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泉
檄文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軍事文體。古代頻繁的戰(zhàn)爭實踐,催生了難以計數(shù)的檄文,其中不乏多姿多彩的名篇和妙趣橫生的故事。
陳琳為袁紹作檄:治好了曹操的病
陳琳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稙樵B傳檄州文》是他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這篇檄文鋪陳史事,洋洋灑灑,歷數(shù)了曹操的種種罪狀,呼吁天下之人群起而討之。
史書記載,曹操此時正患頭風病,有人讀給他聽,曹操聽到一半,毛骨悚然,忍不住一躍而起說:“此愈我病?!痹B兵敗后陳琳歸曹,曹操仍然耿耿于懷地說,你攻擊我也就算了,“何乃上及父祖邪?”陳琳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耳。”
曹操致孫權書:赤壁之戰(zhàn)差點打不起來
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曾寫給孫權一封信: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余萬,方欲與將軍會獵于吳?!?/p>
曹操的這信可視為一篇檄文,得意洋洋之情,大兵壓境之勢,躍然于紙上。它炫耀武力、展開攻心、意在迫降孫吳。收到信后,孫權“以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以張昭為首的大多數(shù)文臣主張暫時投降曹操:“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敝皇怯捎隰斆C、周瑜主戰(zhàn),并分析利害關系,孫權才決意聯(lián)劉抗曹。
駱賓王檄討武則天:宰相反受到指責
唐代駱賓王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是為起兵反對武則天的李敬業(yè)(即徐敬業(yè))所作。文章大氣磅礴,酣暢淋漓,文采斐然,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缎绿茣の乃嚵袀鳌酚涊d,武則天讀到這篇檄文的時候只是笑,當讀到“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時,大驚失色,矍然曰:“‘誰為之?”或以賓王對。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武則天受罵而不以為忤,反而指責宰相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才,這是很耐人尋味的。駱賓王以這篇檄文名動天下,盡顯“筆陣橫掃千人軍”的文采風流。
鄭成功覆揆一書:五天后殖民者舉起了白旗
1662年,鄭成功的大軍包圍了荷蘭殖民者據(jù)守的城堡,據(jù)點指日可下。為減少戰(zhàn)爭傷亡,鄭成功寫了《覆荷蘭侵占臺灣太守揆一書》,其中以巧妙委婉的辭令,顧及了殖民者的面子:“貴國人民遠渡重洋,經(jīng)營臺島,至勢不得已,自衛(wèi)之道,固余所壯也?!薄胺驊?zhàn)敗而和,古有明訓。臨事不斷,智者所譏。”這種說法,“盛氣”而不“凌人”,使對方在心理上易于接受。
五天以后,揆一做出了選擇:舉起白旗,向明軍投降。
正是由于鄭成功以正義之師兵臨城下,造成了必勝的形勢,加上這封檄文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曉諭,給敵方造成了心理壓力,對于“不戰(zhàn)而勝”的結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