的,都是小君,她覺得這美極了,讓心愛的信走了一圈回來,這是唯一看見的美麗。
這種寄信游戲,往往都經(jīng)歷這么三個階段:懷滿腔的悲情、癡情、寫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之后是投寄后充滿期望的等待,吃不香,睡不好;最后收到退回來的信,重溫那字字句句的纏綿與傷悲。問她為什么不直接把收件人姓名寫好,而故意寫錯為“小君”,這不是在騙自己嗎?小君說,如果寫給某個“戀人”,他不回信怎么辦?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寫上自己的名字,在“查無此人”后,那封浸透她心血的信能姍姍歸回自己手里,便成為她最大也是唯一的安慰。
周而復(fù)始這種“可笑”、“無意義”的單相思,小君自己很擔(dān)心,長期下去會不會“神經(jīng)出問題”。也有過男孩追求過她,可小君不為所動,她覺得有種“報仇”的快感,然后又一頭沉迷于自己的單相思的苦海之中。
分析:據(jù)英國心理學(xué)家弗梅斯特的研究,每年全世界的單戀者超過1億,但每次單戀的平均時間僅36天??磥恚【摹盎ㄐ摹?,不必太在意;不過相思成癮嚴(yán)重地說,則是一種病了。
對此,福建煤礦療養(yǎng)院心理治療中心的林芳醫(yī)生認(rèn)為,導(dǎo)致單戀的心理原因是一個人過于自信或?qū)ψ约旱倪^分“美化”。人們喜歡美化自己,覺得自己很有魅力,于是便熱衷于找有吸引力的人作伴,好與自己已被夸張的“形象”配對。但往往太不現(xiàn)實了,結(jié)果出現(xiàn)了單相思的“癥狀”。
另外,小君性格較內(nèi)向,不愿與人交往,過分依賴于這種帶有自閉色彩的相思夢幻,可能已進入另一種非常態(tài)的單相思,即“鐘情妄想”。這種單相思的前提為:她十分肯定自己已被對方愛著,自己是被愛戀者,故更確切地說,應(yīng)稱之為“被鐘情妄想”。曾有個體育老師叫她把球帶給她班體育委員,小君就“犯傻”地想:是不是老師對自己有意思?或者是體育委員對自己有意思?
這“一念”之誤,回去便開始想入非非。這種鐘情妄想很容易成癮。這種人在其他思維、情感方面一般挺正常的,但對待“心上人”時,卻完全以病理性推理為基礎(chǔ),表現(xiàn)為觀念混亂、邏輯倒錯,以及無限的牽連感??傉J(rèn)為對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向自己示情,所有的拒絕表示都可以找到理由否認(rèn)。
通過交談,小君清醒了很多。但是,由于她“相思成癮”,這可能還與“強迫性迷戀失調(diào)癥”有關(guān),這種“習(xí)慣”于單相思,而排斥正常的雙向戀愛的心理,需要臨床心理醫(yī)生的治療。一般而言,身陷相思囹圄的患者,往往整個身子會變得像是一座高敏感度的微細(xì)胞基地臺,浮躁敏感,腦細(xì)胞們總會出來“搔癢癢”,讓患者處于缺氧狀態(tài),兩眼無神,直視某一單點發(fā)呆,口中不時喃喃自語一堆重復(fù)的廢話和虛詞,并且以左腦設(shè)想著遠(yuǎn)方戀人的上半身,用右腦虛擬著戀人的下半身……如果你發(fā)現(xiàn)身邊的朋友有以上跡象,請對他唱鄭中基的《相思無用》,然后告訴他,該去看心理醫(yī)生了。
二、瘋狂追星是一種相思病
個案:白日夢,為郭富城伴舞:一天中午迪迪(化名)的父母愁云滿面地來到福建煤礦療養(yǎng)院心理治療中心,請求醫(yī)生“救救”他們的女兒——迪迪!17歲,正值豆蔻年華,常會在深夜12點多,在自己臥室里聽郭富城的歌。一次,她母親推開門一看,迪迪一邊聽歌,一邊裸體跳舞,感情十分投入。她母親喊她,仍沒反應(yīng)過來。其母一氣之下,給迪迪澆了一盆冷水,迪迪才喃喃地問母親:“我怎么了?”
分析:這個女孩患的正是追星夢幻癥,即白日夢,一旦進入自己崇拜的歌星幻影世界,便會如癡如醉地做些不可思議的事。清醒時,她也認(rèn)為這一切不可理解,是可怕的想入非非。但一聽到歌聲,就如同吸毒的見到海洛因,便喪失了起碼的理智,憑激情行事。在夢幻型病人中,往往還有形似神游、夢游及至歌星附體的情況,她們可能模仿歌星動作、唱腔等特征,說哭就哭,說笑就笑,甚至歇斯底里發(fā)作。
剛來心理治療中心時,迪迪整天都要隨身攜帶小錄音機,她說,只有這樣,才“不會失去郭富城”。有一次,路上見到一個梳“富城頭”的男孩,她竟然義憤填膺地跑過去攔著那男孩問:“你為什么要剃我們富城頭?”經(jīng)過一段疏導(dǎo)、治療情況已好多了,那天與我交談時,迪迪青春的臉上,終于有了明媚的陽光。但她又說,現(xiàn)在還有一個小尾巴沒去掉,偶爾頭腦里還會跳出郭富城的形象。
在與林醫(yī)生交談中,我問她為什么女孩患者較多。她認(rèn)為,這主要是因為女孩在青春期來臨幾年內(nèi),受男女性別意識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其性格普遍傾向于“內(nèi)在化”,如行為變得拘謹(jǐn),情感變得含蓄,羞于在人前表現(xiàn)自己,自我封閉很嚴(yán)重,于是她們便以聽歌作為內(nèi)心抒情的一種重要方式,以致沉迷而不能自拔。作家三毛在少女時代,就曾患過這種自閉癥,當(dāng)時她心目中的偶像不是歌星,而是老畫家畢加索,她曾說:“我拼命長大,想趕上他死亡前嫁給他,但還是來不及!”我相信,這是她當(dāng)時真實的心路歷程。
對這類“追星病患者”,唯一的措施是采取心理疏導(dǎo),打開他們的心結(jié),并切斷“聲源”,破除迷狂,必要時不妨通過心理醫(yī)生進行醫(yī)藥戒斷方式,或在心理治療中心,采取一些其他心理劇或生活療法,以促進其興趣轉(zhuǎn)移,開放內(nèi)心,正視現(xiàn)實,從而走過情感迷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