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媛
在經(jīng)歷了巨大的社會動蕩之后,俄羅斯人在東正教中找到了一個新的精神家園
這是個值得俄羅斯人驕傲和感動的日子。
5月17日這一天,天上斷斷續(xù)續(xù)下起了雨。幾千名俄羅斯民眾守候在莫斯科耶穌救世主大教堂門口,見證一個歷史時刻的到來。在唱詩班的祝頌聲中,東正教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和流亡海外的東正教都主教拉夫里共同簽署了一份名為《圣餐禮權威法案》,宣告分裂了80年之久的俄羅斯東正教“紅”“白”兩派的正式合并,實現(xiàn)俄羅斯東正教教會的統(tǒng)一。
這意味著,俄羅斯不再將十月革命之后出走的海外東正教會視為“叛徒”,而海外東正教會也撕下他們給俄羅斯當政者貼上的“缺乏信仰”的標簽。
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出席了這個典禮。他盛贊《圣餐禮權威法案》的簽署是一個歷史性事件,對于重構俄羅斯人的道德和精神意義重大。
與歷史握手言和
舉行東正教會統(tǒng)一盛典的耶穌救世主大教堂,金頂白墻,氣勢恢弘。這個當年沙俄戰(zhàn)勝拿破侖后所建的全俄羅斯最大的教堂,在斯大林時期被當局炸毀。斯大林意欲在那里蓋一座全世界最高的、標志著蘇聯(lián)至高無上政權的“蘇維埃宮”,但這一夢想到后來無疾而終。之后,赫魯曉夫把這一海市蜃樓大廈的基坑改建成了一個巨大的游泳池。直到蘇聯(lián)解體之后,莫斯科政府劃出5億美元的財政預算,加上社會的捐款,終于讓這座讓俄羅斯人刻骨銘心的大教堂重新矗立在莫斯科河畔。
耶穌救世主大教堂的命運,訴說了一段的歷史。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后,東正教作為封建社會的遺產(chǎn)和布爾什維克意識形態(tài)的敵人被無情打擊。教堂被拆毀,僧侶受到迫害。
海外東正教會就是由十月革命后出逃的東正教人士所創(chuàng)建的。他們以美國紐約為本部,與布爾什維克為敵。1927年,俄羅斯本土東正教第17任大牧首謝爾蓋?斯特拉格羅茨基說了一句著名的話:“蘇聯(lián)的成功與喜悅,就是教會的成功與喜悅;蘇聯(lián)的憂傷,就是教會的憂傷?!闭奖響B(tài)承認蘇聯(lián)為教會的世俗祖國。而海外的東正教徒堅守“愷撒的歸愷撒,上帝的歸上帝”的信念,與國內(nèi)東正教會徹底決裂。
蘇聯(lián)的60年,只有極少數(shù)教堂可以設壇布道,為“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祈禱”。教堂以外的布道宣傳受到絕對禁止,教會也不能救濟窮人或者參與任何慈善活動。據(jù)統(tǒng)計,到了20世紀80年代,整個蘇聯(lián)只有約6千個教堂和修道院,而在十月革命之前,這個數(shù)字是7萬多。許多教堂或者被改造成工廠、車間、政府辦公室;或者被人們遺忘在鄉(xiāng)野之中,慢慢地衰敗凋零;或者是在政治的喧囂中被推翻毀掉,就如耶穌救世主大教堂所經(jīng)歷的無情命運。
隨著蘇聯(lián)政治風向的轉變,東正教的地位也開始發(fā)生變化。戈爾巴喬夫上臺后,蘇聯(lián)在1990年10月通過了《信仰自由和宗教組織法》和《宗教自由法》,放開對東正教的禁令,神職人員得以接受媒體的采訪,一些教堂陸陸續(xù)續(xù)得到修繕和重建。1991年蘇聯(lián)的解體,徹底改變了東正教的命運。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國內(nèi)外兩個對立的教會開始進行接觸,表達了重歸于好的愿望。
但因為在許多問題上仍然存在深刻分歧,兩個教派的統(tǒng)一之路走得相當艱難。其中,關于如何看待謝爾蓋?斯特拉格羅茨基大牧首的功過,甚至在雙方簽署合并協(xié)議之后,爭議依然存在。但最重要的是,雙方能擱置這些歷史的紛爭,最終握手言和。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俄羅斯人終于可以用相對平和的心態(tài)去看待那段動蕩起伏的歷史,讓俄羅斯社會走上和解的軌道。
“俄羅斯社會中深重的政治分歧導致了教會的分裂。結束教會的分裂狀況,對于彌合社會的分歧是重要的一步?!痹趨⒓右d救世主大教堂的典禮時,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這樣說。
