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頌
“遵守交通,行人請走人行道”、“講究衛(wèi)生,便后沖水”、“節(jié)約用電,隨手關燈”、“人類最后的一滴水可能就是自己的眼淚,請節(jié)約用水”……每天每天,我們都被這樣的提示語言包圍著。
為什么我們需要這樣的提示呢?這樣的提示有用處嗎?
答案都是肯定的。
先說為什么。因為我們的文明程度還很低。我們的良好習慣還很差。我們的制約機制還存在問題。于是只好求助于提示,希望通過提示來糾正一些錯誤或缺點、問題或壞事。比如有些人習慣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扔煙頭等等,不進行一下教育,不進行一些提示,怕是很難改正。除了說服教育之外,還要跟上“違者罰款”的警告之語。作用是有的。你提示他“嚴禁亂倒垃圾,違者罰款”,他一般來說就注意一點,即便不是為了講衛(wèi)生,還得提防被逮住了要掏鈔票。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定的自覺性。甚至“在此小便,斷子絕孫”之類的咒語,有時都能起到一定的制止作用。
當一個國家、一個單位干什么都要依靠提示去行動、去作為的時候,我們真該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一下,我們的自覺、覺悟到哪里去了?如果大家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guī)則,還需要“行人請走人行道”、“超速、超載罰款”的提示么?更令我們這個號稱禮儀之邦的國家感到難堪的,是不少國家都在公共場所印了“請不要大聲喧嘩”、“不要隨地吐痰”甚至“中國人,便后請沖水!”等等中文字樣的提示語言。他們這樣做,絕非出于“妖魔化中國”的目的,實在是我們的一些同胞的所作所為給人家留下了惡劣印象。
《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的作者最近去日本考察發(fā)現,日本社會流行著一句話:“管好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由于多數日本人都這么做了,因此整個社會就秩序井然。在公共場所遛狗的人,身上一定帶著垃圾袋,狗一拉屎,人立刻小心翼翼地掃起來裝進垃圾袋帶走,再用紙巾把地面擦干凈;在自助餐廳吃飯,人人用完餐都會自己收拾桌面,桌上灑的湯會用紙巾擦去,杯盤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有一位陪同的女士,當旁人提醒她“你身上有兩根頭發(fā)時”,她就把頭發(fā)取下來,但不是隨手一扔,而是用餐巾紙包好,放進自己的口袋。這樣的國民素質,還用得著有關部門時時刻刻進行提示嗎?
然而,有關提示的問題還不止于此。在我們這里,提示對有些人來說簡直已由習慣轉成了愛好。即使明知沒有用,也非要裝模作樣地提一點出來。四川成都的龍池鎮(zhèn)政府和龍池景區(qū),前段時間竟專門為山上的猴子制訂了《禮貌山猴行為準則》,提示它們:不許不禮貌,做到文明待客;不許哄搶游客,做到彬彬有禮;不許騷擾游客,尤其是女游客;要助人為樂等。以目前的科學研究水平,人類還不懂得猴語,估計猴們也肯定不懂人話,龍池鎮(zhèn)政府的規(guī)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什么時候我們沖出提示語言的包圍,什么時候我們的文明程度就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了。但愿這一天能早點到來。
選自《中華雜文網》