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冰瑩
·雜文專版素描·
當時間與空間不再構(gòu)成獲取新聞不可逾越的障礙,大眾傳媒的同質(zhì)化時代便不可避免的降臨。而個性也就成了媒體最寶貴的特質(zhì)。
就在最近,韓秋月在郵件中對我說,她把博客關(guān)閉了。
韓是我們的專欄作者,也是天津一所大學的中文系教授。她的文風以深刻犀利見長,又詼諧幽默,常常妙語連珠。如“秋月雜談”曾經(jīng)刊發(fā)的《嫁人就嫁易中天》、《丈夫這個東西的用處》及“銳評”欄目刊發(fā)的《正面報道是塊遮羞布》、《文科要你何用?》等深得本報讀者的喜愛。
然而,激揚的文字卻遭到了許多人的攻訐和批判,個性化的表達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一種真正稀缺的資源。
幸好這種彰顯個性的風格,筆端中常常流淌的銳氣與鋒芒,與《都市文化報》“專欄”的個性都不謀而合。因為我們一貫強調(diào)文化品位,突出思想內(nèi)涵,力圖以富有深度、擁有獨特性的視角展示社會眾生相,探討現(xiàn)代生活的深層意義,發(fā)現(xiàn)和頌揚人間真情與摯愛。所以,本報編輯部,自上而下,一致支持韓秋月一如既往地寫下去。
《都市文化報》自創(chuàng)辦以來,就一直尋求以獨特的風格在競爭激烈的報業(yè)市場立足。2006年,報紙改版,設(shè)立“專欄”版面,自創(chuàng)版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尋求著屬于自己的副刊特色。
本報總編輯張皖春先生說,“專欄”作為《都市文化報》的副刊,重在秉承報紙的文化品位和深度視角,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彰顯思想鋒芒。它既包容針砭時弊的精悍評論,也盡力展現(xiàn)雜文作家的最新力作,亦發(fā)表感懷人生、抒發(fā)情感的唯美散文,還有增添閱歷、睿智出彩的知識小品。
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各類文章滾動刊發(fā),欄目紛呈,類型各異。迄今為止,“專欄”已擁有大量優(yōu)秀作者,許多作品被轉(zhuǎn)載,并成為《都市文化報》最受讀者歡迎的版面之一。
“輟耕夜話”是本報專欄的品牌欄目,作者吳非是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特級教師,他的思想新銳,長于雜文。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時弊,犀利獨到的文字給讀者帶來暢快淋漓的閱讀快感。
“異域生活”講述了發(fā)生在海外的故事,旅居荷蘭的章因之是一名中文教師,常年生活在國外,她用清新簡潔的文字向讀者展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異域文化。
“彤話公主”也是一個個性專欄,供職于媒體的陳彤是個睿智機敏女子,她關(guān)注女性情感和生活,文字犀利、觀點獨到,鮮見女性慣有的溫柔細膩,風格獨樹一幟。
還有其他許多專欄作者,如“城市物語”是一個固定欄目,由不同的作者記錄了不同的城市特色;“流年似水”則是作者水藍藍的影評天下……
一期期、一篇篇,這些或精辟、或細膩的文字不僅令“專欄”版面的個性漸漸明晰起來,也日益凸顯了《都市文化報》的文化品格和思想特質(zhì),最重要的是為正在勃興的、形形色色的中國都市文化留下一份良心記錄和清醒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