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民
《墨子·耕柱》中記載:一次墨子問魯陽文君:“有這么一個人,他的牛羊等牲畜很多,肉都吃不完,可當他看到別人做餅時,仍然把人家的餅偷來,你說這是他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呢,還是他有偷竊的毛???”魯陽文君肯定地回答:“有偷竊的毛病!”墨子又問:“楚國的土地多得開墾不完,東西多得也用不完,可它一看到宋國、鄭國等小國的空城還要侵占,這和那個偷餅的人有什么不同嗎?”魯陽文君回答:“沒什么不同,他們都有偷竊的毛病?!?/p>
有偷竊的毛病——原文叫“竊疾”,顯然是心理問題,從心理疾病的角度去剖析人的貪腐行為,這真是獨辟蹊徑。對于貪官腐敗的原因,有關(guān)人士已做過不少分析。有人說是因為制度不健全、監(jiān)督約束機制不完善,有人說是因為官員道德滑坡,還有的人說為政者缺乏民主法治觀念,不能正確對待個人權(quán)力,這些分析都對,但缺乏獨到之處,我看還應(yīng)加上一點,那就是腐敗是因為貪官們有一種心理疾病——竊疾,這是《墨子·耕柱》帶給我們的啟示。
現(xiàn)在一些貪官確實了得,一貪就是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要這么多錢干什么?花得了嗎?拿我的家庭來說,我和愛人都是工薪階層,我月收入兩千元,愛人一千元,我們倆加起來一個月三千元,在中等城市生活已經(jīng)感覺不錯了,吃穿住行都不愁,孩子上學(xué)錢也夠。貪官的生活從物質(zhì)層面看無非也是吃穿住行四個字,就是比一般百姓要求高: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時裝,住花園別墅,開寶馬皇冠,也用不了幾千萬甚至上億元錢,但他還要貪那么多,只要一貪起來就剎不住閘了??磥恚澒賯冐澪凼苜V已經(jīng)不是為滿足需要了,他們跟那個偷餅者一樣,完全是為了滿足一種變態(tài)心理。貪官們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金錢依賴”,就跟吸毒者產(chǎn)生了“毒品依賴”一樣。吸毒者由于有“毒品依賴”,一天不吸毒就鼻涕流眼淚掉,渾身上下如蟲爬鼠咬難受得要死,貪官們也是這樣,不貪不占會渾身不自在,這不是心理疾病是什么呢?現(xiàn)實中,好多貪官生活都是很簡樸的,比如原吉林省白山市市委書記王純,穿舊衣服,騎破自行車,吃方便面,生活水平還不如一般百姓高,可照樣貪了幾百萬,如果不是對金錢達到了不可思議的迷戀程度,能取得那么大“成績”嗎?這樣的貪官應(yīng)該說“竊疾”已經(jīng)相當嚴重,該打120進行急救了。
腐敗是一種心理疾病,還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一是腐敗的動機是病態(tài)的。當一個人得了精神病的時候,他的精神狀態(tài)肯定與正常人相背離。當官有當官的規(guī)范,當你總想貪點占點,與當官的正常規(guī)范相背離時,也就可以說是有了病。二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貪官都是在被抓住后才收手的。只要不被抓,他會永遠貪下去,因為他們已經(jīng)是為貪而貪,不為滿足什么需要了,這就是典型的心理疾病的表現(xiàn)。葛朗臺缺錢花嗎?不缺,但他將死時,仍然緊緊地抓住那個鍍了金的十字架,這就叫作病入膏肓。
看來,預(yù)防腐敗,除對官員進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外,還應(yīng)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選自2007年10月9日《山西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