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秀
讀過一篇文章,叫作《年齡的枷鎖》。里面的觀點我挺欣賞:女人的年齡只是一個符號。
記得年輕時候,有個女同事,30多歲,像長者一樣告訴我,等你過了30再瞧瞧,會跟我一樣無奈,一樣疲憊。聽了她的話,我真對30歲有過恐懼,好像女人過了30歲,就真是“豆腐渣”一堆了。
但隨著閱歷增多,現(xiàn)在,我不僅過了30歲,甚至過了40歲,依然沒把年齡當(dāng)成問題和障礙。其實,現(xiàn)在算起來,那個同事也僅僅比我大6歲而已。20多年后再見她,果真一副老態(tài)龍鐘的模樣。突然醒悟,原來,作為女人,我們千萬不可以太在意年齡,不可以用年齡做借口。
我不害怕年齡,盡管在人生的幾個階段也曾有過對歲月的感慨。
第一次感慨是在18歲的時候。那時,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應(yīng)該獨立承擔(dān)責(zé)任,社會和家庭都不會再寬容我的無知。從此,我變得慎重,變得有責(zé)任心,或者說是變得成熟了。
第二次感慨,是在我成為準(zhǔn)媽媽的時候。輕輕把雙手放在肚子上,像是對尚未出生的孩子也像是對自己說,從今以后,我要學(xué)會保護(hù)一個人了,我要堅強,我的生命不僅僅屬于我自己。之前,我很多愁善感,總把自殺看作是一種人生的解脫方式,但從知道自己將要成為媽媽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自己再也不會贊成以自殺的方式去解脫,那樣的方式,其實只是一種逃離。
我們身體的各種機能在成熟之后就開始走向衰老,但我們可以努力延緩衰老,至少可以在生理的衰老過程中,讓心理不跟著生理一起衰老。甚至,我們可以體驗和觀賞衰老。
寫《年齡的枷鎖》的美女,很樂觀也很現(xiàn)實地告訴我們,人應(yīng)該怎樣走過一生——那就是要利用好時間。生命只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過程都是一樣的,出生——成長——死亡,但過程中的心情卻完全不同,收獲也不同。
作為女人,我感覺自己的成長曲線從做母親那一刻起就沒有更多起伏了。從那時起,我?guī)缀蹙筒挥浀米约旱哪挲g,別人問起,總要掐指一算。所以,年齡從來不曾是枷鎖,只是成長軌跡上的坐標(biāo),僅此而已。
(摘自《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