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梅
夫妻兩個人的大多數(shù)爭吵,都緣于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沒結婚前,老大姐們跟我這么說,我不信;結婚后,我跟MM們這么說,她們不信。
就在剛才,女友還在向我痛斥自己老公的自私。原因很簡單,冰箱里的最后一袋牛奶被她的老公喝了。實際上,那袋牛奶要是好好擱著,女友也不一定就記得要喝。這些小事兒,要是高興時,誰也不打心里過,可要是鬧點兒別扭,它就一定能成為導火線。女友由牛奶推至老公不在意自己,然后再上綱上線——獨生子女都是這樣,心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嫁給這樣的人,想讓他珍惜你,門兒都沒有!例證多的是,記不清她的生日;周末同朋友玩得“樂不思蜀”,根本不管獨守空房的老婆的感受;過馬路經(jīng)常是自己大步流星,將她孤立無援地扔在車流中……女人對細節(jié)總會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這些細節(jié)堆積到某一程度,然后在某一時刻突然爆發(fā),殺傷力總是不弱。
婚姻中的兩個人,沒有誰是為大是大非而分道揚鑣——“政見”截然不同者也成不了夫妻。可是,瑣事傷人。那一個個細節(jié),就像小螞蟻在叮咬人心,最終將婚姻之城毀于一旦?;橐鲋械娜?,要么被它咬得遍身傷痛,棄城而去;要么在持久的痛感中變得麻木,使城成為空殼。
如果你不想讓愛隨風而逝,惟一的辦法就是防微杜漸。
這有點老生常談,而那些老生常談的,大都是世人皆知的道理。只是因為它們不起眼,就在逐漸冷漠中被淡忘。當然,遺忘要付出代價,它們終將以慘痛的事實向你提醒它們的存在。就像婚姻,在我們意識到大勢不好時,它可能已經(jīng)瀕臨死亡。
其實,沒誰在婚姻之初就想著它要解體。而且,越是對婚姻寄存美好的希望,就越容易失望。想象遠不等于現(xiàn)實,這在婚姻里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我們必須清楚一個現(xiàn)實,婚姻是絕對不同的兩個人共同經(jīng)營的一個經(jīng)濟實體,有差異、矛盾、糾紛、對立,是這一實體的根本特性。兩個人的相處之道,實際上就是彼此讓步,解決紛爭。
有人曾經(jīng)說,婚姻是最復雜的人際關系。我看,除了復雜之外,婚姻還是一種你未曾有過經(jīng)驗卻必須天天面對的人際關系。當然,現(xiàn)在有同居,有試婚,可這些與真正的婚姻有著根本區(qū)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婚姻給了彼此以保障和膽量,矛盾與沖突更為尖銳,雙方都可以卸下面具,赤膊上陣。
絕大多數(shù)走進婚姻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缺少經(jīng)驗。此前,你有關人際相處的種種歷練,在婚姻里可能都起不了多少作用。這個時候,尋找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有利于良好婚姻關系的建立。
婚姻是一門學不完的課程,如今,各種婚姻培訓班在都市里悄然興起。但一個培訓班斷然改變不了一個人的一生,它惟一能做的就是教給人們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我看來,夫妻之間給彼此一些機會,在交流中了解對方,共同探尋相處之道,這些是我們個人在自我成長中很少經(jīng)歷的,但卻是維系婚姻所必須的。
其實,婚姻咨詢和婚姻培訓之類,在國外并不鮮見。中國有“家丑不外揚”的古訓,鄭重其事地向人請教夫妻如何相處,多少有些難為情。不過,婚姻里確實有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技巧,這些技巧,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尋一條能夠到達成功彼岸的路徑。
話說回來,任何所謂婚姻培訓,實際上培訓的都是我們自己在婚姻中理性、冷靜的態(tài)度,培養(yǎng)的是我們面對另一半時的包容、關愛之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堅守諾言的勇氣與執(zhí)著。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