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告白
古人云: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寫的雜文,自然也是梁山上的軍師——無(吳)用,至少我的雜文是無用的。
我是一個非自由撰稿人。我所供職的單位,正處級以上的干部,幾乎很少有人寫稿了,更遑論去寫雜文這種勞什子的東西,吃力不討好的東西。北方人形容干這種事情是“大伯子背弟媳婦過河”。自從被安排為新聞評論部主任后,我就起早貪黑地過上了“背弟媳婦過河”的討嫌生涯。
雜文在改變世道人心上收效甚微。與權(quán)力與金錢相比,雜文豈非無用得很?這世界變得更美麗或更不美麗,有雜文多少相干?但在得罪大大小小的權(quán)貴方面,任何文章或文體都不如雜文來得立竿見影。
雜文是用來說事論理的。在中國,事是很難說的,本地的事你不敢說,外地的事不讓你說,什么“負面報道”、“異地監(jiān)督”等等,隨時可能讓你的一番苦心變成驢肝肺。論理更加麻煩,偉人說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后來我卻發(fā)現(xiàn),在某時某地,或大多數(shù)時間、大多數(shù)地點,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有權(quán)人的手里。和某些有權(quán)的人理論,無異于拿雞蛋碰石頭,除了自找麻煩,豈有他哉?今天的人大概比較聰明起來了,稍微有些成本一類的經(jīng)濟學(xué)常識,核算一下理論的代價,犯得著為了說幾句真話就老婆離婚、坐牢殺頭嗎?所以,人瑞兼人精的季羨林先生教導(dǎo)我們說:“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狈彩怯锌赡芨冻觥拔宀慌隆贝鷥r的雜文,最好就不要寫了。
時代不同了,網(wǎng)絡(luò)時代,報紙雜志上不能發(fā)表的雜文,大多可以放在自己的博客上。有熱心的朋友勸我開博,對此我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皻⒕R者道旁兒?!币坏╅_博,寫順了手,掉進“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陷阱,改變以往拉著手閘開車的寫作狀態(tài),說不定燒香引來鬼,“五不怕”的事情碰上一件,對我這個“五張”的人來說,大可不必了。
中國寫雜文開山大師,應(yīng)該說是司馬遷。魯迅先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稱贊《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的很多文章,堪稱精美絕倫的雜文,前不見古人,后少見來者。大師如魯迅者,也只能望其項背。我輩恐怕連拾履也無資格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后來者有幾人能達到司馬遷的水準(zhǔn)?
雜文大師留給我輩后來寫作者最可寶貴的財富是,永遠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寫過幾篇拉拉雜雜的文章,凡是能引起讀者共鳴的,都是懷著赤子之心提筆而作。何謂赤子之心,我以為,就是《皇帝的新衣》里那個小孩子的心,那個說“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小孩子?!叭巳诵闹兴?,人人筆下所無”的雜文,不就是人人都看見皇帝沒穿衣服而只有小孩子說出的真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