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松
彼得的感覺好極了。他報名參軍的申請被通過,體檢顯示,他的身體壯得像頭牛。尤其是視力,醫(yī)生告訴他,他的視力完全符合飛行員的標準。
所以當他的同學告訴他,阿希教授想找一個做“視力感覺”測驗的志愿者時,他非常愉快地答應了。
按照約定時間,他來到了學校心理學系實驗樓。在他之前,6個志愿者都已經(jīng)坐好了,看到他進來,阿希教授的助手拍拍手:“好,我們這次的實驗,是要來區(qū)別線條的長度?!?/p>
助手拿出兩張紙。第一張紙上畫著一條線,大約有5英寸長。助手說,這是標準長度。另一張紙上畫著A、B、C三條線,長短不一。
彼得一眼就看出,線條B的長度和標準長度是一樣的,A長了一點,C則短了一點。前面6個人都很快指出:線條B和標準長度一樣。彼得很高興自己能和他們一致。
助手收起了畫著三條線的那張紙,換了另外一張。上面只有兩條線,X和Y,彼得能看出來,線條Y和標準長度一樣。
但是這次的情形實在很奇怪,前面的人都說:線條X和標準長度一樣!
第一個人這樣說的時候,彼得沒在意。第二個人這樣說時,他有點坐不住了。等到第五個、第六個人也這樣說,他的汗都出來了。
“現(xiàn)在到你了。哪條線和標準長度一樣長?”助手盯著彼得問。前面6個人都轉過頭來看著他。
“是……是……”“Y”在彼得的舌尖打轉,卻怎么也說不出口。
彼得也忘記了自己是怎樣回答的。等他晃晃悠悠走出大樓時,還一直在想,到底是X,還是Y呢?
其實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這就是著名的阿希實驗——并不像字面所說是“測量視力感覺”,隱藏在背后的實驗目的是:在群體壓力下,有多少人會放棄自己原先的意見,而保持和大多數(shù)人一致?
彼得的視力沒有問題。在實驗里,只有他一個人才是被試者。其他被試者,都是阿希教授的助手。
彼得頂不住壓力,這很正常。在群體壓力的影響下,個人很容易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放棄自己原先的意見,而產(chǎn)生和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行為。無論是經(jīng)典的動物錯覺實驗,還是阿希實驗,結果都證明——人們對外界的認識和見解是受到眾人認識和見解影響的。
現(xiàn)在你知道了吧,如果你的朋友都爭先恐后去買喬丹牌的跑鞋,你會有想法去買阿迪達斯的嗎?如果你的同事都從辦公室偷點辦公用品走,你能保證自己不偷嗎?群體給人們的日?;顒右砸?guī)范,同時也施加了壓力。
那么?你平時是個怎樣的人呢?當大家都反對你的時候,你是否還能堅持自己正確的看法?
(摘自《黨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