教會統(tǒng)一典禮舉行后幾天,阿列克謝二世大牧首和拉夫里主教一起來到莫斯科郊外布托弗一個新建的教堂里進行祝圣儀式。這里原來是一個“殺人場”。從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的一年時間里,在“大清冼”運動的洪流中,約3萬人被拉到這里處決,其中約有1千人被證實是因為信奉東正教而遭到殺害。
如今,為了紀念這些死者,一座白色的教堂拔地而起。通過宗教的方式,人們開始去反思和紀念那段依然沒有定論的歷史。
重塑俄羅斯價值
相對于近百年來東正教的滄桑變故,一千年前東正教最早進入俄羅斯,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浪漫故事。公元10世紀,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的莊重與華美讓俄羅斯大公心馳神往,于是,弗拉基米爾大公不但迎娶了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甚至帶領全體國民皈依了東正教。從此以后,東正教深深扎根于俄羅斯社會,融入了俄羅斯人的血液當中。俄羅斯的歷史、文化等方方面面,無一不是建立在東正教深厚的根基之上。從沙俄時代的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到蘇聯(lián)時代的索爾仁尼琴,這些名揚四海的大文豪們無一不是虔誠的東正教徒。
即使是在蘇聯(lián)時期,盡管宗教受到遏制,但民間的一些宗教活動仍然在有限范圍內(nèi)得以進行,如給新生兒實施冼禮等等。東正教的血脈根基并沒有完全被清除。因而,當蘇聯(lián)瓦解,俄羅斯人的宗教情結一下子被喚醒,人們開始去審視俄羅斯傳統(tǒng)和文化的源泉所在。而巨大的社會轉變帶來的心理震憾,加上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社會陷入的動蕩與困境,讓更多的人涌向教堂,尋找一種安慰與寄托。
當東正教的精神重歸俄羅斯,它更像是一種傳統(tǒng)價值觀的回歸,而不是一種宗教的復興。民意調(diào)查顯示,8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東正教徒,但只有很少人定期去教堂做禮拜。人們更多是把東正教視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傳統(tǒng)。
莫斯科大學學生謝爾蓋告訴記者,畢業(yè)后他將與自己的未婚妻完婚。謝爾蓋強調(diào)他信奉東正教,但和多數(shù)俄羅斯年輕人一樣,他不會到教堂舉行婚禮,而是選擇到市政廳登記注冊?!霸诮烫门e行婚禮的話,要離婚就會非常困難。我當然不會想到離婚問題,但和多數(shù)人一樣,我只是不希望受到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謝爾蓋說。
東正教是一種教規(guī)嚴格得近乎古板的宗教。和謝爾蓋一樣,許多的俄羅斯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教徒。他們不常去教堂,也不會定期做告解、齋戒。他們生活在教規(guī)的嚴格約束之外,但是,東正教“虔敬上帝、熱愛和平、對人博愛、寬容與隨和”的教義是他們所希望遵循的價值觀——這也是俄羅斯所倡導的社會共識和理念。
俄羅斯《真理報》英文版3月28日發(fā)表文章指出,社會的巨大動蕩給俄羅斯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和貧富分化等等社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俄羅斯人變得比以前“憤世嫉俗”和“自私自利”了,俄羅斯人過去最看重的道德品質如“誠實”“慈愛”和“無私”等,都有滑落的趨勢。
正因為如此,人們希望能借助東正教的力量,完成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自我救贖。
“俄羅斯的文明與東正教息息相關。發(fā)揚東正教的精神,就等于保護俄羅斯文明、傳統(tǒng)價值觀和生活習俗?!倍砹_斯社會科學院學者伊蓮娜對記者說。
如今,在俄羅斯城市農(nóng)村大大小小的教堂中,并沒有蘇聯(lián)剛解體時媒體所報道的“門庭若市”“人頭攢動”的場面。像耶穌救世主大教堂那樣圣歌繚繞、真正向信眾提供宗教服務的教堂其實并不多。許多教堂還只是博物館、陳列室,作為一個旅游景點向游客收取門票,供觀光客們拍照留影;還有許多小教堂年久失修,乏人問津。但是,記者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的俄羅斯人頸上掛著十字架,他們在經(jīng)過教堂的時候,就會放慢腳步,以東正教徒特有的方式,三指并攏在胸口前劃下十字。
保持俄羅斯的獨特性
“紅”“白”兩派的統(tǒng)一,不僅是理念和精神上的合二歸一,他們各自的信眾也集結到了一個教會的旗幟之下。當前,俄羅斯國內(nèi)有超過1億東正教徒。而海外俄羅斯教會旗下的信眾約有4800萬。毫無疑問,教會的統(tǒng)一,有助于俄羅斯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的增強——這也是普京政府當前在努力重塑俄羅斯大國地位過程中所孜孜以求的。
事實上,為推動兩個教派的統(tǒng)一,普京功不可沒。在雙方談判最困難的時候,普京借出訪的機會會見海外東正教會領袖,表達促進教會統(tǒng)一的愿望。海外東正教會成員、美籍俄羅斯商人波里斯?喬丹向媒體回憶起2001年他和普京的一次私人會面,當時普京對他說:“東正教的統(tǒng)一非常非常重要,我是絕對支持的。你一定要去幫助促成教會的統(tǒng)一,這將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p>
在《圣餐禮權威法案》簽署儀式上,東正教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謝二世向普京頒發(fā)了“三位一體”宗教紀念章,表彰普京為教會統(tǒng)一所做出的貢獻:“在你身上,人們看到了一個為國家傾盡全力的人。經(jīng)過多年的備受壓制,這一點對于他們尤其重要。”
普京政府介入教會統(tǒng)一事務,被西方媒體批評說“俄羅斯教會的統(tǒng)一帶有過于強烈的政治色彩”。然而,縱觀俄羅斯的歷史便可發(fā)現(xiàn),“政教合一”本來就是東正教的一個顯著特點。東正教始終在政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捍衛(wèi)俄羅斯國家的獨立與統(tǒng)一、維護俄羅斯民族的獨特文化與傳統(tǒng)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因而,盡管斯大林曾將矛頭對準教會,但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到來、蘇聯(lián)受到納粹威脅之時,斯大林聽到了大牧首安季奧希斯基號召教徒們擔負起拯救國家的神圣使命之后,他開始宣布釋放被關押的神甫們,并開放被關閉多時的教堂與修道院。
克里姆林宮內(nèi)的小廣場被四座美輪美奐的教堂所包圍。從沙皇到現(xiàn)在的普京總統(tǒng),他們的辦公地點和教堂只是一墻之隔,東正教與政權的關系,似乎從來就沒有完全斷絕過。
如今,普京政府將東正教精神的復興視為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復興,并強調(diào)東正教在維護俄羅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性所發(fā)揮的作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去年舉行的世界俄羅斯同胞代表大會上說:“俄羅斯必須在國際政治中保持獨立,這與俄羅斯國家和宗教的獨特性是相輔相成的?!?/p>
對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強烈的自豪感,使不少俄羅斯人在心理上排斥西方的文化與價值。面對西方對俄羅斯民主和人權狀況的指責,不僅總統(tǒng)普京對其進行激烈反擊,大牧首阿列克謝對西方的人權觀也提出了質疑。大牧首甚至指責西方以及梵蒂岡教廷試圖“盜取俄羅斯的靈魂”。
“西方一直想利用他們的宗教向俄羅斯推行他們的民主模式和政策,這是俄羅斯所不能接受的。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宗教和文化傳統(tǒng),我們有不同于西方的價值觀。因此,俄羅斯要建立的,是具有俄羅斯特色的民主。”俄羅斯民間組織——契訶夫基金會主席柯寧這樣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